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2013-04-29 05:56张会会
考试周刊 2013年9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美术

张会会

在高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欣赏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其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提高艺术素养的双重职能。广大教师应当结合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潜心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创新的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工作,促进欣赏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紧扣欣赏教学重点,强化美术核心因素诠释

某艺术家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就必须经过教育。该话精辟地点出了鉴赏教育的重要性,梵·高的《向日葵》在伦敦被拍出四千万美元高价,但是在普通人的眼中此画甚至不如一幅年画精彩,巨大差异是因为欣赏能力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强化美术核心因素的诠释。

1.强化美术技法介绍。美术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线条、色彩及构图等途径表达主题、流露情感、创造意境。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美术基本技法及情感表达的途径介绍,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领悟效果,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在学生眼中这是一幅普通的画作,但是教师如果从作品技法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重新观察、审视这一作品,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欣赏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印象派画家如何处理光线和色彩,向学生介绍对梵·高作品中“跳动色彩”的理解,从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梵·高作品的影响及梵·高一生苦难、充满对光明渴求的心态等多方面入手,这样学生就够有效增强对梵·高作品的领悟效果。

2.强化类型风格介绍。在艺术作品鉴赏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无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分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风格,分别进行感悟、评价和分析。对不同的类型、风格的作品,要采取与其相对应的价值体系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更深刻地揭示其精髓与内涵,否则以一种类型作品的价值体系评判另一种类型的艺术作品,显得牛头不对马嘴,无法在欣赏中把握作品的精髓。

3.强化艺术理论介绍。艺术鉴赏教育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同一幅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其审美与理解会发生悄然的变化。例如,艺术理论最初是以再现主义出现的,艺术成为模仿艺术的再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观点较为流行。在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艺术表现主义理念不断更新,倡导艺术成为艺术家情感思想的诠释。现代审美观点允许存在合法的偏激,允许鉴赏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作品的内涵,所以艺术理论的发展对欣赏教育具有引领和影响作用。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理论,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深度和广度。

二、拓宽教学内容信息,发挥信息教学手段作用

美术欣赏教学对艺术品的需求较大,实际教学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此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增加作品演示信息。将原作带进课堂显然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世界知名大家的著名作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中下载相关的信息,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投影显示,起到较好的欣赏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也可以向学生投影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或者莫奈的《日出·印象》等,这些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借助于网络展示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了艺术精品,提高了欣赏教学成效。

2.运用多媒体补充作品背景信息。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对应的故事,仅从作品本身去观察、欣赏、感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深度。因此,必须强化对作品背景信息的补充了解,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披露毕加索创作这幅油画的背景:1937年4月26日,万恶的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非人道的轰炸,毕加索悲痛万分,用六周时间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作品运用象征性的手法,对侵略者的罪恶进行了鞭策,画面中没有飞机也没有炸弹,却充满践踏的鲜花、残缺的肢体、悲痛的母亲、断臂的男子,通过象征性手法揭示残暴、恐怖、痛苦、呐喊的讯息,折射出毕加索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痛。通过这样的背景信息介绍,学生增强对这一作品所表达中心、蕴含情感、揭示主题的深度理解,走进作品的灵魂。

3.运用多媒体介绍创作技法信息。在一些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进行创作技法的演示。例如中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类型,其中不乏经典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感悟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现场创作的视频,一笔一画勾勒的工笔,挥毫泼墨的写意,让学生走进艺术创作的氛围,加深对艺术品的了解。

三、给予学生自主地位,提高学生感悟表达的水平

在高中模式欣赏教学中,教师固然要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分析、感悟,相互研讨、交流提炼,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1.搭建合作研究的载体。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学生因为自身的艺术底蕴不同,分析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不同的观察与分析将学生的智慧进一步开发出来,从而更深刻地分析评价美术作品。

2.给予分析感悟的线索。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出示各个国家、各种流派、不同大家的作品,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但给予学生自主地位并不等于放手不管,教师始终应当发挥启发、点拨、掌控的作用,出示一幅作品可以提出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从流派、技法、色彩、主题、意境等不同角度进行感悟,让学生在欣赏教学中具有明晰的思维方向,提高他们欣赏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3.体现自主思维的碰撞。同样一幅作品,在不同学生、不同小组的分析过程中,感悟有可能不一样。这是正常现象,艺术鉴赏允许合法的差异,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对艺术品的欣赏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拓展欣赏教学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品资料,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以及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不同流派、名家的作品分析活动,增强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美术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