春晖印象记

2013-04-10 20:47何永志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白马湖春晖校园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春晖印象记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湖边的小路

“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这是朱自清笔下,走向春晖的那条狭狭的煤屑路。多年前,这是春晖中学与外界唯一的陆上通道,也是当年先生们关于春晖记忆的开端。

我们的春晖之行,时值初夏,甫一抵达,我们迫不及待地踏上这条乡间小路,寻找先贤字句里的韵味。

小路始于杭甬铁路,止于象山脚下的村庄,约一公里。“春晖中学”的路牌还在,两根木桩饱经风雨,变得黑黑的。路面不再有煤屑,变成了混凝土路,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少路段有积水,可见改造也有些年代了。过去,沿途是好几个村的地盘。几年前,在村镇撤并风潮中,这片地方统一叫做“春晖村”,学校师生常以“村小”自嘲。

乡村并未因名校的存在而改变,江南乡村的风貌依然完整,绿树、杂草、小桥、流水,路上行人寥寥。一座两层的农家小院贴出出租广告,记者照上面的打电话打过去,一问,月租不过一千多元,名校周围家长租房陪读的现象在春晖的确没有。

小路终点,春晖桥将学校与小路联系在一起。桥的两端则是著名的“春晖名人带”,“校主”陈春澜的春社、经亨颐的山边一楼,李叔同的晚晴山房,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朱自清旧居、夏丏尊的平屋等名人旧居比邻而建,风格各异。

老屋背靠象山,面向白马湖。朱自清在《白马湖》中写道:“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80多年过去,这里的湖水依旧碧绿。

白马湖的鱼远近闻名,湖畔农家都建有别墅,我们到湖畔一户农家饭店避雨,主人家自顾忙碌,我们落座良久,无人问津,便上前询问,“茶怎么卖?”

主人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指了指屋外一张桌子,说,“茶和茶杯都在那儿,自己倒着喝,不收钱。”茶桌旁的车库里,停着一辆奥迪,此时没有顾客,想必是主人家的,上虞乡村的富庶可见一斑。

在雨中远望,远处烟雨朦胧,象山山势温婉,形如大象,像母亲一般呵护着白马湖畔的乡民与校园。我们顿时理解,春晖的田园牧歌并不是文人渲染出来的,而是大自然和先民们世世代代造就的。

更为打动我们的是,白马湖距离上虞市区5公里,东距宁波、西距绍兴等大城市也不过数十公里,这样的风水胜地,内地很多城市早就被开发商以各种方式“商业化”了。后来,校长李培明含蓄地告诉我们,春晖中学只是尽己所能,在规划上让校外一块土地成了教育的预留用地。

首任校长经亨颐在春晖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所以设在白马湖者,是想感化乡村。春晖的举动证明,先辈的乡教理想并未消逝,守护乡土成了学校的不言之义。

民国建筑与植物园

跨过春晖桥,从北校门步入校园,便是春晖保存基本完整的老校区。现在师生使用的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等楼宇建于2004年,新旧分明的建筑群落,让校园的变迁一目了然。

2013年,春晖老校区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建筑彻底远离教学。在“仰山楼”前,春晖文化研究室严禄标老师介绍说:“有些楼旧了,有些楼拆了,这是一座按原样重建的老楼,还未投入使用,学校可能会作为全新的校史馆。”

“仰山楼”原有设计艺术性很高,有着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格。整体形状如背向的“山”字,一直是春晖的标志性建筑。1988年,老楼被鉴定为危房,拆除重建时设计不考虑传统而只考虑经济适用,随后所建的教学楼虽仍名“仰山楼”,但制式大异于前,成为校园建设的一大败笔。为保持早期校舍建筑完整,突显其历史人文价值,这才在2010年照原样复建。

严禄标是春晖学子,编过《春晖报》、出版过《百年春晖》,作为老一辈春晖人,他对这里每一处发生的故事烂熟于心,也特别能理解先辈建设校园的教育用心。

“仰山楼”前,立着一块巨石,上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出《诗经·小雅》——教学楼以此命名,目的之一是要告诉莘莘学子,读书学习并非非常艰难的事情,就像望山和走路一样,只要有这份心,就能达到目的;二是要勉励学生,来到春晖不仅仅为了读书识字,学习知识,按照春晖首任校长经亨颐的说法是: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读书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走向社会,所以“学会做人”才是来到春晖的全部目的。

仰山楼背后,有一座大礼堂,也是现在仍在使用的老建筑,春晖学子每年必在这里举行成人礼与毕业礼。春晖大礼堂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34年,现代话剧经典《雷雨》的首映即在这里举行,而考证此事的是春晖中学一位退休老校医。

曲院是创校时的学生和教师的宿舍楼,四方木廊柱,铸铁栏杆,楼屋上下朝庭院都有回廊相通。整幢房子呈“凹”字形,与篆书“曲”字相似。如此造型是想让春晖学生知道人生曲折旅途,并象征师生的内聚力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剧《围城》在曲院取景拍摄了17天。电视剧播出后,曲院闻名全国,向导演黄蜀芹推荐外景地的人是著名导演谢晋。

1937年秋,14岁的谢晋在春晖就读一年,却对母校钟情一生。在电影《春苗》、《启明星》中,谢晋两度把白马湖、春晖的景致搬上银幕,他的长子谢衍执导《女儿红》,也在春晖拍摄其中“毕业典礼”等镜头。

当年春晖小学部,因其形似木工的角尺,故名矩堂,寓有教学生规矩做人之义。行政办公的地方则叫“一字楼”,寓意行政意旨一致、办事公平正直、政令统一畅通之意。

细细品味这里的每一处建筑及其命名,不难发现,春晖中学的校园建筑,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承续与表达,春晖学人用自己的内在理念伸展出充满乌托邦特性的教育空间,他们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态,让处在当下的我们明白,学校原来还可以如此这般地充满着生命的、文化的、理想的气质,一所简单的学校原来还可以洋溢着爱、美和自由。

这样一番闲逛,我们还发现,校园中的植物种类极多,姿态万千,比之一般植物园毫不逊色。窄窄曲院,便可寻见水杉、芭蕉、黄杨、牡丹、紫荆、腊梅、青桐、龙爪槐、棕榈等十余种植物。名人旧居中,当年先贤手种的植物各具特色,如平屋里的枸骨、南天竺、山茶花,小杨柳屋里的杨柳、美人蕉,春社外的香樟树、黄连木……

在春晖中学校本教材《草木荣春晖》中,校园植物收录名目多达118种。夏丏尊在《白马湖之冬》就写道:“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可见,建校初期的春晖并非绿树成荫,正是春晖前辈的倡导与身体力行,才有今天草木葱茏百花盛开的春晖中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校园建筑设计的建议是:花园、乐园、学园,这意味着,学校首先是个植物园,是能够令孩子们感到愉悦的地方,最后才是它的教学职能。

猜你喜欢
白马湖春晖校园
春日里的白马湖公园
水木荣春晖
游白马湖公园
春晖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唱给父母的赞歌
吴春晖藏石欣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淮安市白马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