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延续护理效果研究

2013-04-19 07:46赵爱丽刘玉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阻塞性出院住院

刘 宏,李 霞,赵爱丽,孙 丹,刘玉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针对COPD采取切实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已经得到呼吸科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同。近年来,针对糖尿病、高血压、COPD等慢性疾病实行延续护理,通过行动设计使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均能得到良好的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等[2]。我科自2009年起,在针对COPD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完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延续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17例;年龄65~84岁,平均72.5岁;所有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气流受限,并伴有咳、痰、喘症状。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采用一般的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200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3];患者确诊COPD病程在1年以上,包含1年;患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患者知情,均签署入组协议书,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有老年痴呆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及智力发育不全者。

1.4 护理方法

1.4.1 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

1.4.1.1 延续护理方案制定 出院前3 d内,对患者做出全面的护理评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家庭康复训练程序,并且根据症状进行记录与评价;出院后7 d和1个月分别进行家庭探访和电话随访,具体内容包括,评估全面的护理效果,康复训练咨询,疾病的自我管理等。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患者的临床、功能、成本及满意度指标。

1.4.1.2 延续护理内容及目标要求 出院前3 d内,记录患者的呼吸次数及形态;诱发因素,咳嗽频率、咳痰的量及色泽;干湿啰音情况;系统使用药物。目标要求:制定1个月内系统的家居自我管理康复计划,掌握气雾剂的正确使用。

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居住环境的通风情况;呼吸变化情况;咳、痰、喘的变化情况;痰盂处置情况(是否加盖);每天活动情况(是否久坐);被动吸烟情况;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目标要求:每天最快速度步行30 min,并做简单的上肢康复运动;减少传染源(痰盂加盖并定期清理);减少或禁止主动与被动吸烟;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

出院1个月家庭探访咳、痰、喘变化情况,是否有黄痰;家人照料情况;复诊复查情况;是否积极配合治疗,服药是否持续;步行及上肢锻炼情况是否持续;被动吸烟情况。目标要求:执行家居综合康复训练计划;按时按量服药,正确使用气雾剂;定期复查;逐渐减少主动与被动吸烟并减少室内油烟味道。

1.4.2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沿用以往呼吸内科护理方法,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进行床旁宣教,对咳嗽、排痰、呼吸肌训练等内容进行示教,同时对心理、饮食、运动、氧疗、服药管理等进行必要指导。同时进行出院后1个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一般状态,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1.5 成效评价指标 (1)临床指标:患者的活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试验。(2)功能指标:自我效能评价和自觉气喘变化程度,采用COPD自我效能量表(CSES)、Borg量表测试[4]。(3)成本指标:复门诊和急诊率、复住院率和日常的医疗消费。(4)满意度指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5],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注:*为t值

2 结果

2.1 6 min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患者1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除舒张压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在1个月复查时,进行CSES评分比较,观察组在总分、情绪波动、体力活动及环境与温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呼吸困难管理和安全行为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复诊及复住院情况比较 患者的复门诊率和复住院率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方法和是否有帮助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项目例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SPO2(%)总距离(m)Borg评分(分)对照组30145±1282±1387 8±8 193 5±0 9205 57±79 254 77±0 89观察组33141±679±1078 2±11 295 5±1 6335 80±68 143 59±0 76t值2 4191 0172 530-2 346-3 4234 067P值0 0260 3220 0210 0310 0030 004

注:SPO2=血氧饱和度

表3 两组患者复查时CSES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CSE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at review

表4 两组患者复诊及复住院情况比较〔n(%)〕
Table4 Comparison of referral and multiple hospitaliz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项目例数复门诊复急诊复住院对照组3016(53)6(20)10(33)观察组33 7(23) 2(7) 2(7) χ2值6 9952 7547 580P值0 0100 1360 009

表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日常行为,药物和饮食习惯与医学护理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必要的住院治疗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护理手段至关重要。延续护理是以减少和避免患者的反复住院为目的,由护士提供从医院延续到社区、家庭的护理手段[6],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肺康复治疗对维持COPD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针对COPD的管理仍然侧重于COPD的急性发作期治疗,忽视了COPD间歇期的康复治疗,因此积极开展针对COPD间歇期的延续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延续护理中,开展了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网络平台、专家门诊、成立延续护理中心等方式,根据我院的患者源,我科在开展延续护理时,主要以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和专家门诊为主,通过进行家庭访视可以发挥面对面沟通的优势,能有效提高患者在出院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体、用药指导及心理照护,但是成本较高,加上科室护理人员短缺,所以入组病例以齐齐哈尔市区和附近区县为主。在进行电话随访时,我科采用覃桂荣[2]所报道的“1+1+2”的形式,组成也是1名科主任,1名护士长和2名主管护士,通过实践证实,电话随访能让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仍能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体现了我院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延续护理,制定系统、周密的护理工作方案,将每一个患者视为一个个体,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护理方案,在运行中,通过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有效配合治疗,结果用药更规范、锻炼更积极、家属更配合,体现了护理方案的时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SES评分总分及在情绪波动、体力活动和环境温度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复门诊率和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达到了减少和避免患者反复住院,延长入院间歇的目的。

活动训练和上肢锻炼可以对COPD患者实施耐力训练以及呼吸肌功能训练[7],主要以训练患者的呼吸康复为目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通过适当运动增强患者对运动的耐受能力,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6 min步行试验的SPO2、行走总距离、Borg评分方面差异显著。

但在护理实践中,多为纸介材料记载信息,查找信息不够方便,不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王岚等[9]报道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方法可行,在今后的延续护理中可以开展运用。同时本研究结合了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将本领域最佳的研究证据与专业的护理经验、个人、家庭、社会的取向结合[10],通过实证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效果。

总之,通过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门诊率和复住院率,达到了减少和避免患者反复住院,延长入院间歇的目的。更体现我院人性化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是一种具有实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广大临床医院开展。

1 邓仁丽,朱明兰,崔伟,等.城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依从性的差异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598-2600.

2 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J].2012,27(3):89-9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4 Martin KS.The Omaha System[M].St Louis:Elsevier Saunders,2005:23-57.

5 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等.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31-434.

6 Brooten D,Youngblut JM,Deatrick J,et al.Patient problems,advanced practice nuise(APN) interventions,time and contacts among five patient groups[J].Journal of Nuring Scholarship,2003,35(1):73-79.

7 王连平,代立娟.护理干预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6):2110-2111.

8 林梅.社区干预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17(22):1605.

9 王岚,张清,刘素彦,等.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43-446.

10 王少玲,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猜你喜欢
阻塞性出院住院
妈妈住院了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