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3-04-19 09:35刘薇薇王媛媛郝东惠陈君逸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通径糖化血糖

刘薇薇,王媛媛,郝东惠,陈君逸,高 妍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个体化、集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慢性病,疾病控制情况与患者的知识、行为、心理、社会支持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1],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也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为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组于2012年7—8月在北京市3家社区(街道)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4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7—8月,在北京市的城市中心、城市郊区和城乡结合部各选取1个社区(街道)作为研究地点,对当地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共问卷调查240人。

1.2研究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240名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情况、疾病情况、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和糖尿病问题量表(PAID)[3]。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核对,采用SAS 8.0软件对定量数据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描述、χ2检验、方差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检验水准为α=0.10。

2 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与疾病情况在240名被调查者中,男108人(占45.0%),女132人(占55.0%);年龄40岁以下50人(占20.8%),40~59岁89人(占37.1%),60岁及以上101人(占42.1%);未婚21人(占8.8%),已婚200人(占83.3%),离异或丧偶19人(占7.9%);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60人(占25.0%),高中/中专/大专120人(占50.0%),本科及以上60人(占25.0%);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及以下者61人(占25.4%),3 001~5 000元者96人(占40.0%),5 001~9 999元者37人(占15.4%),10 000元及以上者44人(占18.4%),另有2人(占0.8%)没做回答。最近一次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的123人(占51.3%),7.0%~9.0%的66人(占27.5%),>9.0%的20人(占8.3%),回答“不清楚”的31人(占12.9%)。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见表1)。

2.2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管理教育的得分情况PAID得分为0~70分(理论得分范围为0~80分),平均为(25.0±17.8)分,中位数为21.5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SDSCA得分为5~74分(理论得分范围为0~77分),平均为(47.0±15.4)分,中位数为48.0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自我管理教育得分为0~20分(理论得分范围为0~20分),平均为(10.3±4.7)分,中位数为10.0分,不同性别、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见表2)。

2.3糖尿病自我管理状况的通径分析在图1所示的通径分析模型中,各方程中标准化回归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χ2=10.2515(df=14,P=0.7436);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GFI=0.9905,RMR=0.0257,提示该模型可被接受,拟合较好。从模型中可以看出:针对血糖控制越差的患者,社区医务人员给予的自我管理教育越多,患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高也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虽然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是却也同时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心理负担;血糖控制越差、自我管理行为越低、越年轻的患者,其心理负担就越重。同时,自我管理行为越低、男性的患者,其血糖控制就越差。此外,家庭人均月收入在该模型中也显示出多方面的负面作用,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低、血糖控制越差、心理负担也越重。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等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比较〔n(%)〕

注:*数据有缺失;HbA1c=糖化血红蛋白

表2 不同性别、年龄等糖尿病患者的PAID、SDSCA、自我管理支持得分比较分)

注:PAID=糖尿病问题量表,SDSCA=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图1 糖尿病自我管理状况的通径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性别、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自我管理教育的影响因素。目前社区医务人员提供的自我管理教育不仅在“数量”(糖尿病患者的实际得分中位数仅为10分)和“质量”(通径分析中的相关矩阵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教育成反比)上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心理负担,如生气、沮丧、挫败感、不停地担心自己的饮食问题、对自己的社交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的担忧、未遵守医生建议时感到内疚或焦虑等一系列的情绪上、行为的、社会性的心理负担[3],而且越年轻的患者(比如4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在情绪体验、行为准确性和社会参与上的自我要求较高[4-6],因此在这些方面的心理负担也就越重。提示在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仅仅给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知识”的可吸收性和可操作性,要让患者真正掌握并能够恰当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否则“冗余的知识”不但是无效的,而且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收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景中也是一个负面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人群,其自我管理行为越低、血糖控制也越差,相应的心理负担也越重,并且这类高收入人群通常不会选择在社区机构就诊,因此,如何提高诸如此类“盲区”人群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状况也是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比如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此外,在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支持时,还应重点关注那些年轻的、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可将此类人群纳入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点支持对象给予强化干预。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1,34(S1):62-69.

2Deborah JT,Sarah HH,Russell EG.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3Welch GW,Jacobson AM,Polonsky WH.The 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scale.An evaluation of its clinical utility[J].Diabetes Care,1997,20(5):760-766.

4郑日昌.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6Margie Lachman.Development in midlif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4,55:305-331.

猜你喜欢
通径糖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通高考 径自来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监测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