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013-04-29 12:57王世锋
考试周刊 2013年86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课堂

王世锋

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是对数学的误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奥妙。我们生活的空间,哪一件事物能脱离数和形而存在?是数形的有机结合,才有这奇奇妙妙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别看数学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它奥妙无穷,简直是开发不尽的宝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情境,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顺应这一规律,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天性得以舒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实践表明,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组织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新异刺激,巧设悬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想探究”、“想尝试”的探究过程中。

2.绝不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学生经常会问些奇怪的问题,如果我们以“没时间和你说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了”等敷衍、塞责的话回应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好奇与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上去?”正是注意到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

3.教师要重视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要用语言的,而是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闪现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展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拨,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4.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解放思想,主动实践,积极探索,总结规律。

4.1多观察

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规律。例如,两张叠合在一起的纸片所剪得窗花,通过观察我们认识到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4.2多思考

通过观察,我们对一个问题有了轮廓上、直观上的认识。但要弄清它的本质,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揭示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去全盘分析,才能找出数学问题的症结。只有勤于思考,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4.3多动手

动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环,是经历实践的重要一步。只动脑不动手往往会导致眼高手低的后果。在课堂上,我往往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几个草稿本便于动手。特别是学几何,动手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首先要求同學们作一个三角形,当然是根据一定条件所作。这样,通过比较,对于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知识就容易多了。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提高数形结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感染力强。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形象画面,比仅是教师口讲、板书要有趣得多,生动得多,因而易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切实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能否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要看运用得是否合理、适度。

6.重视课堂反馈

6.1课堂反馈方式

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反馈。首先是口头反馈,这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的信息反馈,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口头评价和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按提纲进行。口头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答问、发言、学习态度等口头给予肯定、表扬,指出要完善或纠正之处。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些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然后由学生或教师作出解释。情态反馈,这是通过学生听课的表情、坐姿和教师教态交流的信息反馈。

6.2课堂反馈的量

教学效果与教师、学生相互从对方得到的反馈信息紧密相关,应尽可能增大信息的反馈交流量。教师的语言、板书要精炼,教具的使用要明了突出,争取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讨论、练习等,适当提高教学活动频率,获取更多反馈信息。

6.3课堂反馈的质

所谓质,是指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代表性。不真实的,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反而会干扰教学。因此,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信息必须有所选择、合理取舍。

6.4课堂反馈的时间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的学习兴趣较浓,注意力较集中,遗忘率低,对所产生的错误观念也易排除,因此及时地进行反馈十分必要。教师应随时对学生的答问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质疑给出解释,同时教师还应边讲授边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随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节和矫正。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