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时相投掷臂肘关节角度以及手腕控枪动作特点的重新审视

2013-07-09 01:46山美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标枪前臂肘关节

山美娟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青岛 266109)

标枪运动员在掷标枪过程中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手腕控枪动作以及肘关节角度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是田径界标枪教练员、专家学者和运动员讨论的热点话题,并且说法不一。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是:观点一认为我国运动员的投掷臂一般都伸不直,使得投掷臂的屈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仅用力的工作距离短而且还有提前用力的现象[1];观点二认为在投掷步中运动员都有努力伸展右臂的趋势,但并没有完全伸直[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针对以上两种观点,本文根据相关研究[2,3]对我国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肘关节所呈现的角度以及手腕控抢动作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取了8名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的决赛成绩和所拍摄的肘关节的角度的相关资料。

表1 目前我国最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与出手瞬间投掷臂肘关节角度一览表

张莉 138.4 55.81 刘彦红160 73.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掷标枪最后时相标枪出手瞬间投掷臂肘关节角度与成绩不成正比

图1为十运会上女子标枪决赛前8名的比赛成绩和她们在投掷步最后一步标枪出手瞬间引枪臂肘关节的角度;图2为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前8名成绩和他们在投掷步最后一步标枪出手瞬间引枪臂的肘关节角度。

图1 第十届全运会女子标枪前八名成绩和肘关节角度

图2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前八名成绩和肘关节角度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在投掷步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投掷臂肘关节角度的大小与成绩并不成正比,这16名运动中没有一个运动员的投掷臂肘关节在标枪出手瞬间达到了180°(即所谓的完全伸直)。并且由于每位运动员的身体结构不一样,肌肉用力感觉就会有差异,因此,同样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在不同运动员身上发挥同样的作用。

2.2 在掷标枪投掷步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投掷臂肘关节角度变化以及手腕控抢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在投掷步的超越器械步的结束(传统称为交叉步)时,合理手腕控枪动作的定型对提高手臂最大鞭打用力作用器械纵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这种合理手腕控枪动作的定型包括手腕握枪的形态、方向和引枪臂的姿态。根据最大鞭打用力作用器械纵轴的技术形态特点可知,要使这种技术的形态特点合理,必须是手腕握枪的掌心向上、引枪臂呈微曲状况(见图4),这样才能保证器械从肩上投出,使身体的垂直支撑反用力作用于器械。如果引枪臂呈充分伸直状况,手腕握枪的形态方向必须是掌心向侧(见图3),器械出手方向只能从肩侧投出,造成身体作用器械的垂直做功受限。这是由手臂与手腕的姿态特点所形成的动作走向决定的。所以,在投掷步的超越器械步结束时上肢的整体技术形态特点应是:手臂纵轴方向趋于肩横轴纵轴方向、手腕握枪的形态方向是掌心向上、引枪臂呈微曲状况。

图3 图1手臂的放大像

图4 图2手臂的放大像

图3的形态特点是掷标枪教学训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合理手臂引枪与控枪动作,即在投掷步的引枪结束时,持枪臂(以右手持枪为例)最大限度地达到伸直手臂程度。根据手臂与手的自然形态学特点可知,这种最大限度地达到伸直手臂程度必然是握枪手腕的掌心面向右侧。由于握枪手的掌心面向右侧,如果要保证投掷步与最后用力动作的连续性,手臂的鞭打动作方向只能是从肩侧投枪,这种鞭打用力必然限制身体的垂直支撑反用力作用于器械;如果要保证身体的垂直支撑反用力作用于器械形成合理快速鞭打动作,必然需要时间来调节手腕姿态,以保证器械从肩上投出。但是,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学员往往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调节好手腕姿态与器械位置,造成器械在晃动中投出。因此从运动力学的角度讲,充分直臂引枪能增加最后用力时的工作距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手臂做鞭打动作时的生物学和技术形态学角度来看,它既不符合肌肉用力的生物学特点,也不符合技术形态学特点。

图4中引枪臂的姿势及握枪手握枪的方法是目前多数教师和教练员认为的较为合理的手腕控枪姿势。此时引枪臂及握枪手的肌肉用力特点为:在投掷步最后一步引枪阶段,整个身体已经形成超越器械姿势。投掷臂最大限度地处于身后,器械微低于肩,手臂纵轴方向趋于肩横轴纵轴方向。此时,肩胛骨上回旋肌群中的斜方肌上下部,前锯肌,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肌等主动收缩,使上臂向上外回旋并向后运动。位于肘关节处的肱三头肌,肘肌等伸肌群近固定收缩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展,随着投掷臂在身后最大限度的打开,位于手关节处的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近固定收缩,使握枪手在手关节处内收,形成握枪手掌心向上,前臂内旋并微屈的定型姿势[4]。

3 掷标枪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合理手腕控枪动作定型的特点和作用

3.1 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投掷臂的内旋有利于前臂做快速的鞭打

“鞭打”动作是掷标枪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取得良好的最后用力效果和最佳出手速度的重要技术。完成“鞭打”的合理动作需要身体各环节用力顺序及速度变化要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从而使身体各环节依次用力并相继加速运动后,再依次减速,所获得动量从大环节向小环节传递,最后作用到器械上。因此,在做最后用力之前,投掷臂前臂及手腕环节是整个身体的末端环节,合理的手腕控枪姿势是传递人体动量的最佳桥梁。

投掷步最后一步引枪时,投掷臂最大限度的放于体后,前臂内旋并使掌心向上。由前臂旋紧时肌肉用力的特点可知,当前臂在手关节处运动的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近固定收缩时,使手在手关节处内收即前臂旋紧。此时,旋前圆肌、掌长肌等被动拉伸处于适宜的长度并储存较大的弹性势能,同时再加上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的远固定收缩使前臂的鞭打动作显著。

3.2 合理手腕控枪动作的定型有利于标枪沿合理的方向路线飞出

投掷臂引枪时前臂肌肉的用力形式(上面已提到)与投掷臂前臂肌肉的用力相比,更容易使引枪手臂固定。而投掷臂的固定又防止了身体进入最后用力阶段的超越器械姿势时手臂的左右或上下的晃动,而晃动必然会影响手臂做挥臂鞭打动作的肌肉用力特点,使本应该被动拉伸的肌肉变得松弛,减小肌肉做功的工作距离。另外,投掷臂前臂内旋、掌心向上的握枪姿势有利于手腕及手指发挥出最大力量并作用于标枪纵轴,从而使标枪沿合理的角度方向飞出。

3.3 合理手腕控枪动作的定型能缩短最后用力的时间

在掷标枪的教学训练实践中,增大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总会有一定的限制,缩短最后用力的时间却有潜力可挖。掷标枪最后一步手腕控枪动作的定型,能使整个身体快速处于最后用力前的超越器械姿势,避免了人体进入最后用力的支撑阶段后调整挥臂的路线及手腕和手指的位置,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4 结论

据笔者长时间观察和调查访问发现,多数田径教练和老师虽然在理论方面上明确了掷标枪投掷步最后一步手腕控枪定型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却忽视了这一细小环节,往往只注重发力顺序,投掷远度等看似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强调最后用力时相标枪出手瞬间,合理的肘关节角度以及手腕控枪的定型技术,有利于使标枪在出手前处于合理的位置和角度并沿标枪纵轴用力,保证标枪出手后的轨迹沿正确路线飞行。并且合理肘关节角度以及手腕控枪的定型还能较好的发挥掷标枪的速度和力量,使掷标枪技术得到整体的改进,有利于整体技术的掌握和出手速度的提高。

[1]董海军,俞大伟,王磊,等.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的重要特征—“延缓”动作[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74-77.

[2]刘生杰,李建英.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64-67.

[3]吕慧,崔艳华,刘生杰.第11届全运会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3):61 -65.

[4]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标枪前臂肘关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铰链式外固定器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的进展研究*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基于Matlab 的标枪形心位置研究
物理知识点在标枪运动中的应用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