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和3—C1ass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件研发与思考

2013-07-25 08:15杨迪王晓环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符号学模态课件

杨迪 王晓环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实践探索,笔者基于多模态理论研发了“3-Class”多模态课件。课件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分为Before-class、In-class、After-class(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部分;其中Before-class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前预习部分,After-class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后复习、课后拓展指导部分,In-class为授课的主体课件,分为导读、精读、拓展三部分:利用本课件能够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化教学,形成了立体化自学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3-Class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37-02

一、多模态理论

在交际活动中使用不同符号模态或其混合模态称之为多模态(Williamson,Ben,2003)。通过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可以建构一个有一定意义的文本。多模态的理论研究基于社会符号学,而社会符号学以系统功能语法学为理论依据,将人们认为是“副语言”现象或“非语言符号”现象中的图片、音频、视频、视觉符号等作为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人们长期将“副语言”列入辅助地位的误区,并将“副语言”与文字符号等同起来,共同参与话语分析的意义建构。国内学者胡壮麟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多模态理论及其现象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化符号学的概念、范畴,研究了普通符号学、社会符号学、计算机符号学、符号系统、符号资源、多模态符号的设计、连贯、多模态识读等重要概念(胡壮麟,2007)。顾日国教授对多模态学习和多媒体学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解释了单媒体、多媒体、单模态、多模态等概念(顾日国,2007)。

利用多模态理论指导实践教学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感官渠道调动学生参与课前、课上、课后的外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领域英语综合能力及运用英语语言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应是多模态课件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许多优势,它强调多种感官的协作,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收益。

多模态化教学是教学法研究的新领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件的制作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希望本实证研究能够为今后的大学英语课件制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3-Class教学模式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必修课,学生通过四学期基础课程的学习修满学分便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修满学分后,在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尚不能达到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3-Class(Be-fore-class、In-class、After-class)是笔者提出的一种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自学指导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将Before-class这一部分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安排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Before-class部分内容时,要认真设置与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紧紧围绕课上学习内容展开。In-class为教师授课环节及过程,也是教学全过程的核心部分,这部分要与之前布置的Before-class部分进行良好衔接。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饱满精神讲好每一堂课,要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After-class部分则是教师根据本单元所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的课后拓展补充学习资料,教师应对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估。

三、基于多模态理论和3-Class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件研发

课件研发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为例。基于多模态理论及3-Class教学模式框架,笔者研发了3-Class多模态课件。课件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分为Before-class、In-class、After-class(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部分。其中Before-class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前预习部分;af-tcr-class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后复习、课后拓展指导部分;In-class为授课的主体课件,分为Pre-reading、Inten-sive-reading、Post-readings(导入、精读、拓展)三部分。课件研发小组成员由七名大学英语一线骨干教师组成,根据每个教师的兴趣特长,将课件制作任务按单元主题、题型、制作技术类型等进行了分工,确保参与课件制作的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课件制作的准备阶段,课件组所有成员参加了计算机学院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常用的音频、视频、图像等处理软件,其中包括Microsoft PowerPoint、Pro Pre.miere、Adobe Audio、Hot Potatoes、Mp3Cuttcr、Website、光影魔术手、字幕精灵等。

Before-class为课前预习指导,内容包括根据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及其背景文化知识、单词跟读两大部分。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背景文化知识的讲解与介绍,误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重点是课文,甚至有不少教师把字词的讲解作为授课内容的主要部分,教师自身对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了解的很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离开文化谈语言,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语言的内在结构。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阅读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课前的单词跟读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语言面貌,教师有必要为起点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音频预习资料。

In-class分为导人:精读、拓展三部分。Pre-reading分为热身活动、头脑风暴、背景文化三部分。热身活动(Lead-in Activity)部分为一段与课文主题直接相关的听力内容,教师根据音频资料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理解音频资料。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音频资料相关的讨论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应答结果,教师应给出积极的评价。Brainstorm译为“头脑风暴”,它以“取消批判、鼓励任意自由思考、追求数量、力求组合和改进”为原则,让参与者充分自由、不受批评地发表意见,提出创意和设想,通过参与者的相互启发,激发灵感,填补知识空隙,其目的是充分“解放”创造力,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产生积极迅速的联想连锁反应。Background Information是背景文化介绍部分,在Be-fore-class中,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布置背景文化部分的准备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应与学生准备的内容相契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取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Intensive-reading分为课文内容提问、课文结构、课文理解、词汇词组、构词法等五部分。通过对这五部分内容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对整篇课文从词汇、词组到语言点,再到篇章结构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Post-reading为课上拓展训练,包括自测练习、口语活动、写作技巧、名人名言四部分。有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将读写课上成了精读课,忽视了“写”这个重要的环节,这是大学英语教师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本课件在每个单元的课上拓展中增设了写作技巧部分,分题型向学生介绍写作技巧,使学生通过读写课能够真正掌握写作的方法。Oral Activity为本课件的重要创新点之一,课件组成员搜集了大量的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电影视频,从中筛选出适合本科二年级学生的视频材料,截取电影片段,使用Pro Premiere、Adobe Audio、字幕精灵等软件制作分角色跟读视频,并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slow version(慢速朗读版本)。sparkle of Wisdom部分,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并以英汉对照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再配上名人的照片,通过多种模态的综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Mter-class为课后自学和复习指导,分为阅读、听力、写作三部分。听读写内容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应围绕课文主题,紧扣英语四级题型,真正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帮助。

四、本课件的主要特色

运用3-Class多模态课件,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化教学,形成了立体化自学跟踪指导教学模式。

首先,课件内容依托于教材,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将听说读写译各环节与每个单元的主题有机结合在一起。

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具有教学互动好、活动设计新颖的特点,课后自主学习部分配有跟踪指导,采用了任务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互动环节包括口语模仿、猜字谜、连线配对等,还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了慢速模仿版本。在学习评价方面,After-class部分能够为课后自学和复习提供参考答案、听力原文、作文例文等学习辅助资料。

其三,在技术方面,本课件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出现导航、链接等错误,容错性好,操作简便。

最后,在艺术性方面,运用了与课文主题、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效果。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与教学内容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页面、字体、配色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心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契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备适当。

猜你喜欢
符号学模态课件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符号学理论初探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