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的气候资源特点及经济林区划

2013-04-18 04:04陆欣欣
防护林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建平县抗寒经济林

陆欣欣

(辽宁省建平县铁南街道办事处,辽宁 朝阳122400)

建平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南延伸的过渡性地段,临近渤海,由于受到燕山山脉、努鲁儿虎山山脉的阻隔,形成了近海但又气候干旱的特定气候,建平县地域辽阔,发展林果经济林产业空间较大,发展经济林要适地适树,因此正确分析和充分利用建平县的气候资源特点,科学区划经济林对于指导经济林向健康稳定、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气候资源特点

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北部7.2℃,南部8.5℃。年降水量南部为400~500mm,北部为350~400mm,降雨大都集中在6—8月。年蒸发量1 853mm,无霜期南部为140~150d,北部为120~125d。全县位于全省日照数的高值区,光照时间,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963h,南部全年2 894h,北部全年2 950h。日照率为65%,生长季节日照时数为1 302h,光能利用率较高,全年≥10℃的有效积温为2 800~3 600℃,南部为3 100℃,北部为2 700℃。光热资源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结实。

2 经济林区划的原则

经济林树种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各种果树适宜的年均气温:苹果为8~14℃,梨为7~15℃,葡萄、桃为8~15℃,山楂为6℃以上,以此作为果树分区的主要依据,以最适宜的下限气温作为分区的指标。并根据果树在建平县不同的地域适应性,参照多年形成的习惯栽培区,以及综合农业区划的基本要求,将全县划分为3个果树栽培区,即凌河流域苹果、梨、葡萄栽培区,老哈河流域的梨树栽培区,蹦河流域的中小型苹果、梨栽培区。

3 经济林区划

3.1 凌河流域苹果、梨、葡萄栽培区(属于温和半干旱经济林栽培区)

3.1.1 行政区域与气候特点 本栽培区包括富山、红山、叶柏寿、铁南、万寿、青峰山、深井、榆树林子、朱碌科及青松岭等10个乡、镇、街的全部,喀喇沁镇南半部的6个村;此外,小塘、三家、白家洼及沙海等乡、镇一些小区气候特别好的地方,也可划入本栽培区。

本栽培区在建平县南半部,是大苹果栽培的北界,近20年来发生过3~5次较大的低温冻害。但只冻死一些生长旺盛的幼树,结果树枝只冻死花芽,全株死亡的很少。全县经济林总量的73%,总产量的86.7%集中在本区内,且有产量高达30 000kg·hm-2的果园。

3.1.2 经济林适宜品种 该经济林栽培区应以发展抗寒苹果、梨、葡萄为主,为苹果—梨—大枣—葡萄—仁用杏—杂果结构类型的经济林栽培区。并在重点乡、镇建设果树生产基地;苹果品种:可推广寒富、宁丰、宁酥、龙冠、金冠为主,结合发展乔纳金、鸡冠、翠秋、锦红及秦冠等较抗寒品种;梨品种:可推广南果梨系列品种、苹果梨、锦丰梨、寒红梨为主,结合发展花盖梨、尖把梨及早酥、苹博香梨、红香酥梨等品种;葡萄品种:应以发展巨峰、无核白鸡心、金星无核等葡萄品种为主,结合发展其他优良的早、中、晚熟品种;山楂品种:应以推广西丰红为主,结合发展辽红、磨盘、大金星等品种;仁用杏以发展龙王帽、优一,丰仁、超仁等优良品种为主;大枣以发展朝阳大平顶枣、圆铃枣为主。

3.2 老哈河流域梨栽培区(属于冷凉半干旱果树栽培区)

3.2.1 行政区域与气候特点 本栽培区包括沙海、白家洼、老官地、哈拉道口、张家营子等14个乡、镇的全部及喀喇沁镇马厂村以北的9个村。

本栽培技术区地处建平县西北部,基本满足秋子梨系列品种的下限气温需要。全县梨树总株数的36%,总产量的38%分布在本栽培技术区。该栽培区内有产量达4.5万kg·hm-2的梨园及产量达5.2万kg·hm-2的葡萄园。

3.2.2 经济林适宜品种 该经济林栽培区应以发展秋子梨为主,为梨—中型苹果—大枣—葡萄—仁用杏—杂果结构类型的经济林栽培区。但各种经济林必须选用抗寒品种。梨品种:应发展苹果梨、安梨、花盖、早酥及尖把梨等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苹果品种:应发展龙冠、七月鲜、金红、小帅、沈农二号等中型苹果品种,如栽培大苹果,除选在小区气候特别好的地方,还需要高接在抗寒的砧木上;葡萄品种:应以发展优良的早、中熟品种为主,推广优良的葡萄品种应采用抗寒砧嫁接苗,以提高抗寒能力;对于小区气候好的可以适当发展大枣、仁用杏等。

3.3 蹦河流域中、小型苹果经济林栽培区(属于冷凉半干旱经济林栽培区)

3.3.1 行政区域与气候特点 本栽培区包括建平、杨树岭、罗褔沟、惠州、马厂、北廿家子、烧锅营子及义成功等8个乡、镇,由于海拔都在700m以上,年平均温度只有5.5℃,无霜期为120~125d,有效积温为2 700~2 900℃,年降雨量为350~400mm。

3.3.2 经济林适宜品种 该区应以发展较抗寒的中、小型苹果等为主。为中、小型苹果—梨—葡萄—杂果结构类型的果树栽培区。中、小型苹果应发展龙冠、七月鲜、金红、小帅、沈农二号及黄太平等品种;梨应以发展苹果梨、尖把梨、花盖梨等抗寒品种为主;葡萄只能发展早、中熟品种,并需采用抗寒砧嫁接苗。本栽培区远离铁路线,所发展的品种多不耐贮运,在发展果树进入大量结果前,必须考虑果品的深加工问题。

4 区划注意的事项

在上述3个栽培区域内,凡是有野生山里红的地方,土壤pH<8的地方,均可发展山楂。对有水源条件的庭院,可积极发庭院葡萄生产。今后发展各种果树,必须吸取过去果树广种薄收、不得不进行低产园改造的教训。应在有水源的肥坡、肥沟及肥滩上建立2~3hm2中、小型果园,实行集约化栽培,以便达到早期结果、早期丰产的目的。

[1]辽宁省果蚕技术指导站.梨丰产优质栽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谭成君.北方半干旱地区高效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张敏新.森林资源管理与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何腾发.森林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建平县抗寒经济林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3种茜草科植物的抗寒特性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
浅谈建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