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伴随学生的成长

2013-04-29 05:54赵海燕
关键词:习作状态生命

赵海燕

作文兴趣是学生从事作文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兴趣是写作学习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国内外有过诸多的论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对于学生们的学习,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提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能力的表现。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

小学的习作教学,兴趣培养的关注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想写”即教学能引起学生写的兴味;二是“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即鼓励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开始阶段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想写”

是否“想写”,这是关乎写作心境与写作状态的问题。

写作需要一种状态。钱理群教授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有一个误区,总是研究如何提高习作的“教法”,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写作状态。“作文教学变成一个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的问题,则似乎不在作文指导的范围内”。

写作状态的普遍特点是,自信、自由、健康、创新、兴奋、专心、清醒、觉知、虔诚,独立、欢快、流畅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由表达”“乐于表达”,是对学生所处的知识状态、心理状态的关系等等的关注。鼓励“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是不无道理的。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一提到习作,一些小学生就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写作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种状况目前仍然存在。写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之一,最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它要求作者享有充分的自由权,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它特别害怕束缚。形式有时是一副很沉重的枷锁。如果过多地强调形式,既便是成年人,作家,也难以写出好的作品。对小学生来说,刚刚学习写作,如果过分地强调形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学生顿感写作可怕,困难重重,并由此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创造性的写作需要自由的写作心态。自由的写作心态指的是“写作主体在写作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容、洒脱、随意而自然的心理状态。创意造言,感到问题探索无疆界,思想表述无束缚,语言运用无滞碍,既随物而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羽扇纶巾,悠然自得。”(周淼龙)小学生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也许很难,但是他们同样需要一种自由的写作心态。

实践表明,如果学生的写作心境差,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课堂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有效地激活已有知识经验,产生写作兴趣,激起探究与表达的欲望。

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教师首要的工作是让小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在此基础上,提供真实的情景、具体的写作对象、诱发交流的需要,并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理想的境界是让兴趣成为习惯,因为事实上许多事情光凭兴趣去做,还不是做成事情和做好事情的最关键的因素,而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习惯决定一切。

二、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

喜欢写什么,这是关乎写作内容的问题。

习作的内容或话题有情趣,有感召力,就会直接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欲望。

新课程习作教材的编写注意并努力体现了“兴趣培养”这一要素,不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新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也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并乐意表达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些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表达的情感,就能够满足学生“想写”和“喜欢写自己的东西”两方面的需要。

习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创造性开展一些活动来丰富习作的内容,如漫画作文、生活作文、活动作文等的教学尝试,都极大地丰富了习作的内容。这样做,一是帮助学生克服审美疲劳,二是点燃学生的写作的热情。习作内容具有新鲜、丰富和可生成性的特点,本身就有激发习作兴趣与情感的功能,因为惟其新鲜,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思维;惟其丰富,才能激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惟其可生成,才能丰富习作内容,提升写作的智慧。

习作是小学生生命运动的一种方式。培养习作兴趣,要着眼于生命关怀。“每一次作文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活动。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给予关怀。”(朱水根)所以,习作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生命的灿烂部分,是教师必须用心做的事。只有这样,兴趣才会伴随着昂扬的生命持续不衰。

猜你喜欢
习作状态生命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习作展示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