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年制学生中医复杂性辨证思维培养的思考※

2013-08-15 00:44宋素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学制伤寒论中医学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中医七年制学生中医复杂性辨证思维培养的思考※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认为对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其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要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学习,开展原创思维研究,建立中医临床复杂性辨证思维体系,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学教育;中医复杂性辨证思维;理论探讨

我国自1991年建立中医长学制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1年。目前的中医长学制教育只有七年制一种,它的培养模式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已渐趋成熟,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但是,在探索发展过程中,目前中医学专业的七年制教育亦显现出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如在培养理念上,中医七年制教育强调“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尽管总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是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定位却不够明确,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由于课程体系较为庞杂,课程结构尚未达到“本硕融通”的要求,以及分段式教育模式时间安排的不尽合理,导致学生的临床技能并未达到预期水平,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不足,不能将中医教育的特色体现出来,未能发挥长学制教育的优势,达到中医长学制的教育目的[1]。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医七年制学生,使七年制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3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提出:“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的培养关键”。与会专家认为,中医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思维方法培养问题,提高中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特别要注重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2]。

中医临床思维[3]是中医师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病证及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形成决策、实施和验证,以探求疾病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应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善于开拓和扩展思路,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深思熟虑,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高度。有研究者提出七年制学生的临床复杂辨证思维能力较差是一个客观的现象,他们只知单一的典型病例,对疑难、复杂、有合并症、并发症的病例或涉及多学科的疾病则束手无策。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但仅是一般辨证思维而不是“复杂辨证思维”的培养。

“中医复杂辨证思维”[4]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姜建国教授提出,认为辨证论治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论治。一般性辨证论治,是指运用常识、常规、常法分析处理临床问题。以证的实质、病证关系研究为基础,以“证候规范化”为核心,现行的中医内外妇儿教科书就是典型的一般辨证论治。复杂性辨证论治,是指运用“复杂辨证论治思维”,如变法思维、恒动思维、相对性思维、整体性思维、联系性思维、比较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分析临床的疑难性问题,处理临床的复杂性疾病。《伤寒论》六经辨证是蕴含和体现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最好的辨证体系,复杂性辨证论治不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更高层次,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离开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将无从体现。当今社会复杂性疾病、疑难性疾病、体质性疾病以及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日趋增多,而中医又面临辨证论治精神逐渐丢弃、特色逐渐淡化的严峻形势,逼迫中医学者必须重温经典辨证论治理论,挖掘经典辨证体系中的精髓和规律,尤其是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核心的辨证思维特色,做到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有研究者[5]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包括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等有关温病学著作),是夹杂有大量医论的医案,甚至具备有医话的性质,是这些临床大家们的临证记录,包括了外感热病学和内伤杂病学,虽然涉及到了辨证理论、治疗方法、遣方用药以及预后护理等多个方面,但其重点在于认证方法和辨证思路上。所以,对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经典的学习,应该偏重于其中认证方法和辨证思路的挖掘和发展。《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寓意示人的是临床上切实可行的辨证方法和活泼的辨证思路。

因此,提高中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特别要注重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要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学习,开展原创思维研究,建立中医临床复杂性辨证思维体系,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1]焦楠.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2(6):30.

[2]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J].光明中医,2008,23(12):2025.

[3]邢玉瑞.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4):3.

[4]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83-86.

[5]梁华龙.刍议”经典著作”与“中医临床基础学”[J].河南中医,2000,20(3):3-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3.069

:1672-2779(2013)-13-0099-02

杨 佳

2013-05-06)

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资助项目[No:2011-Z-002]

猜你喜欢
学制伤寒论中医学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