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

2013-07-23 02: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河南省校园体育

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还能够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观念、体育经费、高等教育自身弊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文在提高对高校体育文化认识、分析河南省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采用分区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分别代表河南省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水平的各大高校中抽取,主要以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洛阳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焦作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3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等检索工具进行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检索,共收集相关论文47篇,同时还查阅图书馆馆藏图书,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问卷设计原则,经专家研究设计,最后确定本研究所需调查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向13所高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5份(其中男645份,女470份),回收有效率为92.92%。

1.2.3、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以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管理者或体育老师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对调查的全部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及结构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在特定范围内所形成的复合型文化。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师生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体育生活方式、体育行为模式和体育意识等体育文化现象。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表现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精神文化占主导地位,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制度和物质层面的一切活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行为制度文化是主体,所有校园体育文化都要靠师生的行为来体现,三者共同构建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表1:河南省各大高校所有的场馆种类

2.2、河南省高校体育文化现状

2.2.1、河南省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1、河南省高校体育设施的现状

有研究表明,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影响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硬件设施的投入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外部控制因素。从统计数据来看(见表1、2),我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但是也有部分高校(23.08%)场馆建设在短期内不符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开展。同时,对高校场地调查中发现,各高校体育场馆在种类上都集中在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足球场等竞技体育项目上,且基本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因此,继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场馆建设,对推动学校体育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表2:高校体育场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表

2.2.1.2、河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人格修养、专业素养对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形成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高校体育教师短缺的现象严重。另外,教师的待遇与实际工作量不成比例,比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待遇偏低;后期的教师培训和再教育机会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学术修养太浅、知识面过窄,从而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2.2.2、河南省高校校园体育制度行为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2.2.2.1、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课教学是学习体育文化知识、技能,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然而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仍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受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的束缚,当前学校体育过程中,仍存在对学生进行以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达标测验情况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这种“在考核评价上,只注重考试结果评价,只注重生理评价,忽视心理、素质、体育过程和能力的评价,用一种尺度去衡量体质不同、运动起点不同的学生,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考试、达标、60分万岁成为许多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缺乏特色和传统,趋同化现象严重,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导致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薄弱。

2.2.2.2、河南大学生对体育健身项目喜爱程度的选择调查与分析

根据统计表明,河南省大学生多以易于开展、不需太高消费的大众化体育项目作为体育锻炼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在项目的选择上又体现出男女差异,女生更趋向于富有韵律、协调、柔美的体育项目。另外,我们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被列为必修体育项目的长跑和实心球不是太受欢迎。随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带有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何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3:河南省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

2.2.2.3、河南省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管理制度现状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保障,体育教学竞赛的管理、体育理念的更新、体育经费的投入等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做支撑。在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现状调查中发现有43.72%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做得一般,有36.5%的高校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关于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体育健身管理实施办法、校园健身日、健身周、健身月等的相关制度与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调查中,只有定期举行体育文化节和体育社团规章制度达标。这说明我省高校管理者的体育意识薄弱,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2.2.3、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2.2.3.1、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宣传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高等院校体育宣传的途径狭隘,宣传的力度偏弱,宣传的效果不明显。但是在所有调查的高校中大多数院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运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运动会的举办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表4: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宣传现状调查表(%)

2.2.3.2、河南省大学生体育观念的现状

体育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及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是一种对体育比较自觉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并且在现代体育发展中,起着明显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经调查结果显示,有91.4%、90.7%、89.8%和89.2%的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健心功能持肯定态度。这说明河南省高校的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已经普遍理解体育的价值和健康的深刻内涵,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鉴赏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体育对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持肯定态度的占87.4%,而持否定态度和不清楚的占16.8%。这些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体育的本质及深刻内涵,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对体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表5:河南省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与自身关系的调查(%)

2.3、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2.3.1、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

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教育、社会对高校体育资金的投入和体育设施滞后的矛盾。由于体育设施、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如果体育经费不足必然会直接造成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质量的下降。因此为了促进和改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首先要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制定体育场地的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和措施,将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相结合。其次,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满足学校教学及训练需要的基础上,可以从福利型和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以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如向社会开放场馆,建立体育休闲俱乐部和培训班,利用周末搞体育赛事等。

2.3.2、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中坚力量。因此,及时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对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显的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竞赛外,还应负责课余体育娱乐活动组织管理工作。

2.3.3、改革体育教学, 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

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本着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强调体育的健身娱乐性及终身性,淡化竞技性,寻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其次,现今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仍存在着以考试评价为主的倾向,因此在改变用时间、长度、高度等量化考核手段的评价时,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引入学生评价;在改变阶段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实施学段整体评价和考核。

2.3.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要搞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就要进行制度上的革新,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成立专门的体育领导小组与相应的基层组织,加强各部门的组织管理,保证体育文化活动顺利、富有成效地开展;其次,根据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体育法规政策,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规范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如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的解决,以促进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2.3.5、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宣传。

要加强高校体育文化的宣传,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增强师生的体育意识,使其自觉地融入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就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宣传媒体的作用。首先要重视课上体育科学知识讲授;其次,还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普及体育科学知识,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国内外将要举行各种体育赛事的宣传报道;还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体育形势和教学任务,经常组织各种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从而营造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舆论环境。

2.3.6、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由于各大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历史传统、地域位置及师生结构等存在一系列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竞技活动,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同时,从自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颇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或户外体育活动,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其蕴涵的文化因素对学生体育意识的提升、体育氛围的构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我省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上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仍需改进和完善。

3.1.2、校园体育制度行为文化层面上,河南省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及以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达标测验情况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仍存在;另外,体育教学、竞赛和相关体育活动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和完善。

3.1.3、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上,河南省高等院校学生的整体体育文化素养不是太高,体育意识较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仍停滞在其表层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2、建议

3.3.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2、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建设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将收入用于体育设施的维修和管理。

3.2.3、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将规章落到实处,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3.2.4、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加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不同的专长,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3.5、增加宣传途径和手段,提高广大师生的体育意识,学校的主管领导要转变体育观念,加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3.2.6、有效的利用体育教学平台,因地制宜,发挥各自学校优势,以及当地的体育文化的特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蒋国勤,翟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37-38.

[2]王建民,郭平.试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3]许晓容.奥林匹克文化与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目标的实现.体育与科学,2006(1).

[4]李英.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3):84-86.

猜你喜欢
河南省校园体育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