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应当注意的问题

2013-04-29 04:52王建洋
考试周刊 2013年82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情感因素阅读兴趣

王建洋

摘 要: 在閱读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兴趣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其感悟人间真情,吐露真实感受;阅读内容的选择应有浅入深,同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情感因素 阅读内容 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不渝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调动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1]教师指导学生充分挖掘现实生活,让其体验生活中的多种形式的情感,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等。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这一活动中自然会产生各种情感,如何使产生的情感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在阅读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现实生活,深刻领悟生活,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1.情感是心灵碰撞的火花。

当两颗心被一件事、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场面等拴在一起时;当我们目睹一个人处身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当与最亲密的朋友、亲人分别时;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时……我们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定的情境,虽然文中的情境孩子们不可能一一经历,但通过阅读他们能深深感悟。回想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不也像今天的孩子们一样,时而哭,时而笑,时而叹息吗?我们的心灵与文中人物走到了一起,还能不会产生心灵碰撞的火花吗?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常深有感触,当孩子读到海伦·凯勒遭受病魔折磨时为之痛苦,当孩子们发现她努力后取得成就时为之欢欣;当孩子们读到《大江保卫战》一课时为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气概而感到敬佩;当他们欣赏到祖国的美丽景物时而为之自豪。只有身临其境般的阅读,才能使情感得到激发,才能从内心迸发出情感的火花,真正做到感悟生活。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2]

2.情感源自生活,真实地体现生活。

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充满幻想的宇宙……它们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判定是非,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产生了爱与憎。孩子们的情感比我们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具有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源自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恰如对一个陌生人,若我们仅知道其名字,其余全无了解时,此时谈不上评价;若与之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再谈看法,你一定能侃侃而谈,说出个是非来。情感源自生活,且反映生活。对某事物产生的情感无论是对还是错,它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对一个假象可能产生一种错误的情感,可它却是内心的感受,你能说这种情感不真实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孩子们分析周围事物,正确把握和认识它们,使他们产生正确的情感,不被假象蒙骗。

3.感悟人间真情,吐露真实感受。

有感而发方可抒发肺腑之言。亲身感悟人间真情,细心体会,吐露真实感受才是有感而发。任凭你说大海多么宽阔,多么湛蓝,如果根本没见过,也就无法真实体会,即使体会了一点,那么也只能靠想象。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引导孩子感受,为孩子的感悟创设适当的情境,从而引发情感,并使其真实流露。我在教学《爷爷的芦笛》一课时,初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做得不太好,为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漆黑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家做作业,突然狂风肆虐,电闪雷鸣,又停了电,你会怎样想,怎么做?”这么一说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致,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深有体会,我记得一天晚上,我在闪电中发现一个大大的白影子,我蹲在地上,手捂着眼睛,吓得直哭,心里抱怨爸爸妈妈怎么不回来。待雨停来电时,我再一看哪是什么白影子,原来是妈妈晒的被单子在外面忘收了!”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只要教师认真引导,认真从孩子的生活中寻找活生生的实例,他们的情感就能得到激发,说出内心的感受。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内容的选择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体现了这一点。它强调“浅”“近”,所谓“浅”指浅显易懂的文章,所谓“近”指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凭借生活经验帮助阅读,使他们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从心理上接近学生,以便学习兴趣,取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短文或书籍让他们阅读。例如前文中我指导低年级学生选择动漫作品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指导他们选择课程标准所涉及的读物来读,例如我指导六年级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面对生活他怎样做的?读了这部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这部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被鲁滨逊的勇敢、创新精神感动。其实《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读物。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5]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教师的责任。积极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从学生实际出发,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达到相同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留心观察;用积极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亮点,善待他们的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值得我们鼓励和表扬,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学生的有创意的阅读,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注意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身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只是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对话者。教师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这就决定了教师绝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只能为学生营设一定的情境、一定的氛围,适时点拨学生,指点迷津,做到授之以渔。下面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教《太阳》的教学片断:

师: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

生:老师我想知道太阳有多大?距离地球有多远?

生:据说太阳是个火球,一切生物都不能存在,那么太阳究竟有多高的温度?

生:老师,我想知道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生:有人说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太阳照射的缘故,对吗?

生:我还想知道太阳上的黑子是怎么回事?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鼓励: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很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怎样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求得答案,三是有的问题现在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而且开拓了学生思路)

学生自学课文,寻找答案”。[4]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体验性”[5],李吉林老师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实践先锋,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总结归纳,做好指导工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142.

[2]孙景华.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阅读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23.

[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107.

[5]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31.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情感因素阅读兴趣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中班幼儿绘本阅读兴趣巧培养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应用探讨
让阅读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鸡汤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