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优教”教学策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02 08:41张维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性蜡烛教学内容

张维娅

我国的中学教育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而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虽然已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是逃不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操纵,注意力仍集中在与考试、分数密切相关的认知方面,特别是一些理科学科,情感目标的落实更是少之甚少。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结果恶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以积极的情感去渲染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以情优教”教学策略体系概述

“以情优教”的内涵就是在教学中从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着手,既充分考虑前者,又高度重视后者,通过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改善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具体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四个角度着手进行情感性处理。

1.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该策略从情感维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特定的组织加工,使其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尽量发挥其积极的一面。虽然教学内容受限于教学大纲,但教师在面对自己不同的学生施教时,应视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修改、组织及补充,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具体可采用下列策略:认知匹配策略、形式匹配策略、超出预期策略、发掘情感策略。

2.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该策略是从情感维度上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为学校课堂教学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一种较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对全班学生进行编排重组。这种重组能促使教师运用各种情感因素,纠正传统的因忽视情感因素导致教学形式僵化的现状,具体策略有:角色转换策略、灵活分组策略、表情调控策略、张弛调节策略。

3.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教师从情感维度出发,通过情感上的影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认知反馈做出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通过恰当的评价,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期望,可以更好地加深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增强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根据教师的教学反馈信息判断自己的行为效果,并对自己的行为活动作出调整和控制。具体策略有:主体性评价策略、象征性评价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积极性评价策略。

4.教学环境的情感性处理策略。从情感的维度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环境变得有助于其中的受教育者产生作用者所期望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行为的相应变化。具体策略有:良性积累策略、竞争互助策略、期待激励策略、典型影响策略、创设氛围策略。

二、“以情优教”教学策略的实施示例

1.利用科学史进行情感性处理策略与教学片断设计。将科学史融入教学中,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仿照科学家曾经历过的研究途径也可以了解科学家当时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提出问题的,为了追求真理克服了怎样的困难,使学生受到熏陶,培养优秀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科学史资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意义。

设计1:在元素的教学中,为了使初中学生对那些抽象的内容产生兴趣,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奋斗史,采用赋予情感策略和诱发情感策略,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通过介绍居里夫妇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元素镭的发现过程,与此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愿意成为他们的助手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吗?”在这样的提问中,学生作为一个角色进入到居里夫妇的工作情景中,不仅充分体会到居里夫妇工作条件的极端艰苦,感受他们超常的毅力,也能理解科学研究的严密性,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设计1:二氧化碳的性质

2.利用实验进行情感性处理与教学片断设计。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让实验中所产生的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产生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对科学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合理的分组,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设计2:蜡烛燃烧中的科学(超出预期策略、灵活分组策略、竞争互助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积极性评价策略、主体性评价策略)

学生活动:

A:上跃的火焰——点燃一根蜡烛,有目标地把燃烧着的蜡烛火苗吹灭,然后迅速把点燃的火柴放到蜡芯旁(白烟)

B:壁炉效应——把长玻璃管垂直放到长香薰蜡烛的火焰上面,然后慢慢地往下放直到快接近到蜡为止。一旦蜡烛的火焰拉长就不要再动了。该过程反复多次。

C:用二氧化碳熄灭蜡烛1——用少量的水(2-3cm高)把一片泡腾片溶解在一个扁平的玻璃杯中,把点燃的香薰蜡烛放到另一个扁平的玻璃杯中,等泡腾片溶解一半时,把杯子中的“气体”倒到放有香薰蜡烛的杯子里。用二氧化碳熄灭蜡烛2——点燃的两根香薰蜡烛(一长一短)放到桌面上,把一个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3.利用STS进行情感性处理与教学片断设计。设计1:利用社会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诱发情感策略。在讲授环境污染时,利用教材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世界上的公害事件和我们身边的各种污染,带领学生参观我市的污水处理厂,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与化学物质有关的社会事件,如“假酒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毒豆芽”等等,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已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方面。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学习科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用它来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2:利用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灵活分组策略、积极性评价策略、角色转换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学校及周边工厂的灭火设备和灭火器的种类;在学习《身边的有机物》时,让三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爱表现的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整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的案例,并由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向班上同学汇报。

设计3: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影响——发掘情感策略、形式匹配策略、认知匹配策略。在学习中,利用新闻热点来引出课题,如“限塑令”、“酒驾的检测”、“飞船的发射”、“假奶粉事件”、“新能源的开发”、“地沟油”等,很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以情优教”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科情感,激发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形成了“学乐、乐学”的良性循环,使情知互促,情知并茂,最终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师生关系也得到改善,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少了冷漠,多了热情;少了争执,多了宽容。课堂上,大家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相互交流;课堂外,大家互相关心,和睦相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达到了最佳状态。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杨岚.我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C].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07,(8)

猜你喜欢
情感性蜡烛教学内容
浇不灭的蜡烛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语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