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问题”学生

2013-04-29 19:28林琳
考试周刊 2013年90期
关键词:规律概念物理

林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疑惑,有的是对知识本身正确性的质疑,有的是在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疑惑,还有的是理解知识的困扰……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诊断,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不知道该问什么。通常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培养“问题”学生十分重要。

一、没有问题的原因

1.基础不牢,理解肤浅。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无法把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物理思维习惯。提问更需要思考,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但懒于思考,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性格原因。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或者怕提出问题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虽然有问题,但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出。

4.教师的原因。有的老师过于急躁和严厉,对学生提出的肤浅问题不屑回答或者质问批评,久而久之,有问题的学生也不愿意问。

二、为什么要培养“问题”学生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反映出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发现这些误区,更有利于教师抓住这些误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领悟。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重新安排、重新组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其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和观点。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让学生在疑问的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为今后获取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三、怎样培养“问题”学生

1.教师做提问示范。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知识有限,因此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质量不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做出提问示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逐层提高,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过程中学会如何提问。为了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学生以下提问的方法。因果法:观察到一个物理现象时,就要开动脑筋,问一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类比法: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互相矛盾的解释、说法和理论,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及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验证法:对推理得出的结论,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吗?反之,实验中发现的规律、现象能从理论上加以论证、解释吗?扩大法:从特殊情况或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更大范围或一般情况还能成立吗?这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还是只适合于某些特殊情况?怎样改动才可以应用于另外的情况?极限法: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或成立的理论与规律,放到极端条件下还会出现或成立吗?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变化法:如果原因改变,结果会怎样?转化法:物体的性质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吗?逆反法:正面的问题,反过来会怎样?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无论遇到什么物理问题,都可以提问,如果是课程内的问题可以当时直接解决,如果是课程以外的问题,就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共同解决。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有些问题不算是真正的问题,也要耐心解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冷嘲热讽伤害学生的自尊。当然,有的学生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会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此时教师可在不挫伤他们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醒该类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知识面较广,某些方面理解比较深刻,故意提出很难的问题突出自己,对此要在肯定他们学识的前提下,让他们自觉地进行一些有价值的提问。

3.关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物理现象,但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因为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大厅的吊灯,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周期……夏天微风从窗前吹过,我们会发现窗帘是向外飘扬,而不是被吹进来。吹灭蜡烛时,如果气流从侧面经过,火苗不是向外倒,反而是向气流方向倾斜。观察这些日常现象,我们就会发现规律,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这就是流体力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注意细节、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4.从物理实验发现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实验。例如在研究平抛运动时,一个小球自由下落,等高处的另一个小球水平抛出,改变抛出速度,结果我们发现他们总是同时落地的,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它们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一样。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再通过频闪照片比较水平方向的运动,发现小球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位移相同,进而得到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提问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规律概念物理
只因是物理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幾樣概念店
处处留心皆物理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