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流村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措施和效果探析

2013-06-28 17:18杜冬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证候中医药血压

杜冬伶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2204)

某区流村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措施和效果探析

杜冬伶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2204)

目的 探索和分析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的措施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建立档案资料,根据其体质特点和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中医药服务和管理措施。结果 通过1年的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控制满意率、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开展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是提高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医药;措施和效果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防治势在必行[1-2]。中医健康管理是指采取有效的中医管理措施或干预手段对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及预防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调动可能的中医药资源对人群干预达到最好的健康保健效果。社区是实施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基础地点。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要求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协作组具体工作安排,流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任务,在2012~2013年间,对辖区内部分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健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35岁以上、70岁以下社区规范管理的,血压未达标或已达标伴有临床症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均为2012~2013年间在我中心覆盖社区中的常住患者,平均年龄57岁,3级高血压患者和已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衰、肺心病、尿毒症、肿瘤疾病等严重疾病及继发高血压患者除外。所有患者均经综合性医院确诊并在我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规范健康管理[3-4]。患者入选后本着自愿的原则,将方便或愿意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患者列为干预组,不方便或不愿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各组2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体质量指数以及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专档: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组后,首先签订知情同意书,然后分别调查并填写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治情况、用药情况、疾病控制情况、行为习惯情况;填写干预前生化检查结果、中医证候积分表及杜氏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量表,一一记录在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专档中。

1.2.2 健康教育和指导:建档后,干预组患者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依据九种体质特征对患者进行提问,患者一一作答,最后给予计算评分,得出患者体质类型,同时,四诊合参,给予中医辨证分型[5]。九种体质包括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阳亢型、气血两虚型、痰瘀互结型、肾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和冲任失调型。综合分析患者体质类型和辨证结果,由社区医生发放有关高血压中医药养生保健方面的宣传材料,播放中医养生保健视频,开展社区健康讲座,指导患者从情志调摄、平衡饮食、运动调治、顺应季节等方面进行季节更替养生。并视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在目前规范化管理基础上指导患者采用中药代茶饮、食疗药膳、耳穴压豆、穴位按摩、中药足浴等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且适当使用中成药、中医适宜技术,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6-7]:①代茶饮:根据患者证候类型,推荐饮用菊花茶、龙眼红枣茶、杜仲茶、黑芝麻茶等;②食疗药膳:根据患者证候类型,介绍葛根粥、桑葚粥、复元汤、当归炖鸡等食疗药膳方;③耳穴压豆:选取降压点、降压沟、肝、高血压点、皮质下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穴贴置于相应耳穴处,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30-40次,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两耳交替贴压,3-5天换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④体穴按摩:根据患者证候类型,指导患者选取百会、足三里、太阳、风池、三阴交、丰隆、关元、气海、命门、太冲等穴位,用指尖或指节按压所选的穴位,每次按压5-10分钟,以有酸胀感觉为宜,14天1个疗程;⑤中药足浴:根据患者证候类型选用磁石降压方、法夏三皮汤、杜仲木瓜汤、三藤汤和邓铁涛教授“浴足方”,每天两次泡脚,每次30-40分钟。2-3周1个疗程。⑥其他:对头晕头痛症状严重且血压居高不下的患者给予耳尖放血疗法及配合使用强力定弦片日三次,每次6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依旧采取传统的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方式,不给予任何中医药干预措施[8]。

表1 两组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效果对比

1.2.3 随访监测:所有患者均采取上门或定点随访管理的方式,每3个月随访一次。两组患者的随访内容:①掌握血压动态。测量血压,并指导患者定期自我血压监测和记录血压值,评估血压控制情况。②掌握患者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依从性等的改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和适当治疗。干预组在规范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包括用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解答中医健康咨询;发放中医运动、饮食健康教育处方;进行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膳食、运动导引等健康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操作的中医技术;导引患者参与高血压俱乐部、家庭保健员培养、知己健康管理等慢病综合健康干预活动;合理应用中成药;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改善临床症状;结合病情给予转诊建议。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规范健康指导。③了解遵医情况、用药情况。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效果评价,治疗有效的,督促规律服药,效果不佳的,调整用药方案。④每6个月进行一次化验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如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时,督促其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9]。

1.2.4 效果评价:随访工作结束后,所有入组患者均填写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表、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满意度和知晓程度调查表。最后,由中心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对1年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数据汇总和效果评价。

2 结 果

2.1 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措施

2.1.1 建档期:所有参与中医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证候分型。根据体质特点和辩证分型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配合个体化的中医健康指导,包括四季养生、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等。

2.1.2 随访期:血压控制稳定者,依旧给予规范治疗配合个体化的中医健康指导。血压控制不稳定者,根据体质特点和辩证分型进行常用保健方法指导和必要的中医药治疗,包括代茶饮、食疗药膳、耳穴压豆、穴位按摩、中药足浴、针刺放血等。并视情况提出转诊建议。

2.1.3 效果评价期:依据患者血压曲线图、满意度和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表、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表、杜氏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比结果进行效果评价[10]。

2.2 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效果

见表1。

3 讨 论

随着医学由生物模式向“社会-生物-心理”模式转化,对慢性疾病单纯以生物医学指标评价疗效还很不够,应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多年来,流村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始终采取常规的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血压监测和合理用药进行指导。往往很多患者血压控制住了,但是头晕目眩、易怒出汗、水肿乏力、目涩口干等临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所以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无明显改善。中医讲究以人为本,着眼整体调治,重视摄生保养,中医药疗法还可多靶点、多途径、多部位发挥作用,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兼顾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环节,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副作用少,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潜在优势。目前,全国正大力开展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倡导“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和使用。流村社区通过1年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摸索出一整套中医干预和管理措施,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的项目试点单位,流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1年的中医健康管理中发现,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满意率、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开展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是提高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1] 张建中,王佑华,卢永屹,等.上海枫林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7):1383-1385.

[2] 潘国平.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24.

[3] 徐浩,陈可冀.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进展、难点与对策[J].世界中医药,2007,2(1):3-5.

[4] 李法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5(11):192.

[5] 邓泽潭.中医药在社区服务中大有可为[J].中国中医药报,2009,第3217期.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S].2011.

[7]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S].2003.

[8] 史慧敏,李富和.北京市昌平区社区中医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B):2963-2966.

[9] 谢海萍,陈清,赖小春.实施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实践[J].现代医院,2009,9(2):148-149.

[10] 江海涛.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26(1):29-30.

R544.1

B

1671-8194(2013)20-0385-02

猜你喜欢
证候中医药血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