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写能力

2013-04-29 12:10马彩霞
考试周刊 2013年70期
关键词:书写能力硬笔写字

马彩霞

喷嚏、鳏寡、羸弱……这些常用词,很多人可能会读,但多少人能正确书写吗?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技能,而如今,生硬的键盘替代了钢笔,冰冷的屏幕替代了稿纸,人们不再追求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提笔忘字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不少人写不出“尴尬”二字时,表明我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但就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生书写能力正在下降,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字迹潦草、形态不恭,甚至难以辨认,严重影响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毫无疑问,写字教学不只是小学生的事,初中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使广大初中生在“巩固、提高”书写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下面,笔者针对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汉字教学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走向弱化。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多样化,如电子白板、背投、计算机等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一些学生书写文章、书信、卡片等都用电脑,很少用钢笔、水笔书写。这样导致写字的范围开始紧缩,写字教学开始不受重视。由于考试升学还没有完全与素质教育接轨,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教育上空,社会、家庭、学校、家长、校长、教师、学生注重分数的思想没有淡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试卷中阅读和写作的大分值,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和作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上,而将字词的学习与积累交给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完成,课堂上只是检查或抽查一带而过,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学生就连课文里的有些字都不认识,更不用说书写了。

2.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枯燥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是从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字理,“字理”,简单地说就是构字的理据。经过隶楷书的笔画化和简化后的现代汉字,有些字仍能看出构字的字理,比如“卡”字是“上”、“下”二字的合体,表示不上不下夹在中间之义;“侃”字是“亻、口、川”的合体,表示某人口若悬河特别能说之义。对于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偶尔讲解,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没有看到汉字中蕴含的汉字文化,也不揭示这种文化。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教师普遍采用抄写训练的策略,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只强调了抄写的数量,而忽视了抄写质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导致恶性循环。再者,过多过滥的抄写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况且只重视识记而忽视书写的审美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对“书写”的要求。另外,这种抄写训练脱离了汉字所处的语言环境,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汉字难认、难写且构词灵活,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如旁证(征)博引、床第(笫)之私、饮鸠(鸩)止渴、趋之若骛(鹜)、声名雀(鹊)起、磬(罄)竹难书、迫不急(及)待、鼎立(力)相助、食不裹(果)腹等。在语文教学中,不注意比较、辨别,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而在中考复习时借助资料的归类,强化记忆。有的老师认为电脑里没有错字,试题中不会出现错字,所以对学生平时出现的错字不及时更正,导致学生的错误成为习惯。

4.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底欠佳,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但板书布局凌乱,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闪光点,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简单以多媒体直观的形象取代文字意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虽然有些教师强调写字的重要性,但缺乏写字方法、习惯和技巧的指导和培养。

二、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明标求法,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写字教学被提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阐明“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附录了一些名家的硬笔、毛笔书法,如七年级上册是“硬笔书法”和“写硬笔行楷字”,七年级下册是“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八年级分别是欣赏“王羲之书法”和“唐人狂草”等。无论是《课标》还是教材都进行了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安排。我们应该以《课标》的要求为教学目标,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计划性地开展书写能力的培养。著名书法教育理论家陈振濂说:“教育目标是写字教育实践的起点。它指导和支配着整个写字教学过程。”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循序渐进、有计划地教学。初中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应以硬笔正楷字和行楷字为起点,把正确、规范速度审美作为基准,大可不必把“写字”当成“书法”来教。“写字”与“书法”的不同在于写字的目的是交流实用,书法是欣赏和创作抒情;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笔画变化、墨法、章法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表现感情、个性;写字的衡量标准是端正、规范、有一定速度,书法衡量标准则在于艺术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字教学必须循序渐进,根据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使写字教学贯穿初中学习的始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年级为分界分了几个阶段:一年级从硬笔楷书练起,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效衔接,讲一些练字常识和楷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尤其是行笔中运笔力度的大小、提按的强弱、节奏的疾徐,领会写字的法则,把握字的重心、平正关系。二年级以硬笔行楷字为主,学习和掌握硬笔行楷的运笔方法、领会结字的要领与法则,提高学生书写速度。三年级让学生根据书写中表现出的笔画特点、字的线条风格选择喜欢的字帖进行临摹和脱帖书写,培养学生一定的欣赏能力。经过这三个阶段训练,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初步的书写基础,利于今后进一步发展。

2.溯本求源,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小小的方块字背后潜伏着先人的智慧、情感甚至本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民间,以福为吉,人们便将福作为一个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节,就在大门上帖上大“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如果说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话,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汉字以其形表其义,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都蕴含一种内涵。如果教师能够从汉字的文化韵味入手,让学生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了解汉字的义,并把每篇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借助电脑制成示范字帖,要求学生习摹、听写,让学生不仅仅为写字而写字,如此这般,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我们的汉字文化才能继续传承,如此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3.学练结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苏霍姆林斯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要学会足够迅速、清晰和正确地书写,学生应该在上学的年份里完成一些为了培养书写速度的专门练习。”汉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强汉字的实践性。将课文中和课外要求背诵的诗词制成示范字帖与学案一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习摹。作文与中考接轨,采用8K作文纸,要求当堂作文,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速度。充分利用积累本,要求学生每日以硬笔楷字或行楷字积累名言名句三至四条。如此这样,将语文教学与书写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汉字的规则和规律,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避免书写练习的枯燥乏味。

4.注重审美,培养书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教学生形成对美好事物发生兴趣、好奇、热爱的品质远比教一些具体的死知识有价值得多。写字对人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灵,变化气质。学生一旦形成这种热爱写字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品质将会影响其一生对美的向往。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中,可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1)书写对联,通过实践,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中培养书写兴趣。

中国的汉字除因其表意性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外,在音律、形体、情趣方面在世界上亦别具一格、颇具魅力。例如,“对联”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左右两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词语相对,平仄相对,内涵相连,真可谓无独有偶,巧夺天工,特别是一些内含字理的对联,尤显情趣。如A.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B.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三水淼淼,海洋湖泊江河。C.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远避退返莲迳还逍遥。

A联属于拆字联,这实际上是对汉字结构的分析。B、C联凸显了形旁表义的特点,汉字字理的特征仍然十分突出。中国的对联如此地对仗工稳、平仄相对、音律有致,是线形的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显现了汉语言文字独具的特色,特别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更是中国的一大奇观。通过趣味对联的书写,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让他们在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汉字魅力。

(2)重视汉字结构特点,激发审美情趣。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实、结构严谨,并具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当“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汉字是最美的。今日,练字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教学时从审美角度将汉字的写法、结构原理等知识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诸如匀称原理(笔画之间的空白间隙力求疏密匀称适度)、协稳原理(笔画间协调平稳不失重心)、就让原理(笔画之间要收放相顾、穿插避就、彼此相依)等,并适时指导,学生在审美情境中定会兴趣盎然。如汉字的偏旁三点水,从审美的角度看,中间一点应靠近第一点且位置稍稍外移,这样显得美观。又如“美”字中的横画要均匀,第四横应长,左低右高,呈拱形势态且富有弹性的视觉平稳等,这也是审“美”。

(3)学校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书写的好氛围。以班为单位举办“看谁写得好——写字比赛”活动,以校为单位举行书法作品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与能力的机会,激发书写兴趣。以活动的开展推动写字教学,使写字教学呈现出学校特色、民族特色。

5.言传身教,提高教师素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健康心志、良好习惯与高尚品德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首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熏陶,进行模仿。教师应掌握字理基础知识和书法知识不断强化汉字文化意识,真正起到垂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写字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中的辅导环节,重视课堂导入的多样化,重视教学过程的分析化,重视辅助载体的多重化,重视写字教学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受益,能够好学、学好。

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就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我们不应忽视语文教学中的书写教学,它不仅仅是客观物象的静态呈现,既实实在在地以字的面目视人,又是主观情感的动态表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我们应该从审美的角度重视书写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书写能力硬笔写字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能力的培养
我学写字
硬笔小作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和应对对策研究
硬笔楷书3500字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