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的长效机制

2013-04-29 07:11李治国
考试周刊 2013年79期
关键词:教练员

李治国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管理的观察和实践研究认为:要不断提高西北普通高校运动竞技水平,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我国西北地区高校业余训练理论体系;教练员要专业化,管理要科学化,研究要前沿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多种渠道选拔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关键词: 西北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 训练管理 教练员

高等学校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使之成为能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其他国际比赛的队伍。为此,1986年国家明确确定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各地高校力争在“七五”期间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发展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八五”期间要趋于合理化、系统化、制度化,“九五”期间要形成我国独特的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十几年过去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无到有,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坦率地说,真正能够代表国家在国际大赛中摘取金牌的高水平选手并不多,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国家期望的水准,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要明显优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的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练员的选择、队员的选拔和训练竞赛的管理等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传统意识、临时观念仍然束缚着西北地区高校的手脚,使高水平运动队伍水平不高,新事物不新。承办高水平运动队没有创意,缺乏特色。因此,如何走自立承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道路,苦练内功,完善自身训练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教练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

任何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都必须在教练员的组织与领导下进行。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运动员的思想行为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因此,在选择教练员时,首先应考核他的思想政治素质。随着训练艰巨性的不断增加,教练员的政治素质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一个热爱运动训练工作的高校教练员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他应该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对运动员循循善诱,一视同仁,以自己的行动成为运动员效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选择教练员时如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放弃了最基本和重要的标准。其次应考核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在同等条件下,应该选择那些有专业训练经历的教师做教练工作。他们对训练过程有亲身体验,尤其是经常参加重大比赛,成败的切身感受对他们从事教练工作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他们对所从事的专项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常常能依靠下意识的潜思维活动对专业领域内的某些复杂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他们成为好教练的先决条件。但是绝不是说所有参加过专业训练的人都能成为好教练,没有专业训练经历的人就不能成为优秀教练,关键看其能否掌握丰富的专业训练知识,能否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应用。学校应该为教练员创造宽松的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要注意竞技体育的特点,遵循竞技体育的规律,充分考虑到运动训练的特殊性,对教练员实行特殊管理。训练中学校要以教练员为主导,实行教练员分工负责制,对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训练进程不应过多干预,要充分相信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给予教练员一定的自主权,特别是在选拔运动员、管理运动员和确定训练时间、任务等方面要尊重教练员的意见;高校教练员应该是专职的,因为教练员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他要有充分的时间集中精力思考训练中的问题,运动场中几十分钟的训练,往往凝聚着教练员场下几小时甚至是几天的思考与设计。学校在大胆使用教练员的同时还应注意培训教练员。因为现代竞技体育早已从大众体育中脱离了出来,形成了独特的竞技体育特征和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与体育教学有联系更有区别。高校教师用训练普通学生运动员的方法训练和指导高水平运动员是行不通的。高校教师如果长时间与现代训练相脱离,不了解现代体育的发展规律、方法和手段,就会缺乏直接实践经验,导致执教水平低、训练效果差。因此,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把高校教练员送出去学习和进修,完善其知识结构,丰富其训练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其不断提高执教水平打好基础。

2.多种渠道培养和选拔运动员

目前各高校运动队在选拔运动员时只限于应届毕业生和体校、体工队队员,没有自己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高校运动队在招生时深入基层不够。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在有条件的小学、中学和重点体校中建立起可供高校选拔的体育人才试验校,高校教练员经常深入试验校进行技术指导。这样,大学与中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就会选拔出较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苗子,弥补后备人才的不足,减少体育人才的流产。运动员的选择应该是多渠道、多层面的。从专业队选来的运动员技术水平比较高,对从高中和体校来的队员起到传、帮、带等作用,而从试验校选来的运动员年龄小,后劲足,有发展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将逐渐形成自主办队的格局,将高水平运动队持续稳定发展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多渠道选拔运动员可以采用综合办队的模式,使高校运动队有较强的灵活性,一方面可使运动队保持良好势头,另一方面可广泛吸纳社会团体对运动队的资助,为其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

3.训练管理科学化

运动训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运动训练个体活动时间较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提示学校职能部门不能对其干预过多。最佳的选择是学校垂直领导,由学校指派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体育部和学工部指派专人具体负责。这样管理层次清楚,横向的干预和影响减少,信息反馈速度快,既可以加强领导部门的宏观监控,又可以为运动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与训练效率。对教练员实行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要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教练员管理制度,并实行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教练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要有相应的评价和奖励;练员长期没有出色表现,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应给予适当的提示或批评;应将不称职的教练员调离教练岗位,不能搞终身制,不能吃大锅饭。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教练员可以在学校内部产生,也可以在体工队、体育学校招聘。对于入校学习的运动员,学校要全面实行综合性管理。要针对运动员既学习又训练的特殊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针对训练成绩年限的特殊性,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采取比较灵活的授课和考核方式,放宽课程选修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可组织专门教师为他们补习课程,尽可能弥补训练任务重、文化基础差等的不足。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还应不断改善和提高训练及学习、生活条件,使运动员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

4.发挥科研优势,提高运动水平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最大的优势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就体育研究体育、就训练研究读训练的思维方式早已被淘汰。纵观世界体育竞赛舞台,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没有科技的支撑竞技体育就不可能有现在的辉煌成就。因此,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一方面把世界先进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竞技体育训练中去,另一方面结合体育训练实际开展科技攻关活动。还要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和手段解决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在训练手段、恢复方法、医疗保健和运动营养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既始终处于体育科研的前沿,又不断通过竞技体育训练转化科研成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总之,高校承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创举,是高教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西北地区高等学校要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突破传统训练思维的束缚,走改革创新之路,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向管理要效益,向训练要素质,向科技要水平,从而建立起系统的业余训练体系,使西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真正成为赛场上有竞争力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写审定.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王余.怎样办好高水平运动队[J].中国高校田径,1992(1):12-13.

[3]廖冠群.金牌与突破的回顾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1999(4):42-47.

[4]陈明.管理信息技术(三级)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136.

[5]董伦红.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论构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比〕.[博士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教练员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知名教练员执教风格和策略研究——以希丁克为例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