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思考

2013-07-25 08:15董馨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策略特点

董馨

摘要: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是根据学生实际,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二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三是将德育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端正个体价值取向;四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评判和判断自身价值,确立人生定位。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16-02

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人的品德发展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是个人内化了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定向的作用。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当代高校学生对于价值观的总体取向是积极的,但由于多元化环境的影响,高校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方展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成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重心。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特点

1.大学生总体价值取向是健康积极的

客观地说,当代高校学生总体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懂得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尊重独立、自立、竞争、公平等等主流文化,能以社会主体为本位。据对国内10多个省的高校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有56%以上的学生认为人生的追求应该是“积极、奉献,对国家和人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主人翁意识”;有70%的大学生觉得有承担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在回答人生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时,有61%的的学生会选择“无私奉献,对社会有所贡献”;30%的学生会选择“多奉献,少索取”;在回答个人成功标准相关问题时,有59%的学生认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成功的唯一标准”;有11%的学生认为“家庭幸福美满就是成功”;有15%的学生认为“享有较高声誉,拥有较高地位,并能为社会做贡献即是成功”。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总体的价值取向是健康积极的。

2.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受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因素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给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从整体来看,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多种取向并存,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在高校青年学生中,既有积极向上、愿意承担对国家对民族责任的愿望的,又有只为家庭幸福和实现个人前途而奋斗的。在调研中,有70%的学生承认自己有“官本位”的情结,有41%的学生承认自己受金钱的影响,重功利、比较现实。追逐名利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主要的价值观念,还有少部分学生会不择手段去获取金钱。而在价值评价标准方面,我国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社会型、自我型、金钱型和消极型四类。社会型的学生持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自我型的学生崇尚自我追求;金钱型的学生认为人的价值只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消极型的学生厌倦人生,对前途不抱太大希望。

3.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刺激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消极因素逐渐增长

从个体来看,很多学生都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价值观,存在着多变性和可塑性。人们对于利益追求的不断扩大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对于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消极因素逐渐增长。在学习和求职的现实压力下,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表现出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有少数学生存在庸俗的竞争意识,信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在竞争中度过,要么胜出,要么被淘汰。存在偏激的竞争意识和畸形人生信仰意识的学生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没有什么奉献,一切都是一种利益交换”,对社会、对他人的信任度极低。这些学生人生观模糊,价值主体较为自我,价值取向功利化,人生目标狭隘化。

二、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1.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基础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基础。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培养和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并使之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发展以及未来联系在一起;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引导学生认同党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际行动,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环境的冲击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效能,既能使高校学生在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尤其是到外企工作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振奋民族精神,又能批判地接收人类文明与技术成果。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高校学生价值取向方面的导向作用,也是我国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2.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端正价值取向的必备条件

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比较侧重于对科学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而不太重视影响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相关因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和科学精神的内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引导,那么必然导致高校学生价值取向不能正确合理的实现,这也将直接或间接地束缚学生在全球化经济时期的持续发展,使得学生在市场经济领域也缺乏必要的竞争力。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形成价值取向的必备条件,担负着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和个体意识再造的重要责任。如何引导学生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让学生学会发现并追求真、善、美,塑造自己人生价值和理想境界等,这些都有赖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推动。

三、科学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策略

1.根据学生实际,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现实的残酷复杂性、社会的浮躁性,让很多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社会时,容易迷失方向,不能客观辩证地认识社会的阴暗面,在价值观上失去平衡。在学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学校虽然开设了“马克思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师以及学生都很少。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以及实际意义,没有最起码的了解。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保证学生能真正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抉择、把握人生方向时,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在价值观的取向上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2.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要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符合高校学生发展所需要具备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应该执行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良好道德行为规范,首先要从价值取向上找到突破口,将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活动载体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高度统一起来。而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以及培养目标,努力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比如在一年级的思想素质教学中,着重观察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并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调适;在二三年级可以引入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把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学生步入四年级后,应把重点放在创业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上来,帮助他们确立相对成熟的职业观、择业观,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整个德育过程要注意工作的连续性和有序性,不能中间断节,要保证各阶段教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3.将德育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端正个体价值取向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实践精神,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注重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并合理地安排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开展各类社会调查、推广各类技术、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等。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环境深入到社会环境中,认识现实社会的各类现象,认识到现实与自我意识上的距离,认识自我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别,感受社会对于个人责任的要求,从而改变思想上的惰性等不健康因素,改善自己的思想意识状态,逐步缩小个人期望与现实社会的差距,树立起符合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人生价值观。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体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主体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摒弃模糊的、错误的个体价值取向,从而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4.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评判和判断自身价值,确立人生定位

大学生要认清自己,全方位了解‘自己,如果对自己本身了解不够,就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从而也就很难评判和判断自身价值。对一件事情的处理能力,必须建立在自己对事物本身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认识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自身优点。大学生如果注重自身信心的培养,对事物对社会的认知将抱有积极乐观的状态。这样,他们对事物以及社会的认识就不会偏激,就会比较全面。其次,在对事物认识上,对于价值观要有正确的认知。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各种价值观,我们必须进行甄别以及筛选,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的认识,经过观察思考,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一种更理性、更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变化,久而久之,会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实践可以让主体不断剔除落后意识,纠正自身错误,不断更正自身价值观,逐步完善提高自身意识。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价值观,才是能够长远发展、适应社会的价值观,才能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策略特点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