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名中医张挺治疗头痛经验介绍

2013-06-12 07:32王可博指导张挺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百会劳宫舟山市

王可博,指导 张挺



舟山市名中医张挺治疗头痛经验介绍

王可博,指导 张挺

(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舟山 316000)

针灸疗法;名医经验;头痛;雀啄灸;刺法;抽提法

张挺,1953年出生,舟山市首届名中医,副主任医师。首届世界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小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理事,浙江省推拿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负责人,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官,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针灸科及推拿科主任,2002年被聘为美国TCM公司特约针灸师,并主编了《自我保健推拿》等书籍,独创“五心穴”治疗神智类疾病、小针刀松解术及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被患者冠以“一代神针”称号。深受患者的信赖。撰写的数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

舟山市名中医张挺老师不但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善于探微知著、不断推陈出新。笔者运用张老师总结归纳的“五心穴”配伍组合治疗各型头痛,屡用屡效,简便易行,颇有独到之处。

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脑风”、“偏头痛”范畴。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皆上聚于头。昔有“头为身之元首”之说,足见头的重要性。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均能阻塞经络,蔽覆清阳,引起头痛。在临床工作中,以头痛作为就诊原因者极为多见。头痛的治疗是临床一大难题,目前通常都用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疼痛,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药物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依从性较差。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药物也渐不为人所接受。针灸治疗头痛多以辨证取穴、灸法及其他疗法综合运用,疗效虽较明显,但缺乏简便、速效的可靠方法。张挺老师独特的“五心穴”配伍组合在临床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张老师学验俱丰,在治疗上强调选穴精要、定穴准确,其中“五心穴”即为其选穴伍用精要之一。所谓“五心穴”即天心百会穴,地心双涌泉穴,人心双劳宫穴,为组穴伍用之简称。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阴阳二气之根皆从下而上,刺肾经井穴兼根穴涌泉,可固阴阳之根,对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1]:“如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而邪火冲于脑……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冷庐医话》[2]作了更为具体的阐述:“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劳宫穴是心包经之荥穴,性清善降。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荥主身热,心邪也。”荥穴主治心之疾患,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且入目达脑,故刺劳宫穴可清痰舒气,开七情之郁结,清胸膈之热,清脑安神。根据“四海”理论, “脑为髓海”。杨上善注:“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百会为督脉经穴,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有醒脑开窍、止痛定眩之效,是调节大脑功能和治疗头痛的要穴。笔者有幸师从张老,聆听言传身教,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并运用“五心穴”在临床上治疗头痛100余例,疗效甚佳,全部治愈。兹选几例验案列举于后。

1 风寒头痛

患者,女,39岁,汉族,2009年4月17日就诊。2009年3月因受寒后出现右侧头痛,头痛连及项部,而后每遇吹风受凉时加重,口不渴,苔薄白,脉浮。辨证为风寒头痛。取百会用艾条雀啄灸法,配合涌泉针刺补法治疗。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改善,3次后症状消失。嘱注意保暖,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2 风热头痛

患者,男,45岁,汉族,2009年7月14日就诊。4个月前患感冒,发热咽疼,头痛恶心,曾用镇痛药及抗生素类药物,症情缓解。数日后出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伴心烦,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辨证为风热头痛。取百会采用针刺抽提法,劳宫针刺以手掌胀痛为宜,二穴均用泻法,并配合涌泉穴直刺用补法。治疗3次后症状缓解,又巩固治疗3次。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3 风湿头痛

患者,女,42岁,汉族,2010年5月13日就诊。1星期前淋雨后出现头痛,未加重视,次日出现头重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自行服药,效果不佳,苔白腻,脉濡。辨证为风湿头痛。取百会用艾条雀啄灸法,劳宫、涌泉针刺以手掌或足底胀痛为宜。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3次后基本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4 气虚头痛

患者,女,58岁,2010年10月22日就诊。前额痛伴神疲乏力数月,饮食无味,遇劳则头痛更甚,苔薄白,脉弱。辨证为气虚头痛。取百会用艾条雀啄灸法,配合涌泉穴直刺用补法。治疗5次后症状改善明显,10次后头痛症状基本缓解,又巩固治疗5次后基本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5 血虚头痛

患者,女,27岁,2009年7月19日就诊。头痛头晕数年,偶有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辨证为血虚头痛。取百会用艾条雀啄灸法,配合劳宫、涌泉穴直刺用补法。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改善,10次后头痛症状基本痊愈。嘱患者注意饮食摄入,避免过分劳累等,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6 肾虚头痛

患者,女,63岁,2010年6月7日就诊。头部空痛数年,朝轻暮重,遇劳加重,伴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苔,脉细无力。辨证为肾虚头痛。取百会用艾条雀啄灸法,配合涌泉穴直刺用补法。治疗10次后症状改善明显,再治疗10次头痛症状基本缓解。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7 阳亢头痛

患者,男,47岁,2009年12月15日就诊。头痛而眩1星期,伴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赤口苦,苔薄黄,脉弦。辨证为阳亢头痛。取百会采用针刺抽提法,劳宫针刺以手掌胀痛为宜,二穴均用泻法。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3次基本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8 瘀血头痛

患者,男,54岁,2009年9月12日就诊。头痛3年余,以巅顶为主,固定不移,痛如针刺,经久不愈,多在夜间发作,伴面浮,曾有外伤史,舌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瘀血头痛。取百会先采用针刺抽提法,而后用艾条雀啄灸法。治疗1次后症状改善明显,治疗10次基本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9 结语

“五心穴”为组穴,可单用亦可伍用,临床上治疗头痛多以百会穴为主穴,根据病情配伍劳宫穴和涌泉穴组合施治疗效更好。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导致头痛。可见头痛病机虽错综复杂,但不外“脑络不荣或脑络不通”。“五心穴”取穴少而精,通过经络理论,切中了头痛的病机,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简单,疗效明显,易掌握和推广。

[1] 陈士铎.石室秘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

[2] 陆以湉.冷庐医话[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100.

2013-03-25

王可博(1979 - ),男,主治医师

1005-0957(2013)10-0800-02

R249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10.800

猜你喜欢
百会劳宫舟山市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我是小画家
劳宫穴的妙用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掌中珍宝
——劳宫穴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