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塞克斯背景下《苔丝》与《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性分析

2013-04-29 00:44王春雷
考试周刊 2013年85期
关键词:悲剧性哈代苔丝

王春雷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威塞克斯背景下哈代小说《苔丝》与《卡斯特桥市长》悲剧性的分析。在这两部作品中,哈代所虚构的威塞克斯是传统的宗法制社会的缩影,它呈现出宁静与祥和的特征。然而新兴社会力量的冲击打破了祥和的气氛,在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因此,小说中的主人公含有更多的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根源在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除此之外,新社会下压迫剥削和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重要原因。

关键词: 哈代 威塞克斯 悲剧性

一、威塞克斯的社会变革

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著名文学大师。他的小说以人物形象饱满丰富,主题刻画深刻而著称。而区别于其他作家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小说大部分都发生在一个虚拟大背景——威塞克斯下,如《绿荫下》、《还乡》、《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和《卡斯特桥市长》等。哈代在这些小说中都以不同方式描写了威塞克斯特有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展现出了一派宁静平和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哈代钟情于这样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自然。然而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已经从城市渗透到农村。传统的生产关系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昔日的小农经济破产,机器代替了手工。大机器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少数人摇身一变成为机器和耕地的主人,而大多数人只能成为被雇佣者,他们被迫给大机器的主人做雇工,受尽欺凌和压榨,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冷酷无情,毫无同情和怜悯之心。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下,人们势必要反抗,而反抗的结果通常都是以悲剧结束。例如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善良天真的苔丝在遭受地主少爷亚雷玷污后,忍辱负重,随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避开别人歧视的目光,她去别的地方做工,忍受着雇主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后来亚雷欺骗她说克莱已经死了,并且当时家人已经陷入露宿街头的窘境,走投无路的她被迫再次委身于亚雷,最后克莱想通回来时,苔丝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强烈的感情,起身反抗杀死亚雷。小说最后虽然以苔丝的死作为悲剧结尾,但是这也正昭示了威塞克斯人敢于对于这个“有毛病的社会”的反抗和控诉。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背景下,他们终究战胜不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而作品中的亚雷及其同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哈代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种变化势必对他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哈代对于新兴资本主义的深入很反感,原因就是新兴势力的侵入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促使了生产关系的改变:大面积的圈地使很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了雇工,任由资本家剥削,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冷漠。但是哈代又是一名社会向善论者,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又不得不认同。因此,通过作品的叙述,哈代内心对威塞克斯乃至整个英国社会变革的事实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

二、其作品的悲剧性

鉴于哈代受过古希腊哲学命运观和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学者和思想家都认为哈代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笔者认为不是这样的,古希腊哲学命运观是建立在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能力有限,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创作了一些神话人物,认为是这些神操纵着人类,人类没有权利选择生与死,一切都要听从上帝的安排,在古希腊人看来,人生充满悲剧。哈代并不是对此照抄照搬,而是吸取其精华,为作品所用。哈代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剧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性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在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不是上帝安排的,而是由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即哈代所说的“宇宙中固有的事物和人类设置的事物”)选择的结果,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和哈代的社会向善论的观点非常吻合。古老宗法制下的威塞克斯已经无法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生产关系必然发生变化,而作为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也必然要改变,顺应趋势就会生存,不适应就会被淘汰。如《卡斯特桥市长》中,作为威塞克斯社会古老传统体现的卡斯特桥是一座农业城市,然而随着工业的不断推进,当地出现了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征:铁路作为现代交通的象征已经发展到离卡斯特桥很近的地方。由此看来,工业文明已经渗透到农村,无论是谁也阻挡不了卡斯特桥彻底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从亨察德和法夫瑞的更替中也能反映出来:亨察德开始因醉酒赌博落魄到卖掉妻女,后来醒悟,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和不断奋斗当上了卡斯特桥的市长,而法夫瑞的出现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亨察德是旧的生存方式的代表,而新来的法夫瑞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虽然他一开始并没有很多钱,甚至连一处住所也没有。亨察德在处理生意上很大意,没有建立一套完备的经营体系,什么都靠自己的记忆力,完全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在记账,缺乏资本主义社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巧,仍然是旧体制下的经营思想。与之相反,法夫瑞带来的确实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有精确的计算方法和经营生意独特的管理理念,这也是资产阶级经营方式的一种体现,如“也就是与此同时,法夫瑞兴旺起来了。他在市场十分疲软的时候购进,现在价格略有回升,就足够使他在原来抛出一小笔钱的地方,堆起大堆金子了”,后来二人分开后,各自经营自己的生意,可想而知,亨察德老套的管理方法与法弗瑞的现代管理思想形成鲜明对比,而亨察德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墨守成规,不懂进步的人,甚至迷信于“未卜先知者”的荒唐言论,做垂死的挣扎,不思原因,竟然先丧失了自信心,如在预测天气失败后,“‘我疑心,他在心惊肉跳地自己问自己:‘我疑心是不是有什么人给我做了个小蜡人在烧我?或者闹什么邪行的阴谋在咒我?我并不信这种魔道;……如果真有其事,那兴妖作怪的人会是法夫瑞。他那讲求实际的眼光逐渐消失殆尽,心情处于郁闷沮丧之中,就在这段寂寞无聊的时间,迷信向他走来”,所以最后他输给了法夫瑞,在爱敦荒原的一所小屋里凄惨地死去。可见他的悲剧是必然的,究其原因,从他个人来说,或许是他性情粗暴,缺乏自制力的性格所造成的,而从整个社会来讲,他的失败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所以在这篇小说中,最能体现哈代的悲剧不是盲目的悲观主义,而是人类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哈代社会向善论的体现。

其次,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结果。诚然,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还要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以剥削和压迫劳动力为代价的。以前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已彻底逝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紧张不安、焦虑压抑地为如何生存而奔波。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很多当地的小农经济迅速破产,苔丝家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够养家,苔丝不得不去亚雷家养鸡,去塔布篱奶牛场挤奶,去棱窟槐做工。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忍受着剥削和压迫:在棱槐窟时,“苔丝就在这种光景里,不管早上上冻,也不管下午下雨,辛辛苦苦地做工。她们除了刨瑞典萝卜,就是修瑞典萝卜;修萝卜,是用一把小钩刀把萝卜上的泥土和须子削去,然后把萝卜收藏起来,预备将来用。修萝卜的时候,要是下起雨来,她们可以有一架草幛子遮挡一下;但是遇到天寒地冻的天气,萝卜整个都冻成了冰核儿了,就是她们手上戴着极厚的皮手套,也挡不了刺骨的冷气……”,还有哈代在描写苔丝及两个姐妹为葛露卑农夫打麦子时对机器的拟人化描写:“紧靠着麦垛草顶的檐子下面放着的,就是那些女工们前来伺候的那件红色的残暴东西——一个木头架子,连着带子和轮子——当时还不大能看清楚。那就是打麦子的机器,它要一开动起来,女工们的筋肉和神经,就要一齐紧张起来,非坚忍不拔,就不能支持下去。离得不远的地方,又有一件形状模糊的东西;颜色漆黑,老嘶嘶作响,表示有雄厚的力量蓄积在它里面……”另外哈代还对机器工人的麻木及冷漠进行了讽刺:“机器旁边站着一个一动不动的黑东西,一个高大的形影,身上满是黑灰、乌梅,神气好像灵魂出窍的样子,身旁放着一大堆黑煤,他就是使机器的工人。他的态度和颜色都是孤立的,让人看来,仿佛是个陀斐特里面的人物,偶尔走到这片光景清明、毫无烟灰的黄麦白土中间,来惊吓搅扰当地的土著……强烈猛烈的轮子旋转不停,打麦机嗡嗡的声音一直震到靠近机器那些人的骨髓里”。机器是资产阶级剥削人的工具,对机器和机器工人的描写实际上暗含了资产阶级残酷剥削人的本质,无情地摧残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异化。从苔丝失身于亚雷,到农场主对苔丝及其姐妹冷血摧残,再到亚雷对苔丝又一次的精神和肉体的蹂躏,可以看出最后造成苔丝反抗杀死亚雷,结果被处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的。当亚雷玷污苔丝时,他可以逃脱罪责,法律选择了沉默。相反苔丝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杀死亚雷时,法律却站了出来,判处苔丝极刑。这种不平等性再次印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剥削人的本质,而被压迫的人的反抗也终会被统治阶级镇压,悲剧就此产生。

最后,主人公的遭遇及悲剧收场,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主人公内心的人格取向和性格特点也是导致其悲剧性的原因之一,如《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德是一个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感受,性情粗暴的人,在小说开头他禁不住诱惑而喝醉酒卖妻。对法夫瑞的成功,他非但不借鉴,反而起了妒忌之心,自身性格的刚愎自用,粗率愚蛮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十几年的奋斗的心血最后被法夫瑞接收。客观上,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宗法制的结果。主观上,亨察德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其悲剧的最主要原因,这也说明了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性格即命运”的主题思想。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是一个温柔善良、形貌出众、勤劳、淳朴、通情达理的女孩,她兼具哈代笔下的威塞克斯所赋予的坚忍的性格,但是她性格中的天真和优柔寡断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前途。如果她能对亚雷有所提防,就不会被亚雷玷污;如果她能在和克莱结婚前说出自己的过去,就不会遭遇结婚后被抛弃的悲惨境地;当再一次遇到恶魔亚雷时,如果她能断然拒绝并且不相信亚雷的谎言,最终就不会落到亚雷精心设置的圈套里而再次成为亚雷的玩物。总之,在社会规律变更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为了寻求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精神,所以从人本身的角度来看,哈代小说的悲剧性,实际上是在社会规律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及性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三、结语

哈代对威塞克斯的感情,其内容并不完全是作者对威塞克斯的热爱及对传统的宗法制下的人们安静生活的迷恋。由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工业革命逐渐渗透并波及整个农村宗法制社会,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毒瘤,如环境的愚昧,经济的贫困,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和爱人的离弃等,这些加剧了人们对新社会的反抗,从而酿成了悲剧。不难看出,哈代在虚拟的威塞克斯背景下,从自然风光、社会百态、人际交往等方面,展现了新旧制度交替下实景社会的善与恶、丑与美,在这一点上,其他作家不能比拟。

参考文献:

[1]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F,E,Hardy.The Life of Thomas Hardy[M].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62.

[3]哈代.卡斯特桥市长[M].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颜学军.哈代与悲观主义[J].国外文学,2004(3).

[5]陈文娟.哈代笔下的工业革命和价值观的变迁[J].外国文学研究,2002(4).

[6]何宁.当代西方哈代研究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8(3).

猜你喜欢
悲剧性哈代苔丝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蜂鸟——致苔丝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