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药理分析及炮制方法

2013-08-15 00:44杨淑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药理药用药理作用

杨淑贞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烟台265500)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炮制方法

杨淑贞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烟台265500)

中药;黄芩;药理分析;炮制方法

随着近几年来对黄芩的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黄芩的根部提取物还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消除自由基、抗氧化、解热镇痛、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抗菌等作用。一般情况下,中药最终的药理作用与它的炮制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其进行炮制,可以使其最终的质量发生改变,最终改变药物的疗效。

黄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产地主要位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其中以河北承德所产的质量最佳,山西的产量最大。在目前的药用黄芩中,绝大部分为野生黄芩,其开挖季节主要为春、秋两季。黄芩被采挖出来后,去除其须根、地面部分以及根部的泥土,将其晒至半干,去除外皮,晒干,就可以得到药用黄芩。黄芩性寒、味苦,归于小肠、大肠、胆、肝、脾、肺经[1]。由于中药材的来源较为广泛,其成分也较为复杂,因此,在各类中药进行炮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对其炮制方法进行论证,以此来确保炮制后的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1 黄芩的药用有效成分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药用黄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用黄芩中能够被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黄铜大概有40种,它是黄芩的药理得以发挥的基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芩苷元、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在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中,黄芩苷的效果最强,它是评价黄芩及其成品质量的主要指标,黄芩苷具有解茎、保肝、利胆、镇静、降压、抗变态反应、抗微生物等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在所有正品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最高可达6.2%,由于黄芩苷具有低毒高效、质量可控、来源稳定等优点,因此,在临床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被广泛的应用到清热类药物中,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止血安胎、泻火解毒以及清热祛湿的功效。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到抗绿浓杆菌、肺炎双珠菌、伤寒杆菌以及痢疾杆菌等治疗过程中,其杀菌作用相对较强。黄芩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它具有解热、抗过敏、抗炎、抗微生物、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一系列的作用,同时它还对神经、消化、心脑血管以及免疫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到胎动不安、湿热下痢、肺热咳嗽、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此外,它对肿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

2.1抗病毒、抗菌作用有研究报道指出,黄芩生品及其炮制后的成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痢疾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它对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生黄芩的药理作用明显优于炮制后的成品,不过黄芩在冷浸后的药理作用低于加热处理后的药理作用。

2.2清热镇痛作用黄芩苷可以对单核细胞的DNA进行作用,抑制Ca2+内流以及Pr合成,防止患者出现内生热源,从而达到清热的目的。此外,黄芩浸剂和煎剂可以抑制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因此,它具有镇静的作用。

3 黄芩的炮制方法

经过药学工作者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发现,通过对中药原材料给予水浸加辅料、火制等处理,部分药品的有效成分就会被溶出,部分药品的有效成分被转化为新成分或水解,部分药品有效成分的毒性被降低或消除。由于黄芩中含有一种遇到温冷水就会变绿的酶,该酶在湿度与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对黄芩中的汉黄芩碱与黄芩碱产生酶解作用,从而生成汉黄岑素、黄芩苷,因此,其炮制手法较为特殊。黄芩苷是邻位三基黄酮中的一种,其稳定性较差,遇氧就会变绿。经过冷水浸泡的黄芩酶活性较大,因此,最好将其蒸1小时或煮10分钟后再闷润切片,通过蒸煮黄芩酶就会失活,这样做既有助于药品的保管,同时还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3.1黄芩饮片的炮制方法取一定量黄芩原材料,去除其中的杂质并将其洗净。将材料按照大小来分档,然后将其放入蒸制容器中进行隔水加热,待蒸至“圆汽”后半小时,待其质地软化后取出,趁热将其切成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干燥收藏。或者是将洗净后的黄芩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左右取出,将其闷8~12小时,当其内外湿度基本一致时,将其切成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干燥收藏[3]。

3.2酒黄芩的炮制方法选择一定量的黄芩片,加入适量黄酒将其搅拌均匀,将其闷至酒被完全吸收后,用文火将其炒至表面微干,当药物与辅料发出固有香气时,将其取出并在其冷却后进行收藏。

[1]战渤玉,高明,李东霞,等.中药材黄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6):16-20.

[2]石玉鹏,石俊英.黄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0,12(6):452-455.

[3]张佩英.中药材黄芩的药理分析及炮制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42-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3.083

:1672-2779(2013)-13-0122-01

张文娟

2013-05-15)

猜你喜欢
药理药用药理作用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