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07-31 16:24杨晓辉张艳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3期
关键词:赤峰隐性高校教师

杨晓辉,薛 颖,荆 雪,张艳明

(1.赤峰学院 网络与信息管理处;2.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杨晓辉1,薛 颖2,荆 雪2,张艳明2

(1.赤峰学院 网络与信息管理处;2.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项目组在调查中选取了赤峰学院的13个教学院系和4个行政及教辅部门的418教师(有效回收392份)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在样本统计和调查结果分析的基本上,提出了当前高校教师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知识管理;高校;教师;调查;分析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如何获取、共享和应用知识成为组织和个人保持竞争性最重要的能力,而如何比别人或别的组织更快更好的学习也就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知识(knowledge)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1].知识具有可共享性、非磨损性、无限增值性、主观性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物质的特殊性质.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各种信息和经验的无序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与人或组织相交互的系统.要充分利用知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必须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随后十几年,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的方法发现、选择、组织、摘取信息,并向需要知识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2].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显而易见,知识管理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对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提高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知识管理也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集体智慧的运用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在如今信息爆炸及终生化学习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链节,只有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加快已有知识的动态增长,提升自身知识应用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完成对自身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个体能力的提高.知识管理将成为高校教师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在与他人的交流共享中推动教师群体的全面进步.

1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1.1 问卷设计

问卷中共设计了26个问题,问卷内容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被调查教师的个人背景,以便于样本统计分析;二是了解高校教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与评价;三是调查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四是调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现状;五是了解教师间知识共享的意愿和困难;六是调查高校教师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

1.2 样本情况

为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有效和调查对象的覆盖面,选取了赤峰学院的13个教学院系和4个行政及教辅部门的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共发放问卷501份,回收418份,回收率为83.34%;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78%.

根据本研究对象的392个样本,分别依其性别、学历、专业(文理)、教龄等项目,将其统计结果分析如表1.

表1 问卷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表(N=392)

1.3 调查结果

1.3.1 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评价

根据问卷中相关问题分析,受调查的392名教师均存在着知识管理行为(包括自觉和不自觉的);而对于“知识管理”为一概念的理解,有12人(3.1%)认为自己“很熟悉”,有36人(9.2%)选择“熟悉”,有184人(46.9%)认为自己“了解”,有116人(29.6%)的人“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有44人(11.2%)“没有听说过”.

1.3.2 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

问卷中将此问题设置为多项选择.其中选择从“课堂上”获取专业知识的为166人次,选择“书本中”的为367人次,选择“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讨论”的为228人次,选择“网络中”的为314人次,选择“亲身的教学实践”的为186人次.可以看出利用书本和网络是当前高校教师的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

1.3.3 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现状

就知识管理的过程而言,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分为知识获取工具、知识存储工具、知识传递和共享工具及知识转化和创新工具.不论被调查教师自己知道不知道,392个样本全部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其中对于知识存储工具的使用率已达到100%,知识获取工具的使用率为67%,知识传递和共享工具的使用率为48%,而知识转化和创新工具的使用率仅为1.4%.

1.3.4 学习与分享知识的意愿和困难

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或知识与他人分享时”,有269人(68.6%)“非常愿意”,有77人(19.7%)选择“比较愿意”,有20人(5.1%)选择“不太愿意”,有26人(6.6%)的人选择“不愿意”.对于分享知识的困难,有169人(43.1%)“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分享知识”,有126人(32.1%)“不知道谁需要分享我的知识”,有45人(11.5%)“没有意识到需要分享知识”,有31人(7.9%)“不知道自己能给他人分享哪些知识”,有21人(5.4%)认为“别人没有与我分享知识,我也没必要与他人分享”.

1.3.5 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

如果将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划分为获取知识、存储知识、整理知识和反思知识四个步骤,有189人(48.2%)的认为“反思知识”较为困难,有134人(34.2%)认为“整理知识”比较困难,有66人(16.8%)认为“获取知识”较为困难,有3人(0.8%)认为“存储知识”较为困难.

2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2.1 肯定知识管理的存在性与重要性

参与调查的392个样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管理行为.在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及创新方面有着多年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说明高校教师充分肯定了知识管理在本职工作中的存在性与重要性.调查显示,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师中不仅存在,而且非常重要,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知识管理的意识性,并着力培养教师积累、提炼与分享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2.2 在知识管理应用方法上存在不足

第一,目前高校教师知识积累与分享的途径较单一.调查显示,虽然教师认为知识积累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只是用到了书本学习和网络查询,个别教师提到了同事间的交流讨论.说明教师实际应用的知识管理方法并不丰富.

第二,对信息化管理途径的认同度不高.能够主动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积累和分享知识的教师不很多.

第三,对知识共享存在疑虑.在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上,很多教师提到担心自己的学科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被分享后自身优势丧失、担心知识对他人无效等,也提出了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氛围、共享的平台和时机等都会影响知识共享的意愿,说明目前高校教师对知识的分享还存在很多心理顾虑.

2.3 对提高自身知识管理能力表现出积极意愿

首先,愿意学习获取和存储知识的方法.超过95%的教师表示愿意通过学习促进知识获取和存储的方法.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学习、积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渴望通过对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教师提出多种促进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的方法.说明高校教师对知识管理有很好的想法,能够积极提出有效对策,为进一步训练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前提和心理基础.

3 提高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进一步强调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虽然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于知识管理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对知识的学习和管理仍然多限于显性层面,多数教师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隐性知识管理体系,对知识管理的应用较为简浅.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调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管理上体应用方法的培训,进而使高校教师对于知识管理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解.

3.2 提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表达能力

提高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表达能力,是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显性化和传播,与教师自身的表达和表现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尊重知识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自己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意识,循序渐进地训练隐性知识积累与提炼的技巧,进而养成一种善于分享与交流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水平[3].

3.3 营造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环境与氛围

一是创设乐于共享的校园文化.应该让每一名教师都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有限的知识组合、叠加、碰撞之后,会发挥很强的积累效应.教师之间的相互分享与交流,会使经验得到加倍提升,是值得推崇的.二是建设良好的群体关系.信任程度是影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4].三是对教师评价标准的组织化.担心知识共享后自身优势丧失是阻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重要原因.在传统观念中,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个体间的相互比较为基础的,要提高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力度,学校需要更新观念,改变评价标准,更注重从组织性(即全体教师共有的经验和技能)和进步性(即教师个人前后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进行评价,使教师能够从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待知识,消除内心顾虑.

3.4 创建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组织观摩交流、体验实践等活动,创造教师间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传递和共享的机会.鼓励教师多进行教育反思、经验总结、撰写教学日志等思考性活动.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在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后,对相关经历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和提炼,挖掘其中的隐性经验;学校可以考虑适时开发校园网络分享平台,也可以通过微博、Blog等网络工具进行教师知识管理.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陈丽君.学校隐性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机制研究——基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借鉴[J].当代教育科学,2011(3):45-48.

〔4〕罗洪云,林向义,巩艳芬.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J].情报杂志,2010(3):116-119.

G640

A

1673-260X(2013)12-0150-03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研究项目(NJ10236)《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赤峰隐性高校教师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