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高考

2013-04-29 00:44张奇
考试周刊 2013年77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历史信息

张奇

1.切实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重大意义

高中学习历史课有何重要意义呢?我用十二个字回答,就是“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明了过去”,就是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的历史,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从纵横两个方面学习历史,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我国在世界史上的真正地位。

“以史为鉴”就是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以史为鉴”,就是告诫后人,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胡作非为。

所谓“明正现实”即用历史的传统美德匡正人们的言行,塑造人们的精神,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面面鲜活的精神旗帜。我们站在历史的明鏡前,审视自己的灵魂,可以匡正、规范自己的言行。

以上三者的关系,“明了过去”是正视自己的开始,“以史为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明正现实”则塑造着国人的精神,其实最后一点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现阶段,教师为高考而教,学生为高考而学,几乎“一切为了高考成绩”。即只是为了“明了过去”,“以史为鉴”和“明正现实”根本顾不上。这和现行的高考制度息息相关,这完全是在高考利益驱动下的教学,一味追求高考成绩是其根本目的。显然,“高考成绩好”,教师可以优先评职评优晋级,拿一些奖金;学生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可谓“处处开花放彩”,何乐而不为?但是,这样的教学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学生只是明了历史,对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造成很大程度的缺失。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历史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3.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即材料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这一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明显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基本环节如下:(1)阅读素料;(2)结合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思考;(3)有选择地精读材料;(4)得出有效信息。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捕捉新讯息、感受新变化的能力更凸显其重要性。

一般来说,学生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通读问题→理解问题要求和考查意图→链接到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传授整体联系法、特征法、归纳法等。

3.1整体联系法。指在通读材料理解问题要求与考查意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找准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3.2特征法。指在通读材料理解试题要求与考查意图后,抓住问题中的事件(事物)的一些突出特征,解决问题的方法。

3.3归纳法。指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通过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给出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百团大战、三大战役等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建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系统、归纳和综合

高考既然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就需要建立起运用知识的思维运行机制,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识重要历史阶段的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畅通,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组成体系,了解学科知识的层次、脉络,知道各局部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并画出系统联系图或表。

其次要掌握各重点内容的知识结构,即组成要素和相互联系,也要画出结构体系。根据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如:理论和事实的综合,是用理论说明事实、用事实印证理论的过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把陈述性知识经过加工变成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过程,即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可根据需要提取应用的“半成品”;文字与图像的综合,是用文字说明图像、用图像反映文字内容的图文转换的过程,等等。

5.运用多媒体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

在制作软件时不能把电脑当成一台“高级板书演示器”,把教学过程中所需板书和图片等较常规的内容等简单地展示,不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既然花费精力制作演示软件,就要力求使电脑发挥出常规手段达不到的作用,如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是一般电化教学手段体现不出来的。我们可以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以点、线、面的方式将地图的演示出来,或作成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的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作成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运用这类地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时可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历史信息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订阅信息
新历史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