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糖22号在德宏蔗区的引进及推广应用

2013-07-26 13:53张永港李翠英肖培先张宏春杨新华李嫒甜钱文英杨世常杨光琴鲁忠虎郭兆建
中国糖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蔗区芒市宿根

张永港,李翠英,肖培先,张宏春,杨新华,李嫒甜,王 先,钱文英,杨世常,杨光琴,鲁忠虎,苏 明,郭兆建,康 宁

(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蔗糖产业是我州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的主要途径。旱地甘蔗是我州甘蔗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面积占全州甘蔗总面积的5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旱地甘蔗优新良种缺乏,品种退化,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旱地甘蔗单产低,糖分低,蔗农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着我州甘蔗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针对我州蔗糖生产存在的问题,我所承担了州科技局“甘蔗新品种选育”长期、连续重点立项课题,德宏州甘科所于1998年引进新台糖22号、新台糖20号等一批甘蔗品种,经多年多点的观察、试验、示范,筛选出新台糖22号,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高糖、中熟,是一个适宜我州水田和旱地栽培的两用甘蔗良种。

1 新台糖22号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

1.1 新台糖22号的引进、试验

新台糖22号是台湾糖业研究所1996年育成,德宏州甘科所于1998年从广东首次少量引进种源作组培,2000—2002年进入所内正规品种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德宏州2新1宿区域化比较试验,2008-2011年在州内进行示范表证。该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糖2002010),同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宿根性好、脱叶性好、抗旱、高糖、中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新宿平均公顷产量108953kg,比对照粤糖86-368(102773kg)增产6.01%。②中熟、高糖、工艺性状好:11月新宿平均糖分12.50%,12月14.89%,1月15.91%,2月16.19%,3月16.90%,全期平均糖分15.11%,比粤糖86-368(13.52%)高1.59个百分点。重力纯度高(2月份平均为93.41%),纤维分适中(2月份平均为10.65%),榨出汁高(2月份平均为73.46%)。③含糖量高:新宿平均公顷含糖量为16450kg,比对照粤糖86-368(13856kg)增18.72%,增糖幅度显著。④其它优良特性:萌芽性良好,分蘖率高,成茎率高,有效茎多,脱叶性好,不易倒伏,耐旱力强,适宜旱坡地种植(详见表1)。

表1 新台糖22号试验阶段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

1.2 新台糖22号的示范、推广

新台糖22号于1998年引进少量种源作组培,1999年在德宏州甘科所内进行组培苗批量生产及单芽快繁,2000年冬、春在梁河勐养蔗区进行单芽扩繁,同年秋季在芒市风平蔗区进行单芽扩繁,2001年在盈江盏西、新城、曼允等蔗区进行单芽扩繁,2003年在全州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应用前期由于该品种发现黑穗病和糖分转化快的不足,及糖厂砍运榨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该品种推广速度缓慢。经多年的良种良法的实施、企业砍运榨机制的完善,克服了以上两个缺点,新台糖22号的优良种性得以充分发挥,种植面积与旱坡地主推品种粤糖86-368呈逐步扩大趋势。新台糖22号与粤糖86-368的面积变化见图1。

图1 2003—2011年新台糖22号与粤糖86-368的种植面积

2003年种植面积2988hm2,占种蔗面积的4.99%,占中熟甘蔗良种面积的7.67%,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是陇川农场;2004年种植面积3754hm2,占种蔗面积的6.55%,占中熟良种面积的19.21%,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是盈江县;2005—2011年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是芒市,种植面积维持在3333~5333hm2,占种植蔗面积的5%~10%,占中熟甘蔗良种面积的13%~37%(详见表3)。2003—2008年新台糖22号在全州种植面积中排第五位,2009—2011年种植面积排第四位。

表3 德宏蔗区2003—2011年种植面积前10位的甘蔗品种 hm

全州2003—2011年累计推广面积35247hm2,其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是芒市蔗区,推广面积17725hm2,占50%;其次是陇川农场,推广面积5734hm2,占16%,该品种由于在旱地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芒市、陇川农场蔗区把该品种列为主推优良品种之一,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台糖22号在德宏各蔗区9年累计种植面积分布情况如图2。

新台糖22号在德宏蔗区表现为中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脱叶性好、耐旱力强、较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合我州水田和水浇旱地栽培,是个水旱两用蔗。全州累计推广面积中芒市和陇川农场蔗区种植面积最大,以旱地栽培品种应用为主。芒市蔗区主要在遮放、龙江、轩岗地区表现突出,表现出其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的特性,水田公顷产量为105~135t,旱地90~105t,糖分上升快,高峰期达17%以上;陇川农场蔗区主要表现出萌芽性良好、分蘖率高、高产稳产、耐旱力强、脱叶性好等特性,新植平均公顷产量105~120t,宿根90~105t,1月份后糖分上升快,中后期糖分高,平均糖分15%以上,由于综合农艺性状比较好,蔗农喜欢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2 新台糖22号在德宏各蔗区9年累计种植面积(hm2)

2 新台糖22号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及适应区域

2.1 特征特性

亲系:新台糖5号×69-463。中至中大茎,基部粗大,梢头部小,原料茎长,节间圆锥形。蔗茎剥叶前呈浅黄绿色,剥叶初期呈紫红色,阳光曝晒后呈深紫红色。蜡粉带覆有较厚蜡粉,节间蜡粉亦厚,分布均匀。蔗茎无生长裂缝,也无木栓斑块。芽一般呈卵圆形,蔗芽顶端超过生长带,芽翼中等宽。芽沟甚为明显,自蔗芽顶端直达叶痕。生长带稍突起,呈浅黄色。根点2~3列,排列不规则。叶鞘青紫色,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为钝三角形。

新台糖22号是个中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好、脱叶性好、耐旱力强、适应性广、较抗倒伏、萌芽性良好、分蘖率高、有效茎多的优良品种。初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生长较快。57号毛群发达,但易脱叶,不易抽穗开花。平均公顷产量105t以上,宿根稳产,达90~105t。平均糖分11月12.50%,12月14.89%,1月15.91%,2月16.19%,3月16.90%,全期平均糖分15.11%。重力纯度高、纤维分适中、榨出汁高,抗转化性中等,亩(667m2)含糖量达吨糖。病虫害田间表现抗性为中等。

2.2 栽培技术要点

①根据该品种萌芽性良好,分蘖率高,宿根性强等特点,667m2下种量以3000~4000段双芽苗为宜,加强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以促分蘖促壮苗。②该品种适应性广,耐旱力强,较抗倒伏,水肥条件要求一般,适合于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种植。③根据新台糖22号宿根性强,发株多且早的特点,收获后做到早清园,早破垄松蔸,地膜覆盖,早施肥,施足底肥,高培土,充分发挥其宿根增产潜力的优势,可适当延长宿根栽培年限。④播种时进行蔗种消毒,以减轻黑穗病和梢腐病的发生,及时拔除苗期黑穗病病株进行销毁,同时,加强地下害虫,绵蚜和蓟马的防治。⑤收获时应即砍即榨,保证原料蔗的新鲜度。

2.3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应性广,水田、水浇地、坝地和海拔1400m以下的旱坡地都表现良好,德宏州主要以旱坡地种植为主,其中以芒市和陇川农场推广最广。

3 引进推广应用新台糖22号的主要措施

3.1 组织措施

依靠各级政府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政府部门出台优新良种发展相关文件,科研单位提出新台糖22号引、试、推、管的相关技术,培训甘蔗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和蔗区农务员共45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5000册以上,使甘蔗专业队伍加强了对甘蔗新品种的认识,提高了专业素质。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有效配合,共同做好良种推广的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是新台糖22号得以引进、推广应用的重要举措,为我州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提高蔗糖业整体效益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2 政策措施

优厚的政府惠农补贴政策、扶持政策和市场价格激励机制,以及制糖企业在生产上给予机耕费、肥料、地膜、农药等补助措施和合理的收购价格是新台糖22号得以迅速扩大推广应用的保障条件。

3.3 技术措施

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是实现高产高糖的根本保障,以良种为基础,主要应用以下综合栽培技术:①在旱地蔗区推广秋植蔗,种植时间在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为佳,行距1.0~1.1m,667m2播种量3000~3500段双芽,薄盖土,增施过冬肥,结合高培土中耕管理早施攻茎肥。②在水浇地蔗区进行提早植期,进行冬植或早春植,种植时间在11月底至3月初为宜。③采取深沟板土,行距1.1m,667m2播种量4000段双芽,增施底肥,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早施肥培土,合理排灌。④采用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⑤适时收砍,根据早熟早砍,中熟中砍,晚熟晚砍,先砍秋植,再砍宿根,后砍春植的原则,新台糖22号的最佳收砍时期是1月中旬至3月底,及砍及榨。⑥快锄低砍,及时清理蔗园。

4 推广应用新台糖22号取得的效果

(1)新台糖22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州旱地甘蔗单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新台糖22号是个早中熟、高糖种,有利于糖厂入榨高峰期产糖率的提高,企业增效显著,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交通、工业用地也越来越多,新兴产业与甘蔗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芒市、瑞丽等蔗区甘蔗种植由坝区逐渐转移到山区,新台糖22号的推广应用,能有效解决我州旱坡地品种单一、单产低以及水田争地的矛盾,保障了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推广应用新台糖22号产生的效益

5.1 经济效益

从2003年至2011年,新台糖22号累计推广面积35247hm2,平均每公顷产量108953kg,比对照粤糖86-368增产6180kg,平均每公顷含糖量16450kg比对照增2594kg。蔗价按综合平均价366元/t,糖价按5500元/t不变价计,蔗农增收 2262 元/hm2(6180kg/hm2×366 元/t÷1000),累计新增农业产值 7973 万元(35247hm2×2262 元/hm2),新增食糖产量 7772 万 kg(35247hm2×2594kg/hm2×85%),新增工业产值 42746 万元(7772 万 kg×5500元/t÷1000),新增工农业产值 50719万元(42746万元+7973万元)。

5.2 社会效益

①新台糖22号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州旱坡地甘蔗单产和糖分,增加了蔗农收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糖率,提升了制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②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制糖企业的效益,促进了蔗糖和酒精生产的发展;对于立体种养模式来说,还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提高了企业和蔗农对推广应用甘蔗优良种的认识,加快了良种推广应用的步伐,带动了蔗农科技素质的提高,取得了农业增产、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显著成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5.3 生态效益

新台糖22号的推广应用,逐步更换淘汰老化、退化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了甘蔗单产和甘蔗含糖分,达到减少面积而不减总产,有效地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种植其它经济林果,从而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蔗区芒市宿根
基于时空尺度的广东农垦蔗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探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