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体会

2013-08-15 00:44马武开姚血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风湿专科临床

梁 江 马武开 姚血明 安 阳 徐 晖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1)

中医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体会

梁 江 马武开 姚血明 安 阳 徐 晖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1)

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我教学团队对我风湿免疫科病房条件、我校师生情况、中医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整合病房资源服务于教学三方面作了努力改进与尝试,使临床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中医;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教学

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鲜见,但很多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医学生对这类疾病了解甚少,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风湿免疫专科建设起步较晚,很多医学院校直属医院的临床带教经验不足。我科系贵州省规模最大的风湿免疫专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肩负贵阳中医学院各院系本、专科学生的教学任务,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致力于“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作了努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汇报如下,敬请同道指正。

1 现状分析

1.1病房条件我科病床65张,省内外有大量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风湿免性疾病患者前来就医,年平均出院人次1100人左右,科室注重发扬传统中医优势与特色,开展针灸、磁疗、穴位注射及中药苗药外治等多种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重视紧跟国内外风湿科发展脚步,引进了骨密度测定仪、偏光显微镜等先进诊疗设备,在建的中心免疫试验室进一步提高我科的临床诊疗精确性以及科研水平。

1.2师资力量我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中级讲师2名,讲师及助教各1名,其中博士学位者2名,硕士学位者5名,授课教师均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有着丰富的课堂以及临床带教经验,为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教学,我们还拟派青年教师进修影像学、关节B超等专项知识。

1.3学生我科主要负责贵阳中医学院中、西医内科学有关风湿免疫疾病的相关章节的教学工作,每学年负责3至5个本科班,1至2个专科班的课程,学生总数约500~600人,学生来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骨伤等临床学专业,就业方向也主要以省内医疗卫生单位为主,日常工作对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有较高要求,因此,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率,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核心任务。

2 教学经验

2.1突出中医特色

2.1.1了解中医中药在风湿病中的长处实际病房工作中,中医中药并非100%占据风湿病治疗的主导地位,这初上临床的中医院校学生深感疑惑,少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中医无用”的厌学情绪,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医中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优势和地位,对培养他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和信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常在课堂教学时就点明很多风湿免疫性疾病机制不明,单用中药或西药均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这一客观现实: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能缓解肿痛症状但不能完全阻断骨质破坏,而新兴的生物制剂作用于单一靶点能较快控制炎症、阻止进展性骨质破坏,但同样有增加感染、肿瘤的风险,治疗费也昂贵,而著名中草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均是抗炎止痛作用较强、起效快而肝肾毒副作用较小的抗风湿药,无论是传统中药复方汤剂还是现代提取物、有效成分对缓解患者关节肿痛均有确切疗效,是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前的“桥梁”药物的良好备选[1].。此外,各种抗风湿作用的免疫抑制剂可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而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往往出现“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等中医理论中的“阴虚”症候群,研究[2]显示六味地黄汤类方对减轻这类症状有良好效果;通过介绍以上临床上不鲜见的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中药“减毒增效”辅助治疗优势的印象,进一步鼓励他们敢于并乐于使用中医理法方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1.2树立中医多途径治疗的理念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口服中药一种途径。我们在临床带教中,不仅仅让学生尝试辨证、处方,更让他们参观、学习甚至体验中药熏洗、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培养他们多途径的临床思辨能力,这也是活跃学习气氛、培养他们对中医浓厚兴趣的理想方法之一。

2.2培养自学能力

2.2.1重视课前预习风湿病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在短暂的临床带教课时内,即使是按西医内科学课本上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也必须高度压缩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体征、重点诊疗知识的印象,我们会提前将带教内容提纲和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着重强调要复习的课堂内容,部分知识(如痛风的饮食禁忌)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疑难问题提前准备好,带着问题进入临床课堂,使学习更有主动性。此外,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有意教授学生病房纪律、规定和问诊的注意事项,这对保障临床带教的高效有序尤为重要。

2.2.2鼓励学生主动与患者交流医学生的学习最终是以服务于临床工作、解决患者疾苦为目的,因此,在学生最初接触临床的时候就鼓励他们正确、主动地与患者沟通,是很有必要的[3]。我们在课堂内容中适当穿插对于各种疾病的关键问诊技巧;在实际带教中,往往安排好体征典型、配合度好的患者,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分组问诊。其间带教老师或助教在旁起提示、解说作用,以确保问答围绕主诉以及言语不当引起的误会。许多患者也乐于“现身说法”,主动展示自己的病理体征(如皮疹、肿胀的关节),诉说自己服药治疗的感受,这些来自临床一线的真实信息往往让学生印象深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启蒙教育。

2.2.3适当拓展内容从临床应用来看,教材内容仅仅是基础知识,时常落后于专科专病指南的更新;而学生也不满足于局限于教材知识的“照本宣科”式教育,因此有必要在适当在临床带教时拓展专科疾病诊疗技术方面的新进展或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比如补充介绍临床上常用而课堂上少有提及的DAS28评分这一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可以引起学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进而让学生课后去了解“ACR20、ACR50”这些疗效评价标准,刺激他们主动学习。又如“类风湿患者因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时,怎样穿衣更省力?”这一问题对于病人有实际意义,我们就引用了日本医学家的相关知识[4]:患者适宜穿宽松,纽扣扣眼都较大的衣物,冬季羊毛套衫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双臂上举乏力受限,可将双肘关节置于桌上,这样穿脱套衫比较方便,让学生注意到临床工作往往要深入细节,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了简单的生活指导。

2.3整合病房资源服务教学

2.3.1积极筹建图文资料库在现代科技广泛应用服务于医疗工作的当今社会,影像学、超声学以及各种免疫技术延伸了中医风湿病专科的望诊的视野,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甚至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未病”的机会。然而相比西医院校,中医院校课时编排不足,学生解剖、影像学、免疫学基础薄弱,往往对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风湿病教学内容感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从典型病例入手,展现详细清晰的病理体征图片、影像学资料常常能帮助学生抓住特征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学查房讲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不能随时遇上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患者,我们将事先搜集的面部盘状红斑及口腔溃疡照片课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配以《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的论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立即化书本条例为具体形象,简单明白。从开科伊始我们就注意拍摄典型病例图片,搜集典型影像学资料并编辑整理成数据库、课件,输入便于携带的平板电脑,方便教学查房时放大、展示给学生讲解,其中不乏多次住院、资料详尽、病情有进展性变化的病例,这无疑是科研、教学的一大财富。我们还尝试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的视频采编过程,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鲜活的临床资料真正切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学要求。

2.3.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为加强医患沟通和科室宣传,我们建设了风湿科网站,在此基础上我们开辟了教学沟通平台,教师可以在此发布带教信息通知、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补充的知识内容、下载课件,双方可通过留言板解决疑难问题,受到学生好评。我们还计划将以后录制的教学视频上传在这一平台上,既供学生参考,也方便与教学同仁交流。

3 总结

中医风湿免疫专科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教学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在不长的教学探索实践中发现:在教师指导下增进学生与患者沟通、让他们明了中医中药的优势特色与适用范围,是树立中医学生临床信心的基础;重视临床带教内容的预习,利用好专科临床资源适当引申补充,以启发式、案例式教学为核心,是在短暂课时内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件乃至教材的编写制作过程中来,是推动教学相长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缪建春,蔡威黔.天然药物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29(7):872-875.

[2]李恩迪,蒋宁,周文霞,等.六味地黄汤及其不同组分对醋酸可的松致肾阴虚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C].第十一届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国,2010.

[3]张根明.谈中医本科生临床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光明中医,2012,19(3):51-52.

[4]吉野槙一,赵春辉.图解最新医学-风湿病[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3.051

:1672-2779(2013)-13-0074-03

杨 佳

2013-05-24)

猜你喜欢
风湿专科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举办诊疗规范研讨会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