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彩的生物课堂更具生命力

2013-04-29 07:13李颖
考试周刊 2013年70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李颖

每个教师的课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与教师的素质、性格、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密不可分。就像同一句台词,赵本山和赵忠祥说就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多年积淀使我的课成为学生的期盼,就像观赏剧情扣人心弦的连续剧。

一、独特的开场白

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对你讲的内容“一见钟情”。因此开场白的样式也丰富多彩。

1.设疑导入。设置悬念对激起学生的兴趣很有效。只是悬念要适度,不悬会一眼望穿,太悬则无从下手。学习“人体消化系统”时,我设疑:“运动会时,短跑运动员跑前几分钟往往会喝一支透明的液体,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什么用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是葡萄糖,提供能量。我追问:“为什么不吃块肉来补充能量啊?”在学生会作出各种猜测的时候,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样的物质才有利于小肠吸收,这样先消化后吸收、葡萄糖是小分子可以直接吸收的道理不言自明。

2.视频、音频导入。美妙的音乐会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愫,在这样的心境下,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如教学“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课前我播放了视频,介绍台湾丰富多彩的蝴蝶,配上小提琴曲“梁祝”化蝶一段,学生被深深迷住。我提出:“美丽的蝴蝶哪里来的?”在学生猜测、回答的同时,自然引入昆虫发育的主题。

3.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引入新课,会产生亲切感,同时增强求知欲。如教学“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课时,我这样引入:“大家都说午餐班的馒头好吃,谁知道怎么做的?”学生代表发言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家的做法,在各个小组总结交流、相互修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发酵”的实质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在发挥作用,并在理论上学会了做馒头,而且有回家一试身手的热情。

4.实验引入。亲自参与操作,最有吸引力,最具说服力,也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教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时,在进入课题前,我选一名学生和我配合,用纱巾蒙住实验者的眼睛,然后演示膝跳反射。完成后,有学生问:“他的小腿为什么会跳?”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小组内交流,各抒己见,水到渠成地进入到反射这一话题,而且铭记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其实,每节课的内容、课型不同,教师所采用的导入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

二、多彩的课堂魅力无限

每节课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课程内容会让师生激情满怀。初一生物新教材下册“青春期”一课的内容自课改以来,我教授了多个版本,都是先教授理论,再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的渗透,显得枯燥。每次课后反思,总觉得缺乏与学生的共鸣,像一首歌没有主旋律。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承载着育人的使命。面对懵懂的学生,耳闻他们青春期的稚嫩、青涩的故事,我萌生了在青春期这一美妙的话题下,与他们展开一次深度情感的沟通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青春的美好与可贵及稍纵即逝。

2006年,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此时,我的孩子也处在青春期,我更清楚地看到:“90后”的孩子心中缺乏理想和目标,课业负担使他们疏于接触大自然,他们没有激情、责任,不懂宽容、感恩……我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开始了青春期这个话题。我的新课导言就是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如果此刻在我面前有权利、金钱、青春的话,我会要什么!”在学生热切的猜测声中,我板书写下了“青春期”这个课题。此时,“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窃窃私语传入我的耳鼓。“如果说我还要考清华大学、想成为钢琴家、立志成为奥运冠军,恐怕没有人能信。但是,各位青春期的我的孩子们,你们若是有这样的志向,没有人敢说是不可能的!你们有朝阳般的时光,这是一个可以有梦想的年龄!”我的话回荡在教室里,激起了学生心底积蓄已久的情感。一双双手高高举起,一对对闪亮的双眸流淌着的温暖的情愫,我感觉学生的表情由冷漠变得鲜活、热情起来。此刻,一种温馨的教学氛围营造出来了,学生发自肺腑地与我进行平等的感情交流。对于本节课涉及的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话题,我引入几个成功名人的生活实例:沉浮多次的邓小平、胸怀大志的邓亚萍,心系祖国的钱学森……既表达了我这个中年妈妈对青春期的感怀,又抒发了自己当年因懵懂而留下的诸多遗憾。学生在与我交流时,激情飞扬地表达出对青春期的新的、较深入的思考,快速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仅仅四十五分钟,我们分享了彼此青春期的多种滋味,青春的畅想久久难忘。

这节课是我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体味了教书育人的幸福,我改变了传统意义的以知识、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成为我最经典、必保留的课例之一。

三、善于运用技巧破解重点、难点

我所教授的三个版本的教材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一个共同的课题: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近几年的课本提供了克隆羊多莉的实验。新生的小羊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的体征基本一样,学生顺利得出:控制遗传的物质在细胞核里。个别学生会穷追不舍地问:“是什么物质,怎么传递的信息?”是什么物质,初中学生能准确地说出化学名字已经相当不错,想把怎样传递遗传信息表达明白就得动些心思,这是本课中不易接受的难点。我把课前准备好的四种颜色的纸条分发给各个小组,具体要求板示:①任意选出不同颜色;②任意决定不同颜色的数量;③用选出的纸条排序,可以有多少种排法;④重新选择,再做一次,看看有多少种组合方式。

面对层出不穷的组合排序,学生们惊呆了:“如果每种排序组合代表一个信息,将是多大的信息量啊?”当我说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碱基的数量和排序不同决定遗传信息时,在学生的惊呼声中,我知道难点迎刃而解。我体会到能深入浅出地突破难点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教师必备的能力。

四、巧用衔接语,环环相扣,揭开谜底

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恰当的衔接可以使教学内容步步引向深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衔接语的作用不仅要把上下内容串联起来,还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适当的选择,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的眼睛、耳朵、思维在你的引导下保持在积极的状态。

当然,尽力做好课堂的引导者是我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转变为学生积极求知的状态,才是理想的、有效的课堂氛围,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