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发展的一点想法

2013-04-29 00:41聂晓欣高曙霞
考试周刊 2013年90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聂晓欣 高曙霞

摘 要: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优势就是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但如果所学技能落后于时代发展,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就失去了职业学校的优势。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设想。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技能人才

社会是进步的,时代是发展的,为了适应需求,中职教育闭门造车已经过时,要培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抢手人才”,必须另辟新路,否则中职教育之路会越走越窄。目前校企合作已然兴起,这对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机遇。

一、目前中职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其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职学校受重视的程度有所提升。中职学校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为目的,就业水准相对较低,社会需求大,就业更容易。在就业压力日益增长的今天,职校生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中职学生找工作相对大学生而言门槛较低,并且具备一定的技能,这样企业更能“拿来”就用。可最近一两年,中职学校在拥有这些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招生难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不得先说一说中职教育发展的“必杀技”。中职教育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可用一句话代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会,出得去。”进得来——进入中职学校门槛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少,受教育少,或是在初中义务教育中淘汰出来的“差生”;留得住——让学生被学校留得住和学会技能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出得去——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关口,也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期望,是职校招生的王牌。这四点如果都能做到,那么职业教育想不发展都难。

近两年,在中职教育已经免收学费的情况下,中职学校的招生却还是走下坡路,原因是学生的初衷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就业,这就使中职教育失去一大优势。我认为,只是外部因素,一所中职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关键要看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简单点说,就是要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优势和品牌。中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职责。而目前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使职业教育较快地和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曾经单纯地培养一个产业工人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据调查,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下:(1)能直接带来效能的人才。(2)拥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3)忠于企业富有责任心的人才。

所谓效能是在企业上岗的技术能力,这关乎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技术、企业生产方向,简言之就是融入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而这方面只将学生“关”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基础实训是无法获得的。所谓创新,就是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的观念、技术,勇于钻研。所谓责任,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以火样的热情爱这个团体,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思考,这与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有关,这些都不是上班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学校的启蒙教育及长期的教导。

三、校企合作的意义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有能力、创业能力,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无疑能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契机,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既解决学校就业,又培养师资力量,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设备、场地,及时更新社会信息,使学校不再“封闭”。

四、校企合作的一些设想

1.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

实施方式大致有如下两种:(1)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到企业接受技能提升训练。

2.“产学研”式

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3.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学校必须发展适合自己的专业道路,打造自己的品牌。具体来说,学校可以进行分班制:普通专业班和企业班(可以以企业名字进行命名)。普通专业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包括基本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就业意识教育、基础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训课)等是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前的岗前教育。企业班是专为某个企业输送人才而开设的班级。学校要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进行考察、选择,向认可的企业推销自己的特色使其认可,让企业到学校进行考察,合格后,可签订定向培养合同,然后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专门培养。企业从学校的普通专业班进行选人(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面试、考核等方法初步选拔,之后校企双方拟订培养计划,为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将该班选派的老师送入企业培训,感受企业文化,让老师在思想上对企业有初步认识,以便引导学生。也可让学生定期去企业参观实训,参加企业各种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在技术培养方面,可派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讲解,经济实力庞大的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和对该班学生提供教学促进手段,如发奖学金,发补助等,这样会使学生有竞争的动力。有了良性循环,学校发展才会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