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英语教学打好底色

2013-04-29 08:47魏国辉
考试周刊 2013年76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英语教师高中英语教学

魏国辉

摘 要: 本文以高考为落脚点,思考教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与优化其教学过程的联系,从促进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强化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开放性学习模式,以及提高文化素养三个方面透视英语教师如何适时、适量地渗透和把握课堂中的文学元素。

关键词: 英语教师 文学素养 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因此,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全面提倡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今天,从工具性的层面上看,教师的英语语言素质,即: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认知水平,仍在优化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从人文性的层面解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锐化语言习得者对事物洞察、感应与审美的敏锐度,培养学生自由想象、自然抒发个人情感的气质心态与艺术才情,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英语教学中对提升文学素养(Literary Attainments)的关注也逐渐由高等教育渗透到中学教学中,在英语专业领域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优秀的文学素养,即进入教学前其文学底蕴与审美经验的总和,将如一束丰富的光源,投射与融合在英语课堂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是对学生语言赏析意识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感染,为学生的英语习得打好丰满的底色。

一、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促进母语对英语习得的正迁移

根据“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这种正负效用分别取决于两种语言的相似与相异成分。从文学鉴赏角度分析,两种语言的文学本质和功能大同小异,都是用典雅或通俗、质朴或华丽、庄重或诙谐的文字风格来刻画环境、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引起共鸣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深刻地挖掘英语和汉语在文学表现与赏析方面的共同点,在两种鲜活灵动的语言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也就是说,教师的有意牵引会利于学生无意地将母语丰富的文学积淀迁移和扩展到英语学习中,使英语教学脱去通过刻板单一的词汇、语法学习生硬强化阅读理解的外壳,换上充满情感、生命力并体现个性的外衣,用学生熟识的语言鉴赏方法评析和参透这门新的语言,并对英语教师文学素养及其课堂上渗透文学元素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1.良好的文学素养为阅读增色

事实上,渗透文学元素的教学理念,在高中教材的阅读篇章教学中可以一览无余。

(1)文体与体裁:《牛津高中英语》中涉猎了各种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包括书信、通知、广告、日记等在内的应用文,并伴有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的点拨。如:记叙文在汉语语言文学中有五要素之说,即: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材中则简要介绍”Try to answer the “who,what,when,where,why,and how”questions with information in the first paragraph.(from Module2Unit1Reading strategy)两种说法如出一辙。教材中丰富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难度不大,但全面地为学生鉴赏英语语言所彰显的魅力提供了平台。

(2)行文结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中编排着谋篇布局、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等内容。如:

①文章的构建The development of a text

(from Module10 Unit3 Grammar and Usage)

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模式the basic format of expository writing,the introduction of subject,supporting details,conclusion

(from Module4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③识别段与段之间的连接Identifying links between paragraphs

(from Module 10 Unit3 Reading Strategy)

行文结构的赏析对高考的阅读理解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时,应注意如下的细节:

以上都是高考阅读理解题目设置的热点类型,以出题意图为基点强化训练,是应试与能力提升的双赢之策。另外,教师对此类表达技巧的习惯性关注往往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一大误区,即只注重文章中单一词句或被自我割裂的若干语言点,满足于对于孤立的字面意义的理解,正所谓“一叶障目”。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阅读和写作中的布局谋篇,把握文章整体的语篇功能,以及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进而强化自身的逻辑能力与思辨能力。

2.良好的文学素养为讲解增色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手中妙笔生花,口中文采飞扬,为什么英语课堂却只能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讲解呢?如果英语教师能大胆地将英语语言所传达的思想用恰如其分的美丽热情的汉语解释或等同起来,如此优化的课堂就会充满智慧与激情的碰撞,极力引发学生用已有的汉语知识作为工具衡量学习英语,这就是充分运用母语的正迁移。

以下是2011年高考各地调研试卷中一道考查习语掌握的题目,不妨对几种讲解方式加以对比:

Make hay when the sun shines.

a.趁着大晴天,赶紧晒饲草。

b.莫失良机。

c.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第一种属于直译;第二种是在直译的基础上联想到了汉语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三种则把汉语的诗词美引入到英语课堂,其内涵既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又使高三复习课堂变枯燥为鲜活,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更使学生兴趣倍增,缩短英语与母语的距离感。

二、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促进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开放性

一篇是有文学价值的篇章,或仅仅是隐藏了些许文学元素的课文,就具有多元多重性,是立体的、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赏析的对象,因此,它迎合一切合理的解释,所谓的标准答案单一而刻板,其本身就与文学所拥有的丰厚底蕴及对其理解与阐释的多元性是相悖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更重视对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如此看来,一堂饱含文学修养的英语课堂会极大地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辟独到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较好的文学素养体现在教学的开放性上,因为这种开放性正是建立在教师对文学多元性的整体把握与深刻理解中的。第一是资源与时空的开放,《牛津高级英语》中收纳了Oliver Twist,Great Expectation,A Red Red Rose(Module8 Unit1),以及对Turandot(Module8 Unit2)和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Module8 Unit4)的评论等在内的饱含文学特色的文章。对于背景知识的处理,让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丰富资源来收集与分享,取代传统的一言堂式讲授与灌输;第二是组织形式的开放性,恰到好处地选择一篇难度适宜,且贴近中学生生活与心理的文章,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人物刻画分析、主题多角度剖析、语言和结构的赏析,独立思考与组间合作讨论相结合,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建议学生在课下写出具备个性化分析的小报告、小评论等,如此为锻炼开放式写作能力奠定基础;第三是研究结果的开放,文学的立体多元性决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宽泛性,这样的课堂避开了唯一标准与简单对错,追求合理、独到与创新。如教材中Home Alone(Module1 Unit2 Growing Pains)以戏剧形式出现,描写小鬼当家,父亲回来后因一场误会而引起的父子争端,映射出与学生青春期生活息息相关的成长烦恼话题,不失为引导学生进行上述分析的好题材。在字词的学习基础之上,文学元素的融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圆润,有较好文学素养的教师会在如下方面加以引导:

①戏剧冲突:高中生的汉语文学基础使他们很容易接触这一名词,课文中的四个人物中Dad和Daniel是对情节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对主要矛盾关系。

②人物分析:随着情节的发展,冲突人物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怎样的变化,映射出他们怎样的性格,性格中分别存在各自的怎样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③主题剖析:在总体把握主线的基础上,多角度思考与解读,是两代人沟通的问题,父亲能否用权威获取尊重的问题,或者这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叛逆问题吗?

不难想到,学生开放的思维对此类热点话题的积极思考会营造出一堂充满自主性、探究性与开放性的和谐课堂氛围。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运用基础之上,会进一步形成批判性素质,而这些则与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相吻合。

三、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可划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纵览当前各种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和历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各个地方卷,不难发现,西方文化弥漫各个角落,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考查日益突出,因为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前提与保证;是提倡人文素养的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体。高中生学习外语的难点之一在于身处一个与英语语言环境几乎割裂的条件下,因此他们头脑中生成的是带有中国文化印记的语言,要解决这一症结,就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跨文化的土壤,让学生将语言与其不可分割的文化背景一并汲取和同化。

文化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便是其中易于被英语学习者接受的一种媒介,它所包含的文化知识、背景描绘、思想渗透,及其所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都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可以说,品读文学的过程就建立跨文化交流的层面,文中最鲜活的人物、思想、情感都是学生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材料。当前高考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引导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具备优秀文学素养的教师应善于斟酌何时、何地、以何种方法让学生接触带有何种难度的文学作品,教材中的范例有限,但是练习资料中遇到的文学作品是无穷尽的,并且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如果教师善于在漫天的练习材料中捕捉文学篇章,并筛选出其中的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加以引导和讲解,那么,学生除了剔除掉为做题而做题的枯燥外,会透过文学这一载体,体会点点滴滴、零零散散的跨文化,而后学生自身整合与总结体验的过程便是人文素养得以提升的过程。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渗透东西方之间文化的差异与对比。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丰厚的文学底蕴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到了合理的价值定位,对学生沟通中文学元素数量与难度的把握也举足轻重,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现状。工具性毕竟超越于人文性,教学中的文学元素是渗透与引导,是为高等教育打下伏笔,万万不能喧宾夺主,脱离最基本的语言教学。因此,这些如同蜻蜓点水般的渗透虽然是“台上三分钟”,但所影射的也的确是“台下十年功”,优化英语教学,教师应该丰富自身母语与英语的双重文学素养,厚积薄发,创造出充满美感的课堂,为教学打好和谐的底色。

参考文献:

[1]Lightbown,P.M.& Spada,N.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冀宏.英语常用修辞入门.上海:世界图书馆出版公司,2000.

[4]何小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2006(4):66-67.

[5]王建立.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审美阅读素养.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7):55-57.

[6]刘宇.试析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5):189-190.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英语教师高中英语教学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