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文冠果种仁中总皂苷

2013-08-07 09:14王清亭王晓东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种仁样液文冠果

王清亭,王晓东,赵 兵

(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Xanthoceras),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是传统木本油料树种,种仁含油率为55%~66%[1]。其种仁除油脂可作食用及生产生物柴油以外,油渣中含有皂苷类物质,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抗癌[2]、治疗遗尿症[3]、抑制HIV蛋白酶[4]、改善学习记忆功能[5]的效果,可开发成为改善智力的药物。文冠果皂苷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复杂,含量少,在种仁中的含量低于油脂和蛋白,在0.5%~2%之间[6-7],这些因素加大了皂苷提取和纯化的难度。皂苷类化合物纯化多采用溶剂萃取法或硅胶柱层析法[8],但萃取法消耗大量有机溶剂,硅胶吸附层析法对原料预处理要求高且成本高,而大孔树脂分离法近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9-11],具有化学稳定性高、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可重复利用、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目前,未见有利用大孔树脂对文冠果种仁残渣中皂苷进行分离纯化的研究,本文研究了皂苷在几种常用树脂下的吸附解吸性能,选择适合于文冠果种仁皂苷的树脂,考察了所选树脂下主要因素对吸附解吸效果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文冠果种子 陕西省志丹县;齐墩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AB-8、ADS-7、D113、HPD-400A、NKA、HPD-722、D101、HPD-100树脂 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860021树脂 山东鲁抗树脂分厂;无水乙醇、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等 均为分析纯;

280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中国UNIC公司;HZQ-QG恒温振荡器 中国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FE-20精密pH酸度计 瑞士Mettler Toledo;玻璃层析柱 北京金志业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文冠果皂苷粗提液的制备[12]将文冠果种子人工破壳,取种仁干燥、粉碎均匀,用石油醚按1∶20的固液比,70℃下加热回流提取油脂三次,提取液真空抽滤后,脱脂物放60℃烘箱烘干至恒重,得到脱脂粉,再用此脱脂粉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真空抽滤,得滤液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皂苷粗提物浸膏,用去离子水复溶作为皂苷粗提液。

1.2.2 大孔树脂预处理 实验选取了文献中常用的树脂,包括D101、AB-8、HPD系列以及其他几种树脂。取树脂适量置于三角瓶中,在30℃恒温振荡箱中,用无水乙醇浸泡12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无醇味,再用5%的盐酸溶液浸泡3h,然后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再用5%的NaOH溶液浸泡3h,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备用。

表1 不同树脂的性能参数Table 1 The physical chracters of macroporous resins

1.2.3 总皂苷含量的测定[13]准确吸取新配制的1.0mg/mL的齐墩果酸标准溶液0、20、40、60、80、100、120μL,分别加入6支干燥具塞试管中,沸水浴挥干甲醇,各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mL,高氯酸0.8mL,于60℃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流水冷却5min,加冰醋酸5mL,摇匀,在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三次平行重复,以三次吸光度的平均值A为纵坐标,齐墩果酸标准品含量C(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7.7623C-0.0172,R2=0.9977。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处理样品,根据所得回归方程计算样品中总皂苷含量。

蛋白质测定采用Bradford法[14],糖类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15]。

1.2.4 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的测定 取已处理好的树脂各10mL,精密移取样品液25mL,置100mL锥形瓶中,摇匀,把锥形瓶置于30℃,转速为60r/min的恒温振荡器进行吸附,静置12h。精密吸取上层液0.1mL,测得吸光度A值并计算静态吸附量。

式中,C0、C分别代表上样液中(吸附前)总皂苷的浓度和吸附后样液中总皂苷的浓度(mg/mL);V代表样液体积;Vs代表树脂体积。

1.2.4.1 树脂静态解吸性能的比较 分别将上述充分吸附了总皂苷的树脂滤出,于滤纸上吸干样液,精密加入70%的乙醇100mL于锥形瓶中,60r/min振摇4h,静置后,精密吸取上层液0.1mL,测定洗脱液中总皂苷的含量。分别计算吸附量、吸附率、解吸率、皂苷含量,解析率和皂苷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1、C分别代表解吸液中和吸附后样液中总皂苷的浓度(mg/mL);C0代表样液浓度;V代表样液体积;C测、V测分别代表测定浓度和体积;M代表测定固形物质量。

1.2.4.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 取筛选过的预处理过的大孔树脂5.0mL,置于100mL三角锥形瓶中,加入总皂苷浓度0.6mg/mL提取液20.0mL,分别在室温条件下吸附0、1.0、2.0、3.0、4.0、5.0h 后吸取0.1mL上层清液,测定吸附量,绘制静态吸附曲线。

1.2.5 动态吸附实验 用筛选出的大孔树脂进行湿法装柱,分别考察上样流速、上样液pH、上样量等因素,分别在不同上样量、上样液pH(3.5~7.5)、上样流速(0.5~4mL/min)条件下收集各流出液,测定皂苷的吸附量,以吸附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吸附条件。

1.2.6 动态解吸实验 包括洗脱剂浓度及其体积的选择,洗脱曲线的绘制。

将上样液pH调至4.5上柱(柱体积15mL,径高比1∶5),上样流速0.5~1mL/min,先用一定体积蒸馏水洗脱,然后用50%和70%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分管收集洗脱液,测定其中总皂苷的浓度,确定最佳的洗脱过程。

1.2.7 清除亚硝酸盐活性实验 采用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16]。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脂静态吸附性能的比较

图1 不同树脂吸附能力比较Fig.1 Adsorption capacity of 8 macroporous resins on saponin from seed kernel of X. sorbifolia

本实验测定了8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树脂对文冠果皂苷的吸附解吸性能。由图1看出,吸附量较高的树脂是NKA、ADS-7、860021树脂,这三种树脂有着不同的极性,但其吸附量比较接近,可见树脂的极性对文冠果皂苷的吸附效果并无较大影响。实验过程中发现NKA树脂装柱上样后,流速太慢,洗脱峰杂,没有明显目标产物峰,并不适合于生产制备。

而ADS-7树脂是双功能吸附树脂,具有优良脱色功能,实验中的提取液呈现浅黄色,而皂苷本身并无紫外吸收,由于带有不同功能基,不是靠单一的物理吸附进行吸附,而由不同作用吸附的物质可用不同的洗脱剂分别洗脱[17],因此可用于分离不同的物质。

2.1.1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由图2可知,大孔树脂ADS-7对皂苷的吸附在1h左右基本吸附平衡,2h后吸附量基本不再变化,860021树脂在2h后才达平衡,也说明ADS-7树脂对文冠果总皂苷的吸附为快吸附,此树脂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18]。因此,综合考虑,后续实验采用ADS-7树脂作为纯化文冠果皂苷的树脂。

图2 ADS-7和860021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Fig.2 Dynamic curves for static adsorption of total saponin on resin ADS-7 and 860021

2.1.2 上样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由图3得出,随着上样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先增加后减少。低浓度时,选择性低,比较耗时;高浓度时,由于表面吸附分子过多,阻碍了其他分子进入树脂内部,导致吸附率下降,而且浓度较高时容易堵塞树脂柱,为后续的洗脱及树脂的再生造成困难,因此浓度太低或高都不合适。因此,上样浓度选择为0.6mg/mL。

图3 上样浓度对吸附的影响Fig.3 Effect of stock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2.1.3 上样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不同pH下的吸附效果如图4。文冠果皂苷因结构上羟基的存在显示出一定的酸性特征,因此,弱酸性条件下,皂苷结构多以分子形式存在,更易借助氢键及范德华力发生吸附。而强酸条件下,皂苷中糖苷键会发生水解,强碱条件下,皂苷会以离子形式存在,不利于吸附。结果显示,上样液pH在4.5附近时,吸附率达到最大,而且,实验过程中调节pH,可以看到明显的混浊现象出现,这是由于pH接近了杂质蛋白的等电点的缘故,导致蛋白质析出。因此后续实验,将pH调至4.5后再上柱。

图4 上样液不同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4 Effect of pH values on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2.2 动态吸附及解吸

2.2.1 吸附及解吸流速的确定 在大孔树脂纯化过程中,上柱流速是影响树脂动态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实验结果图5可知,随着上样流速的增大,树脂的吸附量降低,虽然下降幅度不大,但是流速过快,不利于皂苷充分吸附到树脂内表面,流速过慢,又会延长吸附时间,降低效率。综合考虑,吸附流速控制在1mL/min,即4BV/h左右,洗脱流速也是如此。

图5 流速对吸附及解吸效果的影响Fig.5 Effect of flow rate 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fficiency

2.2.2 动态解吸条件的确定

2.2.2.1 解吸剂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考虑到溶剂毒性以及易于回收和后处理等因素,以乙醇溶液作为解吸溶剂。乙醇溶液浓度从两方面影响有效成分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一方面,乙醇浓度不同,极性不同,影响有效成分和大孔吸附树脂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另一方面,乙醇浓度不同,影响有效成分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解吸作用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果如图6所示,解吸率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乙醇体积分数在70%开始,再增大浓度,洗脱量变化不大,还有所下降,这表明70%的醇溶液接近文冠果皂苷的极性,解析效果佳,因此上柱洗脱采用70%乙醇溶液作为皂苷的主要洗脱剂。

图6 不同解吸剂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Fig.6 Effect of different ethanol concentrations on desorption efficiency

2.2.2.2 洗脱过程考察 以4BV/h流速解吸,分段收集流出液,测定总皂苷浓度,50%以上乙醇浓度洗脱率较高,静态洗脱过程不完全代表洗脱效果,因此着重考察了50%乙醇浓度和70%乙醇浓度的动态洗脱过程,以解吸液中皂苷质量浓度对洗脱体积作曲线,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水洗体积的确定Fig.7 Determination of volume of eluting distilled water

图8 50%和70%乙醇洗脱曲线比较Fig.8 Dynamic elution curves of saponin by 50% and 70% ethanol

种仁提取物主要包含蛋白质,糖类物质等,水洗量大致可以由检测这两种物质确定。由图7可看出,2BV的水洗过程基本洗脱未被吸附的以及易被水洗脱的物质。由图8可得,50%乙醇浓度比70%乙醇浓度洗脱峰出现晚,且峰值明显低于70%醇浓度。由此确定,用70%乙醇浓度洗脱,收集前3BV的洗脱液。

因此,确定洗脱顺序为:先用2BV的去离子水,然后用3BV的70%乙醇溶液洗脱,含量在32.2%±2.2%。

2.2.2.3 洗脱过程的改进 通常情况下洗脱剂极性越小,其洗脱能力越强,一般先用蒸馏水洗脱,再用浓度逐渐增高的乙醇、甲醇洗脱。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会随着水流先下,极性小的物质后下。对于有些物质还可以用不同浓度的酸、碱液结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

实验对于70%乙醇洗脱剂的不同pH进行考察,发现不同pH下并无明显差异(图9)。

图9 不同pH对解吸效果的影响Fig.9 Effect of pH values on the desorption efficiency

ADS-7树脂对于皂苷的吸附率较高,但是解吸率不高,可能原因是:ADS-7树脂是极性树脂,兼具表面吸附和基团交换的功能,对多羟基的皂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树脂本身具有一定碱性,可以与多羟基文冠果皂苷形成离子键,两种作用导致吸附力强[19]。但是由图9可知,改变pH,并未明显改变其解吸率。因此,离子键在此并非主导作用,考虑表面吸附是主导,在70%乙醇解吸基础上,再用90%乙醇进行解吸,考察该过程解吸效果,如图10所示。

图10 70%乙醇洗脱后再用90%乙醇洗脱效果Fig.10 The results of elution with 90% ethanol following 70% ethanol

图10中,前3BV洗脱液为70%乙醇,后3BV为90%乙醇,总解吸率达95.8%。

最终洗脱顺序定确定为:先用2BV的去离子水,然后用3BV的70%乙醇溶液洗脱,再用2BV的90%乙醇洗脱。

2.2.3 与正丁醇直接萃取产物含量的比较 取上样液20mL,用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三次[20],合并萃取液,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复溶萃取物,干燥箱烘干称重,甲醇复溶后,测定皂苷含量,计算皂苷含量。

表2 树脂纯化法与正丁醇萃取法含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in purifying method and butanol extraction method

由表2可以看出,提取液直接上大孔树脂纯化,比常用的正丁醇萃取所得含量高出一倍以上。

2.3 亚硝酸盐清除活性

亚硝酸盐可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还可与次级胺结合形成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也会引起多种器官的恶性肿瘤。正常情况下,直接从食物中摄入的亚硝胺极少,但形成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却大量存在于食物中,亚硝酸盐与仲胺在人和动物体内均能合成亚硝胺,因此,清除体内亚硝酸盐是防癌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图11可知,文冠果种仁脱脂粉提取液纯化物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5mg/mL时清除率可达60%,IC50值在3mg/mL。而纯化物较原提取物的清除活性增加3倍,与纯化倍数对应,表明是皂苷类物质对清除亚硝酸离子起作用。

图11 提取物对清除亚硝酸盐活性效果Fig.11 Nitrite scavenging ratios of extract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3 结论

3.1 由8种常用于皂苷纯化的树脂AB-8、ADS-7、860021、HPD-400A、NKA、HPD-722、D101、HPD-100中筛选出ADS-7树脂,对于文冠果皂苷吸附能力好,选择性高,适合于文冠果皂苷的纯化。该皂苷在ADS-7树脂上平衡时间为1h,上样液pH为4.5,吸附能力最强。

3.2 动态吸附解吸过程中,在提取液皂苷浓度为0.6mg/mL下,吸附和解吸上样流速均确定为4BV/h,洗脱时,先用2BV的去离子水,然后用3BV的70%乙醇溶液洗脱,再用2BV的90%乙醇解吸,解吸率达95.8%,并且含量达到32.2%±2.2%,是纯化前的5.4倍,是正丁醇萃取的2.2倍。

3.3 实验还对提取液及纯化物做了初步的体外活性实验,证明文冠果种仁脱脂粉提取纯化物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5mg/mL时清除率可达60%以上,IC50值在3mg/mL左右,因此可以减少亚硝酸盐导致癌症的几率。而纯化物较原提取物的清除活性增加3倍左右,与纯化倍数对应,表明是皂苷类物质对清除亚硝酸离子起作用。

[1] 杨建民,黄万荣. 经济林栽培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30-334.

[2] 王红斗,韦业成,郭煜,等. 文冠果种仁及其油的化学成分[J]. 植物学报,1981,23(4):331-333.

[3] 黄玉广,乔荣群,赵军. 文冠果营养及综合加工[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73-76.

[4] C M Ma,N Nakamura,M Hattori,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n HIV-1 protease of constituents from the wood of Xanthoceras Sorbifolia[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0,63(2):238-242.

[5] 孙静丽.文冠果皂甙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内胆碱酯酶和颌下腺内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6] 李欣,李宁,李铣,等. HPLC法测定文冠果各部位中文冠果皂苷E的含量[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3):211-214.

[7] 朱丹,胡群,李霞冰. 文冠果化学成分预试与综合利用的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1):69-71.

[8] Y Chen,T Takeda,Y Ogihara,et al.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2 major sapogenol and a prosapogenin from the fruits of Xanthoceras-Sorbifolia Bunge[J].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84,32(9):3378-3383.

[9] 孟宪军,朱力杰,李斌,等. 大孔树脂纯化北五味子藤茎中总三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339-342.

[10] 纵伟,夏文水,崔宝良.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大叶紫薇叶中总三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9):49-51.

[11] 马荣锴,王立升,黎铉海,等. 大孔树脂对菥蓂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分离特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3):96-99.

[12] Li Ji,Zu Yuan-Gang,Fu Yu-Jie,et al. 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of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defatted residue of yellow horn(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kernel and evaluation of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0,11(4):637-643.

[13] 李光勋,王力华,陈玮. 分光光度法测定文冠果壳总皂苷含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071-3072

[14] Bradf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 Biochem,1976,72(7):248-254.

[15] 张惟杰. 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6.

[16] 汪东风.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18.

[17] 史作清,施荣富,冯君谦. 一步法提取甜菊糖甙_ADS-7吸附树脂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1995(2):18-21.

[18] 何彦峰,杨仁明,胡娜,等.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枸杞总黄酮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274-278.

[19] 陶华明,朱全红,徐满才. ADS-7多功能吸附树脂制备高纯度丹酚酸B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2):113-116.

[20] Jingjing Liu,Bo Chen,Shouzhuo Yao.Simultaneous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in bioactive constituents in extract of Zizyphus jujuba var. sapinosa(Zizyphi spinosi semen)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J].Talanta,2007,71(2):668-675.

猜你喜欢
种仁样液文冠果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积累及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
基于层积的文冠果种子破除休眠研究
羽绒清洁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石莼多糖及其脱蛋白与降解产物的相关性能
文冠果的观花特性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
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工艺研究
蒽酮-硫酸法测定地笋多糖含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