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成效与启示

2013-08-10 03:28刘秀斌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示范片示范户创建活动

刘秀斌

(福建省闽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350800)

闽清县位于福州市西北部,20世纪90年代水稻种植面积达2.27万hm2,由于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致使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仅1.21万hm2,减少了近50%。因此,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对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非常必要。2009年闽清县被农业部列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县,根据农业部和福建省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高产、增效益为核心,落实关键增产措施,提升集成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机械化生产方式,2010年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现将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总结如下。

1 主要成效

闽清县高产创建活动在水稻主产区的省璜、塔庄、坂东、白樟、东桥、下祝等6个乡镇进行,共52个村,参与农户4110户,共建立示范片6个,面积4147.3 hm2;到2012年,万亩片个数从1个增为2个,高产创建面积达1353.3 hm2。

1.1 示范片增产增效

示范片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594 kg,4年共增产粮食1493 t,直接经济效益400万元。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有效带动全县中稻增产,每667 m2产量从2008年的432 kg提高到2012年的475 kg,年均增幅2.5%,间接带动效益十分显著。2011年对省璜镇省汾村20个示范户与10个非示范户种植效益调查统计,结果(表1)表明:中稻种植示范户比非示范户平均每667 m2纯收入增加247元,工值增4元;再生稻示范户比非示范户平均每667 m2纯收入增334元,工值增64元,高产创建活动效益显著。

1.2 提升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送技术下乡,开展技术培训和观摩交流等活动,4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会70期,培训种粮农民3940人次,交流观摩23场,参加人员866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33万份,示范区农民水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优良品种、精量栽培技术、育秧技术、增加基本苗技术、畦栽沟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等。

表1 示范户与非示范户水稻种植效益调查统计

1.3 促进粮食生产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机制,组织成立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高了粮食生产组织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如东桥镇成立绿丰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下祝乡成立好多收农业合作社,省璜镇成立山汾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病虫害全程统防统治和阶段性统防统治,统一施用催芽肥、齐苗肥、钾肥等服务;引进联合收割机和电动式、动力式等机动喷雾器,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建立省级中稻苗情观察点和大田生产调查点,为及时准确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4 打造科技兴农服务平台,强化农技队伍建设

以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为平台,以项目为依托,基层农技人员有项目、有试验示范基地、有推广手段,既为农民传送科学种田知识,又提高了自身服务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增强基层农技队伍业务素质,凝聚农技推广活力,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 高产创建活动主要措施

2.1 健全县乡两级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责任人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承担示范区建设任务的6个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县乡领导小组下设专家技术小组,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创建重点突出,措施切实可行,确保人员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

2.2 完善高产创建示范工作责任制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实行领导负责制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由分管县长负总责,县农业局长具体抓,县农技站集中力量抓落实,县高产创建活动技术专家组负责制定细化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协作攻关,开展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在关键农事季节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实现万亩区有首席专家、千亩片有技术专家、百亩方有责任技术人员的高产创建要求。

2.3 着力推进水稻生产专业化服务

组织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队,配备机动喷雾器,建立病虫害测报点,提供统一病虫测报,开展统一水管、统一化学除草、统一防治病虫害、全程机械化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展示示范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让农民看到并体会水稻专业化生产的优越性,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向发展。

2.4 强化媒体宣传和现场观摩活动

发挥传媒的宣传作用,营造高产创建的良好氛围。一是利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加大对高产创建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的宣传;二是应用传统宣传手段,在示范村统一建立宣传墙报,做到一村一栏;三是规范示范区标示牌,介绍高产创建的措施,用通俗易懂语言让农民直观地掌握技术要点;四是通过建立示范片、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分季节、分对象开展现场观摩,真正把示范片办成新技术展示样板、农民学科学的课堂。

2.5 加强技术培训

以县高产创建技术专家服务组为主,组织相关人员经常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在关键农事季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县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站等农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新技术培训班,统一编印《闽清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主推技术》等技术资料、明白卡、口袋书等发放给农户,并负责培训乡村农技员和核心示范户,实现科技入户率100%。

2.6 落实关键技术推广措施

2.6.1 建立水稻高产“五新”示范片 每年每片建立6.7 hm2展示田,分5个展示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和新机械展示。

2.6.2 建立超级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示范片 在省璜镇省汾片和前峰片建立“超级稻+再生稻”千亩示范片2个,在省璜镇省汾村、建功村、东桥官圳村建立百亩示范片3个,示范片实施田间操作五统一,即统一时间浸种催芽,确保早播;统一水管措施,确保按时烤田和后期湿润灌溉;统一病虫测报,防治“三虫两病”;统一施用催芽肥;统一施用齐苗肥。

2.6.3 建立超级稻高产示范片 建立以花优63、甬优6号为主高产创建示范片,抓好精量播种、早播适龄、宽行稀植、浅水灌溉、湿润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推广超高产栽培技术。

2.6.4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 依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制定氮磷钾配比方案,并与肥料生产厂家配合生产水稻测配方专用肥,在示范片中推广,开展水稻“3414”配方施肥试验、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水稻专用肥试验、水稻基蘖肥不同比例施肥效果试验,建立各种施肥效果的简比田、示范田,让农民掌握不同类型的科学施肥方法,优化施肥技术,提高施肥效益。

2.6.5 建立统防统治示范片 在完善中稻病虫测报点建设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采取财政补贴和农户分担部分费用的方式,建立统防统治示范区。在东桥镇建立33.3 hm2病虫害全程承包统防统治示范片,省璜镇省汾村建立20 hm2病虫害全程承包统防统治示范片,下祝乡三洋村建立10 hm2病虫害阶段性统防统治示范片,白樟镇白洋村开展33.3 hm2甬优6号稻曲病统防统治。力争示范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产量比非示范区增加3%以上,受服务农民满意。

2.6.6 建立机械化展示生产示范片 展示推广机械化生产,主要是机耕、机防、机收,在示范区引进洋马联合收割机和电动式、动力式等机动喷雾器等,减轻人工劳动,着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

2.6.7 建立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示范片 在示范片中重点推广再生稻、机收再生稻、直播稻、抛秧等轻简栽培技术。

3 经验与启示

3.1 行政推动是前提

高产创建面对的是千家万户,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高产创建活动,没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仅靠农业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成立以分管县长为责任人的县政府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才能有力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3.2 集成项目是保障

县农业局协调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等部门技术力量,整合良种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项目资源,向高产创建项目区倾斜,集中力量落实高产创建关键技术,为示范片统一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提供资金和技术力量支撑。

3.3 发挥大户优势是关键

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参加高产创建。依托种粮大户,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具有推广面积大、措施到位、工作量小的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强化督导是推动力

组织开展对高产创建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走访农户、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交流高产创建的做法、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对促进高产创建工作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示范片示范户创建活动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丹霞彩虹”成为新农村名片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