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森林消减区域水灾作用分析

2013-05-28 09:30郭春秀刘淑娟刘世增刘虎俊李银科袁宏波
防护林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石羊河灌木林祁连山

郭春秀,刘淑娟,刘世增,刘虎俊,李银科,袁宏波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森林与水资源、自然环境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增加森林植被是调节水资源分配,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三大水系之一。其上游祁连山冰雪资源和水源涵养林是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被誉为“绿洲水库”。水源涵养林调节降水,保持水土,在区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石羊河中下游的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在河岸分布天然灌木林,发挥着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3]。但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祁连山区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融水减少,森林退化,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3-5],中下游的人工林也大面积衰败死亡,森林的作用逐渐降低[5]。研究石羊河流域森林对区域水资源和灾害的影响,不仅可为区域开发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也可提高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对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祁连山上游森林的涵养水源[6-8]、保持水土[8,9]以及调节径流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黑河流域。石羊河下游植被防风固沙作用的观测与分析较多[5-8],但石羊河森林影响洪水,特别是河岸森林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和观测资料,分析石羊河森林对于区域水和风沙灾害的影响,为区域森林管理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1 石羊河流域及其森林概况

1.1 石羊河流域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介于100°57′—104°57′E,37°02′—39°17′N之间,是我国荒漠区三大内陆流域之一。全长300余km,面积41 163km2;其中沙漠、戈壁占38.4%,荒滩占13.6%,山地占34.5%,绿洲仅占13.5%。石羊河流域上游为高山、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是流域径流主要的产生区和水资源形成区;中游是武威盆地,下游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是径流的散失区和水资源的耗散区。石羊河流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北向西南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山区,多年降水量为400~600mm,降水变率为15%;海拔2 000~3 000m的中山区,多年降水量300~400mm,降水变率17%。海拔1 500~2 000m的中游地区的多年降水量为150~300mm,降水变率22%~23%。在海拔1 300~1 500m的中下游和下游地区的多年降水量小于150mm,其中伸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中的民勤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10mm[4,5]。

1.2 石羊河流域的森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根据上述分类,石羊河流域的森林主要有防护林和经济林。石羊河上游森林由东大河、祁连、上房寺、夏玛、哈溪、乌鞘岭、十八里堡和昌岭山等几大林区组成,由于该区域为经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门户,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据《河西志》记载,祁连山2 000余年前约有天然森林6.00×106hm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云杉林面积大约为1.50×105hm2,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森林面积减少16.5%,森林覆盖率减少8%。森林资源的减少使祁连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雪线不断上升。冷龙岭冰川1956—1976年的20年中,年均后退12.5~22.5m。

1.2.1 祁连山区的水源涵养林 石羊河流域的山地森林覆盖率37.6%,灌木林面积1.78×10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3%,是该流域山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拔2 500~3 300m山地分布寒温性针叶林,类型有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林和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林,面积1.33×105hm2,生长缓慢,更新困难。头花杜鹃(Rhododendroncapitatum)灌木林和吉拉柳(Salixgilashanica)灌木林分布在海拔3 000~3 700m的亚高山区阴坡、半阴坡和沟谷地区;在海拔2 600m左右的中低山荒漠带分布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灌木林。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极易被灌木丛草原或草原更替,且很难恢复[3]。

1.2.2 平原区的防护林和经济林 在武威市建成了绿洲灌区农田防护林网3.59×104hm2,四旁植树5 495.2万株。在风沙线已营造防风固沙林1.29×105hm2,封沙育林草1.16×105hm2,在654km长的风沙线上建成以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花棒(Hedysarumscoparium)为主要造林树种的防风固沙林带380km,治理严重风沙口240多个,直接保护农田9.33×104hm2。经过多年发展,已栽植红枣6.00×103hm2,建立酿造葡萄基地5.33×103hm2,葡萄深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达到3.5×104t。民勤全县国营和集体造林保存面积4.00×104hm2,形成60多条总长350km 的防风固沙林带。全县50%耕地基本上形成了林网化。培育果园300hm2。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发面积扩大,民勤境内有3 000hm2沙枣林已完全枯死,有5 800hm2沙枣林秃顶衰退,约有6 000hm2梭梭林枯梢。植被衰败,风沙日剧,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最严重源区之一。

2 森林消减水灾

祁连山水源林把夏秋季集中、过多的降水储存在土壤内,把冬季大量积雪储存于林内,到春天以冰冻和积雪形式储存的降水逐渐消融补给河川,削弱了夏季洪水。加强祁连山冰雪和森林植被保护,是改变目前祁连山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变差的重要措施。

2.1 森林影响降水分配,减少洪水发生

祁连山森林覆盖率大的支流域,森林有减少年径流量的趋势,径流量年际和月际变化值小(图1)。在祁连山区,1号观测区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号的2.35倍,枯水季节降水量相差10mm,2号单位面积径流量为1号的4.1倍,1号是3号森林覆盖率的11.17倍,两者降水量相差15mm,但3号观测区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是1号的286倍。在汛期,1号的降水量是2号的1.17倍、3号的2.15倍,单位面积径流2号和3号分别是1号的12.7倍和250倍。相比较而言,森林覆盖率较大的区域降水量较大时期的河川径流量反而较小,森林涵养水源,在调配区域降水量与河川径流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

图1 祁连山区的森林覆盖率与降水量及河川流量关系

2.2 河岸林稳固河岸,降低洪水灾害

河岸林在防护江河堤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石羊河中游(蔡旗),河沿主要分布植被类型有:草甸、灌丛、盐化草甸+灌木、乔木林和灌丛+乔木混交林。因此,根据河岸崩塌率(表1),参考土壤保持评价指标,选择植被的植株密度、根系分布结构、植被盖度、层片数和优势植物生活型作为指标进行标准化,比较沼泽化草甸、灌丛、盐化草甸+灌木、乔木林和灌丛+乔木混交林的土壤保持能力,得出不同结构植被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指数(表1)。沼泽化草甸的植物密度在83株·m-2以上,盖度达到了95%,但其所在河岸的崩塌率大于灌丛和盐化草甸+灌木,土壤保持能力小于盐化草甸+灌木植被。盐化草甸+灌木的植物种主要是芦苇和赖草,地上部分的赖草密度可达20株·m-2以上,植株密度和植被盖度只小于沼泽化草甸,所在河段的崩塌率最小,土壤保持能力指数最大,盐生草甸+灌木的保护河岸稳定的能力最大。乔木林的密度和盖度最小,土壤保持能力最小,河岸崩塌率达86%,形成断点,河岸陡坎较大,土壤保持能力指数也最小。石羊河中下游沿河分布的灌丛主要有柽柳和筐柳两类,密度和盖度都大于灌丛+乔木混交林,河沿崩塌率也只大于盐生草甸+灌木。石羊河中游河沿的崩塌率与河岸植被类型、结构以及河岸特性相关(表1)。如果以土壤保持能力指数与河沿崩塌率综合比较,盐化草甸+灌木保护河岸稳定性能力最大,其余依次为沼泽化草甸、灌丛,灌丛+乔木仅大于乔木林的保护河岸能力。

表1 石羊河中游河岸植被及河岸参数

3 讨论与结论

3.1 位于干旱区的石羊河流域森林具有特殊的水文效应和减灾防灾作用。然而石羊河流域在整个祁连山受人类影响相对较大,森林面积减少分布不均匀[4],森林对于径流的调节作用相对黑河流域较小。石羊河流域上游,阔叶灌木林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3%,灌木林生态系统是该流域山地森林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洪水灾害和调节流域水资源分配的作用。在降水量一定时,祁连山区的云杉林、圆柏林和灌木林均无地表径流发生,而放牧草地则有地表径流出现[8,9]。在石羊河中游的河岸林保护河岸能力较优的组合是盐化草甸+灌木,这与水土保持林主要是林带强大根系作用相一致[10]。灌木林生态系统是该流域山地森林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森林可以减少洪水量,削弱洪峰流量,推迟和延长洪水的汇集时间。在祁连山区洪水的发生率与降水量、森林覆盖率以及径流量不成比例,但是,相比较而言,森林覆盖率较大的区域降水量较大时期的河川径流量反而较小,森林涵养水源,在调配区域降水量与河川径流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减少了洪水发生率。在祁连山区,夏秋季集中、过多的降水储存在森林枯枝落叶和土壤内,冬季大量积雪储存于林内,到春天以冰冻和积雪形式储存的降水逐渐消融补给河川,满足了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需要,同时削弱了夏季洪水,增加了枯水期径流量,减弱了暴雨或大雨洪涝灾害的破坏力,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7-10]。石羊河流域森林对径流的调节作用研究相对黑河流域较少,降水、森林面积和洪灾之间关系研究缺乏[4]。另外,石羊河流域低山区地貌复杂,沟壑较多,流域破碎,容易发生洪涝灾害[4]。这方面还有待设立定位观测站,进行长期研究。

3.3 石羊河下游的防风固沙灌木林适应区域气候,减灾作用明显。区域沙尘暴与我国西北地区相一致,由于植被盖度和植被高度增大了地表粗糙度,对沙尘暴阻截和消减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高大的农田防护林。从沙漠到绿洲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加,沙尘暴过程中的平均沙通量、平均气溶胶浓度和地面降尘量均明显下降,其中沙通量的减少最大,减少77.93%。沙尘暴路径上地表粗糙度增加越快,地面对流场的阻力越大,气溶胶浓度下降的速度也越快,从而导致沙尘通量和降尘量的快速下降。民勤治沙站观测结果表明,沙尘暴从荒漠区运动到绿洲内部沙尘通量可减少74.42%。植被对日照的反射率最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具有明显降低区域气温、减少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作用。

[1]徐宪立,马克明,傅伯杰,等.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37-3141

[2]王晗生,刘国彬.植被结构及其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13(2):62-68

[3]民勤县志编纂委员会.民勤县志[Z].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55-205

[4]裴春梅.武威市山洪灾害及其治理措施[J].吉林水利,2006,(289):27-29

[5]常兆丰,赵明.民勤荒漠生态研究[M].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2006:50-169

[6]车克钧,傅辉恩,贺红元.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2,28(6):544-548

[7]闫文德,张学龙,王金叶,等.祁连山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2):7-15

[8]汪有科,吴钦孝,赵鸿雁,等.林地枯落物抗冲机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3,7(1):75-80

[9]王金叶,车克钧.祁连山森林复合流域径流规律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4(1):22-28

[10]李勇,朱显谟,田积莹.黄土高原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的有效性[J].科学通报,1991,36(12):935-938

猜你喜欢
石羊河灌木林祁连山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石羊河流域永昌县地下水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祁连山下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青海高原高山灌木林植被特点及主要类型
兰州南北两山雨养灌木林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调查研究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
加强投入 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
石羊河中下游流域水环境化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