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2013-07-31 16:28朱海雪王文娟张晓旭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祖父母隔代教养

朱海雪,王文娟,张晓旭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隔代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朱海雪,王文娟,张晓旭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城市和农村两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及祖父母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育、城乡差异等因素对儿童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学习动机存在隔代与非隔代及城乡差异而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城乡隔代教育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隔代教育;儿童;学习动机;城乡差异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一代父母面对生活的压力而无力分心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因此变得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的研究也比较多,国内的研究更甚.国外的隔代教育主要对其成因及祖辈对孙辈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学者认为形成隔代教育的原因主要是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儿童父母去世、离婚、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吸毒、入狱、酗酒、爱滋病、虐待儿童、少女妈妈、以及父母的精神疾病和贫穷等因素,其中父母亲虐待儿童和暴力遗弃是最主要的因素.[1]

隔代教育也可称为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提出的,一般出现在三代家庭或隔代家庭中进行的.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家长与孙辈之间进行的,主要指祖辈对孙辈成长过程的影响,实际上属于祖孙之间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也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出外工作或照料不了的情况下由祖父母抚养的方式.总之,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养育,完全或主要的担当起对孩子教育、抚养的责任.[2]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驱动力,它能激发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引导个体行为趋于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个体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大脑里的反映,同时也能反映学生本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理解、探索和行动的要求.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所构成,它以学习的需要、兴趣、意向、愿望为表现形式,对个体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作用.总之,学习动机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

综合近年来的文献看来,隔代教育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引起众多的热议.无论中西方在其成因或研究方向上有所差入,但研究的重点不变,始终围绕着祖孙两代人的双重影响.而尽管国内关于隔代教育研究的文章颇多,但就其阐述的问题比较笼统且不够全面,其中以期刊报纸等文章对于隔代教育对其孙子女的影响的讨论居多,并且其中大多都是来自观察和生活中的经验,很难对隔代教育的问题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祖父母在儿童及其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二三十年,国外对于隔代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国外对于隔代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亲以及破碎家庭,祖父母代替父母教养孙子女,以及在这种背景下隔代教育对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相互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关注儿童对于祖辈老年生活的影响.这些都为我国隔代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和新思维,不过由于文化背景及国情的不同,我们终究不能将国外的研究照搬过来,而是根据我国的文化及国情,系统地对祖父母参与教养的现象进行研究.

本研究通过城乡研究的对比,探求隔代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可以更直观面对隔代教育的问题,对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择滁州市市区和郊区两所小学即琅琊路小学和东方小学各150位学生及其祖父母,采取分层抽样,分别在四、五、六年级各随机选择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实际回收266份.有效率86.8%,其中男生为125人,女生为106人.为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选取的学生尽量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此类的实验.

2.2 研究工具

2.2.1 学习动机量表

本研究对学习动机的评定采用的是《学习动机诊断测验问卷》,该测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在1991年主持修订的,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整个测验在不同被试群体中获得的分半信度在0.83-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79-0.86之间,并具有良好的效度,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一个有关学习动机的量表,并得到广泛应用.[4]

2.2.2 祖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本研究所使用的祖父母教养行为问卷,是由父母行为问卷修订而来.PBR问卷时儿童报告父母行为问卷的简化版.PBR问卷包含两个维度:养育和心理压力.养育分量表测查父母对儿童的温暖、关心和爱护,总计l2题;心理压力分量表测查父母对儿童所施加的心理压力,总计10题.PBR量表中的养育分量表与CRPBI中的接受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2,其心理压力分量表与CRPBR中的心理控制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4.[5]

2.3 施测过程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收集有关儿童学习动机的数据.然后,让儿童将其祖父母教养问卷带回家,由其中一位(外)祖父母填写.(外)祖父母填写好后由儿童带回学校,由主试收回.将收回的数据进行整理,剔除不合格的问卷,整理出合格的问卷,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城乡隔代教育方式的一般情况

经过对总体数据进行频率分析,得出隔代教育多出现在农村,这也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其中城市所占比例为39.3%,农村的隔代情况所占42.1%.

表1 城镇和乡村隔代与非隔代情况的比较

表2 城乡隔代教育下得学习动机差异

3.2 城乡隔代教育小学生学习动机情况

对城乡的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隔代因素方面做t检验,总体看来,隔代教育下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普遍低于非隔代教育的,但差异不显著(t=-1.493,p=0.137).进一步对隔代教育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城乡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小学生在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和社会生活场面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具体见表3

表3 学习动机各因子与隔代教育方式因子的相关分析

3.3 城乡隔代教育与小学生学习动机相关分析

对隔代教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动机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隔代教育方式中心理压力因子与学习动机各因子存在着负相关,其中与自己责任性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隔代教育方式中的养育因子与知识学习场面动机、运动场面动机、社会生活场面动机及促进紧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体结果见表3.

4 讨论

4.1 城乡隔代教育方式的一般特点的讨论

本研究以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为被试分析了其隔代教育方式的基本特点.研究发现,隔代教育方式在养育和心理压力两个维度方面上,其养育因子显然高于其心理压力的得分,即可以说祖父母在教养孙子女的过程中,对儿童更多地是采取一种温暖、关心和爱护的方式,而对儿童的管束和要求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隔代教育“重养轻教”的特点,具体见表1.由于我国近年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这就使得更多的祖父母愿意将关爱倾注到唯一的孙子女身上,其实这也符合我国隔代教育的基本传统,即在我国祖父母通常会对孙子女表现出“隔辈亲”的特点,而本研究的结果正是对这一教养特点的又一次体现.

4.2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讨论

通过城乡两所学校的对比,我们发现了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各方面的得分低于以城市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学习动机结果,这就表明在农村中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于城市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即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总体的水平较低.由表2可见,在知识学习、技能和社会生活场面动机上差异显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城乡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生活在现代化城市的人,教育资源丰富且受到长辈等的文化熏陶,大都能清楚地意识到了其掌握知识的多少与其未来的前途地位紧密相关,其教育意识强烈,对知识的学习要求更高,并且力求上进的社会文化氛围较为浓厚.而在知识学习以外,更追求全面素质的发展,由于家庭条件的相对宽裕和文化环境的支持,其课余生活中的内容比较丰富.反观农村,情况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在较偏远地区,随遇而安以及顺其自然的社会心理还尤为突出,尚缺乏强烈的教育意识和学习的紧要性.并且仍然存在家庭困难无法继续接受教育的情况.而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式的严峻也使得一些农村家长指望孩子上大学后找到一份体面而高薪工作的希望渐渐落空,在教育上可能产生一种懈怠及忽视的心理.

4.3 城乡隔代教育与小学生学习动机关系的讨论

由于我国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系之中,所以城乡之间不仅在社会经济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文化环境、行为方式、认知习惯、风俗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背景、职业背景、家长的教养方式、家长的行为习惯、价值观等等都会对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是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隔代教育方式中心理压力因子与学习动机各因子存在着负相关,其中与自己责任性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隔代教育方式中的养育因子与知识学习场面动机、运动场面动机、社会生活场面动机及促进紧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体见表3.这表明祖父母对孩子更多地采取信任、鼓励、关心、爱护的方式,这会使孩子更多的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因为在隔代教育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父母长期的忙碌或其他因素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少,长期以往容易变得敏感孤僻,这时祖父母的教养方式尤为重要.这种爱护宽松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动机能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相反,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管束、控制,可能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渐渐偏离祖父母对他们的期待,从而对学习可能会产生厌恶、排斥的不良心理,形成不正确的归因方式.

5 结论

(1)隔代教育多出现在农村,且隔代教育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低于非隔代教育下的动机水平,但是差异不显著.

(2)城乡隔代教育中,城市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儿童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农村隔代教育下的儿童的动机水平,尤其在知识学习、技能和社会生活这几方面较为显著.

(3)祖父母的信任、鼓励、关心、爱护,有利于儿童学习动机的正向发展;祖父母的忽视、控制、过分约束会使儿童的学习动机朝向负面发展.

〔1〕段飞燕、李静.近十年来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2〕雷宁.家长及隔代教养者对2-4岁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14.

〔3〕陈艺瑕.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2.

〔4〕陈艺瑕.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25.

〔5〕裴丽颖.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25.

G442

A

1673-260X(2013)12-0180-03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DBA120181)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祖父母隔代教养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教养方程式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