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加穆村焦煤的焦炭在济钢3200m3高炉的应用

2013-06-28 08:48李丙来
山东冶金 2013年3期
关键词:焦比试验期焦煤

李丙来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 炼铁厂,山东 济南 250101)

1 前 言

为了验证山西焦煤集团提供的穆村焦煤对提升焦炭质量的效果,济钢炼铁厂于2012年11 月26日—12月4日启动铁焦联动攻关试验。在济钢炼铁厂8#、9#焦炉配加15%穆村焦煤,相应优化调整其他煤种的配比,使焦炭质量尤其是热态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济钢3200 m3高炉在使用该焦炭期间,炉缸中心活性大幅度提升,圆周气流及操作炉型稳定性增强,在焦炭配煤成本升高的情况下,高炉通过煤气利用率的提高和焦比的降低,实现了吨铁燃料成本降低7.8元的试验效果。

2 焦炉配煤试验方案

2.1 穆村焦煤质量分析

2012年11月26日—12月4日(试验期),共配用穆村焦煤7100 t。该煤种的质量指标及岩相分析结果见表1、图1。由表1、图1可见,穆村焦煤属低硫、高变质程度、高黏结指数、单一性较好的优质焦煤,但该煤唯一的不足就是灰分偏高,大量配用该煤不利于焦炭灰分的稳定控制。

表1 穆村焦煤质量、岩相分析结果

图1 煤镜质组随机反射率分布

2.2 8#、9#焦炉配煤方案

为了避免焦炭配煤成本上升幅度过大,对配煤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见表2),在穆村焦煤配加15%的情况下,相应减少一类焦煤12%,减少高硫焦煤3%。2012年11月24日11:00开始调整配煤执行该方案,2012年11 月26 日7:00±改变配煤的焦炭进入3200 m3高炉;12 月5 日00:00 恢复原配煤方案,试验终止。试验期间结焦时间不变。

表2 8#、9#焦炉试验配煤结构方案 %

济钢3200 m3高炉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由于8#、9#焦炉优质焦炭产能的限制,需要消耗部分6#、7#焦炉次优质焦炭。基准期和试验期两个阶段6#、7#焦炉焦炭配煤结构及结焦时间维持不变。为了便于分析,分别以基准期(11 月17—25 日)和试验期(11月26日—12月4日)各9 d的时间作对比。

3 焦炭质量及高炉应用情况

3.1 焦炭质量对比分析

1)8#、9#焦炉焦炭质量见表3。

试验期配加15%穆村焦煤后,相对基准期,8#、9#焦炉焦炭的粒度组成趋向合理,其中40~60 mm 比例上升1.23%,25~40 mm 和≥60 mm 的比例减少,整体粒度上升0.17 mm,泡焦比例虽然增加0.56%,但是焦炭整体粒度趋于均匀,大块焦减少,焦炭灰白颜色明显。相对基准期,试验期焦炭Ad、St,ad、Vdaf分别下降0.11%、0.02%、0.02%,下降幅度不大;冷态指标变化也不大;但是热态指标得到明显改善,CRI下降1.4%,CSR上升0.9%。

2)6#、7#焦炉焦炭质量见表4。

相对基准期,试验期6#、7#焦炉焦炭质量整体下滑。试验期焦炭Ad、Vdaf、St,ad分别上升0.21%、0.01%、0.06%;冷、热态指标大幅度下滑,冷态指标M40下降0.8%,M10上升0.7%;热态指标CRI 上升1.1%,CSR下降1.6%。

表3 8#、9#焦炉焦炭质量

表4 6#、7#焦炉焦炭成分及指标%

3)综合焦炭质量。3200 m3高炉综合焦炭配比:基准期,6#、7#焦炉焦炭30.7%+8#、9#焦炉焦炭69.3%;试验期,6#、7#焦炉焦炭18.5%(含6#、7#焦炉落地焦3.4%)+8#、9#焦炉焦炭81.5%。两个阶段综合焦炭质量见表5。

表5 综合焦炭成分及指标 %

试验期相对基准期综合焦炭质量冷态指标下滑,Ad、St,ad、Vdaf变化不大,但是试验期综合焦炭的热态指标上升,CRI降低0.98%,CSR上升0.56%。

3.2 喷吹煤粉质量对比分析

试验期和基准期喷吹煤粉质量对比见表6。

表6 喷吹煤粉质量对比 %

两个阶段喷吹煤种配比不变,试验期相对基准期固定碳上升0.29%;按固定碳变化1%影响焦比1.2 kg/t计算,影响焦比仅0.34 kg/t,可以忽略不计[1]。

3.3 高炉指标和操作参数分析

表7是两个阶段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与操作参数变化。其中焦比降低13 kg/t,煤比上升5 kg/t,合计燃料比下降8 kg/t。高炉在试验期上部装料制度未调整的冶炼条件下,由于焦炭质量的好转,高炉操作炉型趋于稳定,炉芯温度逐步上升,炉缸中心活性提升,煤气通路扩大,径向分布趋于合理,高炉煤气利用率上升,炉顶温度下降;两个阶段造渣制度、热制度、炉料结构相对稳定;试验期由于综合焦炭热态指标的改善,高炉在焦比下降的情况下,风量上升20 m3/min,透气性指数由32.05 m3/(min·kPa)上升至33.03 m3/(min·kPa);同时,伴随富氧率的提升和燃料比的下降,产量升高110 t/d。

表7 高炉指标及操作参数

3.4 试验期焦比和燃料比校正

试验期由于煤气利用率的上升和炉顶温度的下降是焦炭质量提升后,操作炉型稳定、气流相对稳定的结果,并且上部制度未动,所以煤气利用率和炉顶温度两个变量不予考虑。根据[Si]变化0.1%影响焦比4 kg/t,富氧率变化1%影响焦比0.5%,品位变化1%影响焦比2%,熟料比变化1%影响焦比1.5%[1],焦比校正情况见表8。

表8 焦比的校正

以上因素的变化,试验期合计焦比应该降低0.71 kg/t,试验期消耗6#、7#焦炉落地焦3.4%,对焦比的降低具有负面作用,两者抵消,可以不予考虑。因此,试验期在焦炭质量好转后,经过校正后焦比仍然是375 kg/t,比基准期降低13 kg/t;煤比是138 kg/t,比基准期升高5 kg/t,燃料比513 kg/t,比基准期降低8 kg/t。

3.5 高炉的燃料成本分析

6#、7#焦炉焦炭配煤成本为1140元/t,煤耗1.361 t/t,试验期未变;8#、9#焦炉配煤成本基准期为1160元/t,试验期为1175 元/t,煤耗均是1.358 t/t。两个阶段的燃料成本对比见表9。

表9 燃料成本对比

配加15%穆村焦煤的8#、9#焦炉焦炭在3200 m3高炉试验后,因焦比、燃料比的降低,合计降低燃料成本7.8元/t。

4 高炉炉况的演变

4.1 炉缸的演变

配加15%穆村焦煤的8#、9#焦炉焦炭自2012年11月26日入炉之后,由于试验期相对基准期综合焦炭质量提升,尤其是热态指标的好转,炉缸中心死焦堆焦炭逐步置换,炉芯焦的透气透液性提高,炉芯温度在整个试验期逐步提升,由11 月25 日的483 ℃上至12 月4 日的504 ℃;煤气利用率由11 月25 日的48.5%上升至12 月4 日的49.5%;试验期铁水物理热指数相对基准期平均上升0.14,出铁指数上升0.33,炉缸中心活性逐步提升。

但是自2012年12 月1 日后焦炭质量整体呈下滑趋势,炉芯温度、煤气利用率自12 月1 日出现拐点,基准期与试验期焦炭质量的变化与这两个参数呈明显的对应关系(见图2)。

图2 两个阶段的炉芯温度和煤气利用率的趋势

4.2 高炉操作炉型的演变

高炉炉身中部11 段、炉身上部16 段冷却壁温度是操作炉型控制的关键部位,与基准期对比,试验期冷却壁温度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圆周温度分布均匀,11 段、16 段平均温度分别回归至正常炉型控制标准(130±10)℃和80~90 ℃;11 段、13 段静压是气流控制的关键部位,在整个试验期两段静压无波动,圆周气流及操作炉型稳定性提升,而在基准期稳定性相对偏差。

5 结 论

5.1 焦炭质量提升后,有利于高炉操作炉型的稳定和提高煤气利用率,同时使渣铁温度稳定性提高,有利于降低燃料比、实施低硅高热操作。高炉主要指标产量、焦比、燃料比等都达到了较好水平。

5.2 试验期间,焦炭热态指标提升后,炉芯温度上升21 ℃,炉缸活性逐步改善,充分验证了焦炭反应后强度提高与炉芯温度上升的对应关系[2]。

5.3 8#、9#焦炉增加穆村焦煤配比试验后,在抵消焦炭成本上升的因素下,因焦比、燃料比的降低,降低燃料成本7.8元/t。

[1]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817-821.

[2]唐顺兵.焦炭质量对大型高炉稳定生产的影响[J].炼铁,2011,30(3):8-13.

猜你喜欢
焦比试验期焦煤
宣钢1 号高炉降低焦比实践操作
上半年焦煤市场大幅波动 下半年预计震荡走弱
《山西焦煤科技》2022年总目录
菌酶复合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及粪便结构的影响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舍气体品质的影响
欧冶炉开炉降硅降焦比实践的对比分析
在春风里擎起中国焦煤品牌——改革开放40年山西焦煤集团发展掠影
试验期短篇小说集的编刻及其现代性内涵:以《短篇小说丛刻》初编及二编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