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7-12 07:22许真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1期
关键词:华县菜农蔬菜

■许真珍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蔬菜产业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农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华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全县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快速的发展。然而,与强劲发展的工业经济相比,华县蔬菜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优势和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正确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瓶颈,探寻新的产业增长点,是华县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是中国果菜标准建设十强县,是陕西省蔬菜示范县,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较大的蔬菜集散地。近年来,华县坚持把蔬菜定位为促农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按照“积极发展日光温室菜、大力发展设施拱棚菜、稳步提升传统名优菜”的思路[1],截止目前,华县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6万亩,总产量53万吨,总产值8.5亿元。露地菜总面积达20万亩次,总产量28万吨,总产值4.7亿元;设施蔬菜高达10万亩,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3.8亿元。人均蔬菜收入为2024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快速、持续、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2.华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华县因处于华山的姐妹山少华山脚下而得名,位于秦岭东部、渭河南岸、关中盆地过渡区,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土地构成形式。全市总面积113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万亩,土地平缓,地域广阔,水资源丰富,具有蔬菜产业发展的地理位优势。

(2)气候环境优势。华县地处于秦岭山地、关中平原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高达1793.6个小时,降水644.4毫米,平均气温13.1℃,适合农作物生长。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高达1.73万hm2,产量为45万t,产值为7.8亿元。种植品种多达到40多个,主要有黄瓜、圣女果、番茄等,特产苹果、柿饼、杏等远近闻名。

(3)区位优势。陕西省华县经济发展较发达,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全县人口35万,下辖14个乡镇。地处关中东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县域内陇海铁路、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华金、西南铁路和华洛公路沟通南北。华县现有地方公路131条,具有良好的区位经济优势,具备蔬菜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4)科技优势。华县县委县政府为将蔬菜产业发展为华县农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加快普及改良蔬菜种植技术,挖掘华县蔬菜产业的潜力,提升品质,从质上取胜,比如:华县辛辣蔬菜研究所提出的无公害蔬菜脱水加工产业化项目已顺利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等,均提升了华县蔬菜产业种植的技术水平。为引导菜农掌握设施蔬菜、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华县定期聘请专家指导,积极推广蔬菜种植实用技术,不断加快华县蔬菜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低。陕西省华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的支柱性产业,蔬菜产业规模较省份其他县基地规模大,但由于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华县大部分蔬菜种植地区都是以众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的个体农户直接来面对,并没有可以将这种分散的力量予以联合和组织起来的企业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华县目前并未形成可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的成熟精细深加工企业,省内基本的产销方式为蔬菜经采摘后直接经农户个人进入农贸市场销售,这种产销方式造成蔬菜产业分散,因分散而单薄的发展力量,致使菜农的权益并没有得到有力的组织保护,使他们不能充分和继续的发展,造成蔬菜产业产业化程度低,发展步履维艰。

2.科技薄弱,缺乏竞争力。华县自古就有种菜的历史,技术服务相对滞后,菜农的蔬菜栽培技术主要是靠传统经验和自己摸索,全县农技人才和农民素质不高,技术指导人员匮乏,严重缺乏专业技能,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和业务素质上均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由于生产、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衔接不够紧密,科技化水平不高,缺少蔬菜生菜技术服务机构,农民难以得到直接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存在大量因为技术指导缺乏而导致的蔬菜种植出现大面积倒塌、减产及质量不佳等问题的案例,科技薄弱已成为蔬菜种植的瓶颈,制约农业发展,影响蔬菜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华县虽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之一,但大部分蔬菜生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排灌设施简陋,蔬菜产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而成为蔬菜产业化发展规模受限的重要原因。而相应的无公害蔬菜检测技术落后,菜农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为追求产量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止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没能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一些超市或餐饮企业直接从产地进货,,缺少农产品专业检测仪器及机构,造成蔬菜农残超标的蔬菜流入市场,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蔬菜质量安全意识均比较薄弱,一些绿色环保生产方式采取较少,给蔬菜产品质量留下了一定的安全性隐患。

三、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与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布局中的投入,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展示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每个品种应建立一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蔬菜生产设施、生产设备、加工贮存设施的配套建设。当地政府应全面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学习国外先进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可研究课题,不断引进新的科技成果,改良和推广蔬菜种植的新技术,从而使华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在人才带动的模式下更快更好发展,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

2.立足旅游特色,挖掘休闲蔬菜旅游效益。蔬菜旅游是一种近几年新兴的生态旅游业,它以高科技、无公害的蔬菜园为载体,为旅客提供观光、采摘、餐饮等服务。早在上世纪70年代,法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已在风景区或城市近郊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菜园产业。华县应根据当地的生产特色及地势地貌,将土地发展规划、经济发展需要和观赏要求合理的有机结合,支持发展农耕文化体验、特色蔬菜种植、农作物基地示范园等具有文化气息特色的生态庄园建设,蔬菜旅游景点不宜过多,不同景点之间要具有特色差异化,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具有蔬菜旅游条件的生产基地,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实现蔬菜产业多元化发展。

3.优化蔬菜物流配送技术,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建立优质的蔬菜物流配送技术是蔬菜供给双方均特别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地县区应利用网络高端技术平台,建立电子网络交易市场,采取蔬菜统一集货方式,并根据输送方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统一送货,极好避免蔬菜输送的空载率,可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县政府在加强网络电子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应减少空驶浪费,教育蔬菜物流输送驾驶员节油培训,优化运输组合,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绿色物流。

4.提高菜农安全意识,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华县虽然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但菜农大部分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单纯为了追求产量,在栽培管理中出现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的现象,缺少专业的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此外蔬菜产业发展受到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龙卷风、火灾、暴风、暴雨、雪灾、冰雹等都可能对蔬菜生产及设施大棚造成严重损失。陕西省2009年开展了设施蔬菜“银保富”试点,对设施蔬菜进行投保,此举转移了菜农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有利于菜农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尽快恢复生产,增加菜农信心。华县蔬菜生产还不够成熟,菜农保险意识不够强,相关政府业务部门需加强宣传引导,调动菜农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消除蔬菜质量安全隐患,同时规避菜农风险,为蔬菜产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1]赵晓燕.我国蔬菜采后加工产业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13(03)

[2]成民英,左争气,孙晓艳,贾王军.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与对策[J].西北园艺,2011,5(4)

[3]赵燕慧.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2(06)

[4]许小龙,胡黎明.黄山市黄山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02)

猜你喜欢
华县菜农蔬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奇怪的蔬菜
蔬菜
神秘的湘西菜农
陕西地区传统戏剧的历史传承与保护开发
——以华县皮影戏为例
华县大葱
陕西华县皮影戏调查研究
德育:让素材说话2015年渭南小学段班主任工作现场培训会在华县召开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