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研究对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2013-04-29 14:12刘美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程语言

刘美莲

【摘 要】 反拨作用通常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反拨作用有正、负之分。

【关 键 词】 任务型教学;教学评价;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通常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反拨作用有正、负之分。我校课题组教师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对其产生的正发拨作用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促进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

在进行“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之前,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以下相关的几个问题: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倡导任务型教学与评价的背景和意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必然引导教师去研读《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经过第一轮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往往由开始时对《新课标》和课程改革的怀疑、无知、无所谓,转变为后来的有兴趣,想探究;有期待,想尝试;有思路,想创新;有不满,想改变。也就是说,任何能够促使一个人的行为从被动发展成主动的事物都是值得探讨、研究和发展的。通过学习,教师开始了解一些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新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课堂设计时,应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趋向,应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导向、学生导向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使教师发现《新课标》新在哪里,增加了什么,强化了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二、促进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提高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课程必修阶段和选修阶段共有11个模块55个单元,涉及的话题很广,共有24个话题,这些话题循环反复地出现在不同的单元。高中教材与初级教材相比,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跳跃,难度大幅度提高。教材的内容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很广,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材基本源于当代社会生活,所使用的语言真实、地道、自然,每个单元的话题在不同层次上都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激发教师提高自身语言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割舍掉其中的一些话题或部分环节是很难抉择的。然而,根据高中英语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一周只有5个课时,一学年按40 周计算共200课时,除掉考试和节假日,剩余的时间约140课时,高中英语按新课程安排一学年应完成4个模块共计20 个单元。最后,每个单元可分配课时为7个。这些课时够了吗?我们不妨看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单元编写情况: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包括练习册共9个部分:

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 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the Workbook。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和书中的编排顺序,即使一个部分只用一个课时去完成,整个单元也需要9个课时,况且,有些部分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结果,课堂教学变成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虽然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信心,却无法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仍然主导着课堂,学生还是听众。每当其教学有异议出现,教师们就会冠冕堂皇地认为是课时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问题。难道以上的问题真的没有出路?一年的实践、观察和研究表明,《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和评价是有价值和指导作用的。由于教科书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教师可以在熟悉整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校本化或班级化的教材整合,组织和设计听说读写的活动,通过多个“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project)来实现整体教学。如果每个“任务型”活动都有明确的指向,课时的多少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语言载体。

三、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

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几种不如意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标》以及新课程的理念和发展目标过于理想化,难于在现实教学中操作,相比之下,他们偏爱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人在尝试,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教学资源变得快捷,许多网页提供了完整的模块教学课件,一个稍有“惰性”的教师拿来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忽略了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灵动的课堂资源。结果,一些教师的教学变得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悬念、没有疑问,教师简直成了一个电影放映员和解说员,学生就是被动的观众,没有选择地观看播放的内容。久而久之,即使课件中的图片再漂亮,也只是笑过之后剩下的空白,失去了它们原有的课程资源应有的魅力。另外,许多学生慢慢对英语课堂学习不再有期待,睡觉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现象是谁的错呢?多媒体、教师还是学生?

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虽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但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往往到最后还是采用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自问自答完成课堂活动,学生仍然缺乏思考、参与、体验、分享的机会。在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课看似非常完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条理清楚,教学内容适中,时间设计合理,但引发的反思是:学生这堂课学了什么和做了什么?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理想的呢?根据方元山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课堂概念或内涵的阐述,理想的课堂应是一个体现培养“完人”的课堂,是一个体验探索过程的课堂,是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是一个促使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师如果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就应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因此,现代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体验探索过程的世界,而学生的创新,应体现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创新。另外,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课堂能让学生体验被尊重与学会尊重别人,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课堂模式实现了较理想的课堂模式。我校通过三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创优课,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示范课)促进了任务型教学和教学评价的发展。根据Willis (1996)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的三段模型,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 任务前(pre-task)—激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作好执行任务的准备。

2. 任务环(task-cycle)—1)任务(task)—2)计划(planning)—3)报告(reporting)

3. 任务后语言聚集阶段

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实验教科书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等方面都努力体现《新课标》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课堂模式与《新课标》和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保持一致,它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提高:

1. 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的完成,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设计理念关注了学生学习中多元智能的发展。

2. 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这个语言学习的载体,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展更大的语言学习环境。这种课堂导向关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 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和完成课堂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判断、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同时通过语言学习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课堂策略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4. 通过渗透各种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型”活动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全面发展语言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思路关注了语言的实质。

5. 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并适时提供展示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以及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这种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形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劳动成果。

6. 通过教材的整合以及与其他资源的结合,使教材有弹性,教学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更好发展。这一环节关注了教材的有效性、校本化以及教师和学生这两种有生命的课程资源。

五、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在任务型教学中,很多任务都是通过 pair work和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师生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

但由于语言环境的局限,学生母语的干扰,及其本身语言能力的有限,有时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只流于表面,影响了效果。在看似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却有些不协调的声音,有些学生为求快,直接用母语进行交流,未能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效果。要真正体现任务型教学的优点,就一定要设法完善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引进适当的激励机制以避免缺乏严密的组织而导致场面虽热闹,实效却很低的效果;避免小组活动总是几个老面孔,部分同学积极主动,而其余同学却是随便应付、态度马虎,根本不能体现合作意识;避免任务难度过大,让学生不知所措,导致冷场。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各种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不可否认,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对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语言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但是这些能力还不能完全和学生的现行考试分数挂钩。可见, 开展高中英语新教材任务型教学与过程评价仍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方元山.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 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 关于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M].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余文森,吴刚平.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程语言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