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乙己》看鲁迅高超的人物刻画技巧

2013-04-29 00:44成国
考试周刊 2013年82期
关键词:孔乙己

成国

摘 要: 艺术技巧是文学创作的要素之一,它对于创造完美形式,正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物刻画方面分析《孔乙己》的艺术技巧,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关键词: 《孔乙己》 人物刻画 艺术技巧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当之无愧的奠基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孔乙己》则是其中的精品。我们不妨透过《孔乙己》看鲁迅高超的人物刻画技巧。

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进行刻画,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就把孔乙己的虚荣、显阔的炫耀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穷困潦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字,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备受剥削压迫,生活陷入绝境的悲惨境地,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语言勾勒和提示的人物个性和思想特征。鲁迅的人物语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精练而准确,“只摘出各人有特色的话来”。二是高度个性化,用三言两语再结合动作、神态,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变化。这两个特点在《孔乙己》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先看孔乙己富有个性的语言。因为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似懂非懂,所以别人总是拿他来取笑作乐。

让我们看看精练而准确的人物对话:

“你脸上又添伤了?”

“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

气急的孔乙己这才睁大眼睛说:“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人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酸溜溜的话。

在孔乙己已临死前和死后,掌柜反复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短短几个字,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作为商人代表的掌柜那市侩的丑恶嘴脸。

以上这些精练准确、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对话,既形象地表现了处于病态社会中的人们的冷漠、残忍、尖酸、刻薄,又真切地表现了压在黑暗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的穷酸与迂腐。处在畸形社会里的孔乙己,加上他畸形的个性,其悲惨的结局是必然的。

三、形神兼备的外貌描写

通过描述人物的肖像神态,传神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特征。鲁迅小说中的这种描述很多,很有特色:有静态,也有动态的,有个体,也有群体的,其中个体的最传神。孔乙己的外貌描述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把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懒散、备受欺凌而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处在封建末世的知识分子形象。

四、典型的环境描写

通过描述作品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氛围,揭示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孔乙己》开篇就描述了故事的发生地——鲁镇咸亨酒店的特殊环境,“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里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作者用不到200字就给我们勾画和渲染了一幅封建末世的图景:人与人之间冷漠、淡白,社会存在着鲜明的等级对立。孔乙己正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氛围里,艰难地谋求在公共领域的平等对话,却被人取笑,被人侮辱,最终在周围的耻笑中凄惨地死去。

五、巧选道具

选取典型道具长衫、曲尺形柜台和粉板,结合白描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鲁迅刻画人物的另一高招。

一件长衫,是封建末世人们身份的象征,是读书人所受教育程度的表征化;是当时社会流行的强烈尊卑观念和固定秩序的具象化;一件长衫,散溢着浓浓的科举取士的时代气息,流露出士人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执著梦想,展示了及第者和落第者判若天壤的两重生活境界和人生命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士人们为科举功名而拼搏终生的生活图景。

一张曲尺形柜台是当时社会等级对立的缩影。孔乙己的故事是以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农村社会为背景的。在小说中,作者對酒店“格局”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情况。那些只能靠着柜台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与那些可以坐在里屋喝酒的“长衫帮”之间有着泾渭分明的等级划界。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偏偏是一个以“长衫帮”自居的落魄文人,虽然他的经济状况只能使他如“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他还是要穿着那件似乎十多年未曾补洗过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着“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以示与身边“短衣帮”的区别。这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展现了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芸芸众生,具有典型意义。

一块粉板,其主人——酒店的老板,不仅是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的代表,更是当时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的代表,他所发出的一连串“后来呢”,只是为了满足他和普通看客一样对“孔乙己是否受到更严厉惩罚”的好奇心;他念叨着“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至于孔乙己是死是活,他则无暇也不愿顾及了。如此冷漠的社会,不能不让人得出如此的结论,即虽然孔乙己欠着“十九文钱”离开了人世,但人世间也欠下了他应得的同情。

《孔乙己》是鲁迅的得意之作。其创作的形式和深邃的思想都成为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它刻画人物的技巧博大精深,每多读一遍便多一分感悟和体会。自今读来,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猜你喜欢
孔乙己
浅谈孔乙己人生的精神悲剧根源
《孔乙己》中冷漠的“小伙计”与温情的“我”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孔乙己之死
不得不说的“尴尬”
孔乙己
孔乙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