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促淀区经济发展

2013-04-17 11:18韩冬艳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淀区白洋淀水运

韩冬艳

(河北省水运工程规划设计院)

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促淀区经济发展

韩冬艳

(河北省水运工程规划设计院)

通过对白洋淀水上交通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白洋淀水上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水上交通建设的机遇,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白洋淀;水上交通;淀区经济

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保定、沧州两市境内,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内陆湖泊,水域总面积366 km2。淀内沟壕纵横,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将淀区分成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淀泊。白洋淀主航道作为津保航线的一段,曾经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目前,白洋淀水运主要以旅游、淀区村民生产生活及村民出行为主。

1 白洋淀水上交通现状

1.1 码头现状

白洋淀有码头、渡口39处。其中规模较大的客、货运码头有4处,码头规模较大、泊位数量较多、结构完好,后方配套设施较齐全。淀内景区客运码头共13处,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客运需求。淀区村民出行及货物运输的码头、渡口共22处,均具备一定的规模,但码头结构简陋,部分已破损;其余18处分布在安新县各村庄,规模普遍较小,结构简陋,多为砖、石台阶,有些出现破损或已近废弃,甚至还有利用自然岸坡进行装卸作业的简易码头。

1.2 航道现状

白洋淀目前有航道40多段,总航行里程近140km;包括津保航线在白洋淀区域内的部分航道,淀区主要乡镇、旅游码头及主要景区之间的航道以及村与村之间的航道。淀内航道分布纵横交错,迂回曲折,多为在原有天然沟壕的基础上人工挖掘的航道,宽度随着水位的高低变化而增加或减少,且多数较为狭窄,淤积严重,很多航段已断航,通航条件亟待改善。经统计,近年来,由于受水资源不足的影响,白洋淀多次出现干淀的情况,部分航道通航能力降低,尤其是2010年汛后,由于水位升降造成的边岸土方自然塌落,堵塞航道,部分航道淤积严重,根本无法通航。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疏浚后,至今未进行过航道整治。

1.3 导助航设施现状

白洋淀目前除在景区主航道设有航标、太阳能航标灯、监控设施外,其他航道缺乏助航标志;全淀无夜航标志,村民出行没有安全保障。

1.4 水运量现状

白洋淀内目前有水村39个,居民13万人,水上交通是其唯一的出行方式。存在货运的水域有白洋淀和潘家口水库,主要满足淀区、库区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运进的货物主要有粮食、煤炭、建筑材料、日用品及农用物资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运出的货物主要为当地土特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人数明显增多,河北省内河客运量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200.6万人次,“十一五”时期全省主要湖泊、库区、淀洼内河旅游风景区客运量年均增长11.2%。2011年,达到27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7%。

2010年、2011年,河北省主要湖泊、库区、淀洼客运主要集中在白洋淀,2010年、2011年白洋淀客运量占主要湖泊、库区、淀洼全部客运量的比例均在50%以上。由此可见,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对于整个河北省内河水运的重要意义。

1.5 水上交通现状综合评价

①淀区水上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

“十一五”期间,白洋淀的旅游得到长足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安新县的主要产业。随着各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白洋淀开发了一系列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旅游配套设施,游客人数激增,旅游综合效益显著。在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水上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水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滞后,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

近年来,随着白洋淀旅游的快速发展,白洋淀水上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白洋淀旅游已成为各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各县、各部门虽对各辖区内白洋淀进行过相关规划,但规划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整个白洋淀淀区缺乏统一的考虑,使白洋淀水上交通的发展不均衡,出现旅游设施配套相对完善,村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相对落后的局面。

③资金投入不足,造成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多年来白洋淀虽进行了一些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对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关注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禁锢了白洋淀水上交通的发展,造成基础设施现状与其客货运输规模不相匹配,支持保障系统滞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④白洋淀属多个行政区划、多个部门管理,不利于白洋淀水上交通的整体开发建设

白洋淀隶属于两市(保定市、沧州市)、五县/市(安新县、容城县、雄县、高阳县、任丘市),行政区划复杂,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各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间的管理难以做到协调统一的管理,不利于白洋淀水上交通的整体开发建设和淀区的水体保护。

综上所述,白洋淀水上交通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水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给游客安全带来隐患,而且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淀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尽快加强白洋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持保障系统,从根本上保障水上交通的安全,促进淀区旅游业的发展,改善淀区村民的生活水平。

2 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面临的机遇

2.1 各级政府关心淀区水上交通的发展

省地市县各级政府关心白洋淀的水上交通建设,关心淀区居民的出行安全,关心白洋淀旅游事业的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省港航管理局十分关注白洋淀的交通情况,多次到白洋淀调研,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进行《白洋淀水上交通规划》,并在水上交通建设上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保定市及安新县政府也十分关注白洋淀的水上交通的发展,保定市2010年实施保定至安新白洋淀沿府河水运航道建设工程,保定至白洋淀复航航道建设列入保定市“十二五”计划。

2.2 河北省“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

河北省“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中对白洋淀的水上交通规划为:“十二五”期间,规划旅游、货物运输及村民出行航线,整治淀区航道;完善导助航等安全设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现有的码头(停靠点)进行改造,完成贫困乡镇、纯水村和半水村的码头建设,逐步实现白洋淀内河水域的“村村通”。

2.3 满足淀区主导产业——旅游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新实行的休假制度带来旅游消费者行为、消费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带来出游时间和出游方式的分散化、休闲旅游活动形式的个性化。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短假将有效激发近中程深度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白洋淀旅游区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距离京、津、石、太均2小时车程,综合资源禀赋和综合区位完全可以对接该市场需求。同时,旅游事业的发展极大的推动水上运输业的发展。

2.4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使更多的城市纳入白洋淀旅游区的半日车程圈中,形成半径不断增大的巨大短假休闲型客流市场。

2.5 白洋淀的水资 源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随着引黄济淀、保定市穿府补淀工程实施,水资源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保定市市区水系整治工程的实施,王快、西大洋两库将通过盘山渠道和隧洞连通,实现穿府补淀工程,府河—白洋淀将通航,长期困扰白洋淀的水资源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有力保障了白洋淀水上交通的发展。

3 结语

白洋淀水上交通的建设制约着淀区经济的发展,也和整个河北省的内河水运息息相关。为了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 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统筹白洋淀的水上交通管理;

2、加大水上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3、完善长期有效的补水机制,加强协调联动;

4、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白洋淀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淀区白洋淀水运
极端降水条件下白洋淀主淀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多水源补给对白洋淀湿地水动力的影响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雄安新区白洋淀冰封期水体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美丽的白洋淀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