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

2013-04-29 00:39秦海岩
风能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大单眼界机遇

文/秦海岩

进入下半年以来,很多迹象都表明,我国风电产业确实在回暖。从国内看,既有呼之欲出的“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所释放出的强烈政策信号,也有国内陆上海上风电市场的合理预期;从国际看,不断有中国企业获得海外大单的消息传出,国际互动也明显增多,中美可再生能源论坛、中阿能源论坛、中英能源对话等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中,都将风电领域的合作放在突出位置。所以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需求来看,中国风电产业都不乏市场空间,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即将释放出来的旺盛的市场需求,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敢于迎接这种需求,敢于将产品安装到世界的随便哪个角落,机会有时也是“可怕”的,一笔大单弄不好就会变成烫手的山芋。这需要企业在心态上、眼界上和技术实力上具有足够的储备。首先从心态上来说,长期生存在政策培育起来的产业中,依赖和抱怨成为了一些人的习惯,当机会真的出现时,反倒不知所措,可再生能源行业需要政策扶持,但终有一天要走出呵护的温床独行天下,不能够借助政策期成长成熟,结果必然凄惨。其次是企业的眼界是否足够开阔,是否对潜在的机遇足够敏感,是用风能行业与生俱来的国际基因衍生出现代意识和理念,还是重蹈传统行业内耗覆辙而逐渐丧失活力,非大气候之必然,只是企业的不同追求而已。再次,也是影响企业面对机遇时的反应的最重要因素,即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能不能支撑企业走得远、走得好。

我们有与当代中国风电产业同龄并享有世界声誉的金风,也有海纳兼容的众多海外知名品牌,但“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需要缔造的是一个坚强的产业链,一个具有自我修复、自我提升功能的有机体,从而使各种规模的企业个体“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核心使命是增强行业的正能量。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还未完全显现,但是,它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其他传统产业,从生命力的角度讲,能够打败它的只有它自己。而对于行业中的每一个主体来说,最适用的还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这八个字: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失信于客户,不失望于社会,不负于时代,不负于人心。历史无数次证明,“自救者他救”,在我们翘首期待政策东风之时,是否已经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相信,有些人还在整理行囊,让我们早日自信地出发。

猜你喜欢
大单眼界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水电:8月发电量提升 国际大单新进展
中美能源大单宣传容易推进难
大看眼界
麦克维尔斩获4000万元大单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