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为例

2013-08-15 00:52张新孔
运动 2013年14期
关键词:课外思想专业

张新孔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为例,研究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相关专著,查阅与本题相关的资料,最后选出优秀文献作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学院2012级138名新生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与资料,发放问卷138份,收回138份,问卷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对体育实践能力的认识

体育实践能力是一个参与运动实践的个体多种能力的体现,即技、战术能力,组织能力,裁判能力等。结合全民健身以及终身体育的开展,体育实践的能力将是一个多元素,多指向性的概念和含义,如何理解,只有在运动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的联系性,才能提高体育的实践能力,体育实践能力由从事运动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4个方面构成。上述4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刚刚入学的大一级体教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心里对体育将还是中学时期的跑跑跳跳、玩玩耍耍,对体育的内涵缺乏真正认识和理解,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正确的体育观,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过程、阶段。

3 对学院体教大一级学生体育基础的分析

学院2012级本、专科招收142名新生,本科104名,专科38名,经了解他(她)们参加高考时的术科成绩绝大多数在80分以上,其中有部分学生考出90多分的好成绩,这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1 参加体育专业考试的心理准备

在138名学生中,多数同学有着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他(她)们边学习边积极参与体育高考项目的训练,这方面运动能力的基础较好,为今后在校专业课的学习和开展运动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参加体育专业考试的心理动机

在了解138名学生中,用“热爱体育专业”和“达到升学目的”来了解他(她)们的高考动机。据统计,70%的学生是因为热爱体育教育专业来学习本专业的,30%的学生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报考体育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动机,在同一个专业学习,这将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提出不同的思考内容。

4 正解引导,提高专业技能

从高考的心理动机看,有70%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和热爱体教专业考取乐山师院体育学院的,他(她)们有着较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对学习专业知识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线的专业教师,需要用宏观的专业思想引领学生拓宽专业视野,用扎实的专业术语和实践技能,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可拓展专业技能。针对专业知识来说,教师如一面镜子,能照明自己,也可反射别人,教师的表现重在反射别人,这种光环是一种力大无穷的力量,牢固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又是教师和知识的传承人,获得牢固的专业知识是第一要素,为此教师在思想领域里要用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意识,来引导学生,为学生指明专业方向。

5 良性疏导,提升专业思想

5.1 在138名学生中有42名学生是以能考上大学为目的,分析他们的考试动机是给家长和社会的一个交待,这些学生的文化课较好,但又不很理想,担心报考其它专业没胜算,只能通过短时间训练考体育专业的那几个项目,在训练中还以抓紧复习文化课为主,一旦有可能的话还要报考其他专业,放弃体育专业。

5.2 42名学生中他们的思想动机是随机的,他们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需要有一段良性的疏导过程,需要有专业思想的积极要素参与,才可很好地巩固其专业思想,只有奠定了专业思想,才能牢固了专业思想的基础。

5.3 体育专业教师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引领人,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认识程度和提高他们的认识觉悟,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本专业的宣传者,更是专业视野的拓展者,为此每个教学一线的教师既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提升热爱本专业的觉悟,又要在运动实践中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技能。

6 促进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6.1 提升学生们对体育素质的理解

体育素质包括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终身体育能力4个方面,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增强,是体教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将会获得提高,放松了这一环节的管理,将导致学生们学习无目标,实践无内容,发展无方向。

6.2 导向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对接

理论性和说服性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理论上渗透,能够加深对较复杂的身体运动本质上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体育教学过程,反映的是理性内涵,突出的是实践整体,把握了教学方向,使学生们形成一个理论的烙印,再到实践中加以体会,从中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联系,它反映了体育教学的“技艺性”特点,在熟练中加以巩固,在巩固中加以完善。

6.3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堂体育教学实践与课外运动实践的结合是提高体育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的是正确引导,良性指导,根据专业,结合教法,采用针对性的诱导和辅助性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动作在体育实践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课外身体运动的练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向课外从事体育实践的延伸过程,所以课内学习的动作技术必须通过课余时间加以巩固,这是提高体育大学生们体育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另外,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学生要有自觉积极参与课外体育的实践过程;其次,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给学生留课外作业,督促学生把学过的体育知识加以强化,为今后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7 结束语

对于体育大学生在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能”,强调的是“专”,只有“能与专”的结合,才可展示好“体育实践能力”。另外,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教学空间、社会空间加以强化和巩固,在社会空间这一环节里与相关的社区、社会体育团,还有相关的体育竞技场所,形成有机的联系。校方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有利环境,教师带队指导,促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参加一些竞赛活动、裁判工作以及观赏一些体育表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体育的实践能力”。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周丽君.我国大学体育文化演变的解释性模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课外思想专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思想与“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部分专业介绍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