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思维平台上的自主阅读

2013-04-29 14:46刘忠平
考试周刊 2013年90期
关键词:阅读思维阅读教学

刘忠平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新的阅读思维,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形成阅读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思维 对话平台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前“大纲”中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手段、阅读方法的思想,强调通过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作为角色转换中的语文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借助新的阅读思维和交流方式,为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提供保障。

一、还权于学生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对学生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更明确的阐释。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会本文。”

1.把阅读权还给学生,喜欢就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阅读,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其实,这种做法违背了阅读的自然规律和本意。试想:在平时的阅读中哪一个人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们平常读书一般是喜欢就去读,读了才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语文老师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开课之初,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作品的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但切忌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压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独到见解,学生的个性也会因此得不到张扬,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行为。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应该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安静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思考,为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储备能量。

2.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喜欢就说。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之后,教师这时要充当聆听者的角色,细心聆听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发言,畅所欲言,喜欢就说,想谈点什么就谈什么,感受得多可多谈,感受得少就少谈,感受得深可谈得深刻些,感受得浅可谈得肤浅些,关键是要学会表达,要开口和大家交流,并能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能说出自己的独到感受。教师在这一阶段是忠实的听众,应该充分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踊跃发言。

因为学生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会深浅不一,这种不同往往跟阅读者的知识经验和语文积淀有关。因为文学承载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对于文化的接受者而言,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文学也绝不能被动地接受,它要基于一定的情感、认知、文化的积累,从而达到理解和共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商业社会大众流行文化的泛滥,阅读习惯的休闲化等,这些复杂问题的存在,给文本的话语解读带来了一些障碍,甚至会出现阅读的低俗化倾向。所以,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让学生能够驾驭自己的空间,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的空间,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进行分析、合作、探究,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二、构建新型阅读思维

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文本解读的有效性问题,即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将以怎样的阅读思维更好地解读文本。阅读思维是文本解读的前提,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读不同的文本,从而形成学生有效“阅读”、“个性化行为”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培养新的阅读思维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文本对照。所谓文本对照,即文本的对比关照,通过对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形式对比,以探求其历史话语的沿承性及文本的重现性。或者,对同一时代,不同作家的不同文本形式进行比较,以探求其思想上的差异性或共同性。具体而言,方法甚多,可将选材、结构、章法、技法、用语等写作技巧及写作风格进行比较。

2.质疑。能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复述。可以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地复述、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4.关系生活。就是把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相联系,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心理体验来感悟语言,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5.展开想象。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文字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作出新的情景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6.诱导入境。进入意境就能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就能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所培养的应是以一定阅读思维真正阅读的学生,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将重心放在阅读思维方法的引导上,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多元拓展,为自主感悟提供保障。

三、构建有效的对话平台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遵循阅读的自然规律,认清自己担当的角色,创设学生、文本、教师的对话情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平等的交流者、互动的合作者,教学的创新者,在无所作为中有所作为。

交流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交流应该是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应该是相互评价、相互赞赏、相互批判、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学生感受、认识上的不同,教师在处理时既要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又要鼓动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感悟进行交流、碰撞,还要允许求同存异。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并在阅读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营造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和独特感受。

猜你喜欢
阅读思维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怎样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立足文本内涵 拓展阅读思维
采取“三级训练”发展学生阅读思维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打开阅读之门体验快乐语文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