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概况

2013-08-15 00:44张翠翠毕圣洁指导程立红江西中医学院00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失眠症针法耳穴

★ 张翠翠 毕圣洁 指导:程立红(.江西中医学院0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33000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失眠已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疾病之一。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失寐”、“不得眠”等,临床上以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为主要表现。失眠是一种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的疾病,但是长期失眠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可导致焦虑抑郁。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主要有6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巴比妥类药物、抗精神病药及褪黑素,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副作用大且易复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失眠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特别是针灸疗法因其临床高效,安全,无毒副作用,临床进展迅速,现总结综述如下。

1 体针法

目前体针法为临床最常用的针刺方法之一,能安神,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一般是在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或补虚泻实,留针3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

1.1 以安神为主并辨证取穴 《景岳全书》曰:“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李氏[1]采用针刺百会、神庭穴为主配合辨证论治取穴治疗,安神为主。每天1次,留针30分钟,12次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结果:11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67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81%。曹氏等[2]取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风池,膻中,外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中脘,以安神为主,扶正通任治疗失眠,结果: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1.2 以调理脏腑为主并辨证取穴 《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为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脏。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常氏[3]以内关、神门、大陵、通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结果:32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8例,有效8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3.9%。周氏等[4]针刺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通过调理五脏功能治疗失眠,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1.3 以平衡阴阳为主并辨证取穴 《灵枢·口问》曰:“卫气昼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大豁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于阳,调阳于阴,精气乃光,和形于气,使神内藏。”陆氏[5]采用调和营卫针法,卫阳亢奋型取百会、印堂、水沟、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鸠尾、中庭、太冲、内庭、大椎;营阴不足型取百会、印堂、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鸠尾、中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椎;卫阳不足型取百会、印堂、神门、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大椎、神道、至阳、腰阳关、命门、气海、关元;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结果:42例患者中,13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8.1%。

2 灸法

袁广宇[6]取涌泉、百会穴,给40例患者先灸百会穴15分钟,再灸涌泉穴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是95%。

3 子午流注针法

陈氏等[7]运用子午流注针法,采用病人到诊之时辰所开之穴位,按照《中国针灸治疗学》[8]特定穴的选用,随症配穴治疗,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

4 薄式腹针

李氏等[9]采用薄式腹针专用针具(带管套),取穴: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左、气穴右、商曲左。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其余穴位均中刺,并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周期10次,每周1-5每天治疗,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匹兹堡总分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0.05)。

5 脐针

刘氏[10]采用脐针针刺取脐针坎位、离位,兼脾虚加坤位,兼肝郁气滞加震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2mm×25mm用0.22mm×25mm 针捻转进针,先针坎位,再针离位,针柄相联,留针30分钟。针刺5天停2天为一个疗程,以下午5-7点为宜,连用4个疗程,结果:9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好转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9%。

6 朝医太极针疗法

许氏等[11]采用朝医太极针疗法(辨象针灸),少阳人主穴:太白(泻),太溪(补),少海(补)少阴人主穴:神门(补),合谷(泻),足三里(补);太阳人主穴:少府(补),太渊(泻),太冲(补);太阴人主穴:灵道(补),太渊(补),太冲(泻);随症加减配穴。各象人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休息3天,2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28例,好转9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

7 耳穴

骆氏等[12]选耳穴:神门、内分泌、心、肝、脾、肾穴,耳穴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以上耳穴,并适度按压,使耳穴有胀、热、微痛感,每晚睡前按1次,约5分钟,以耳郭微红微热为度,隔天换帖1次,双耳交替,30天后21例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8 穴位注射

史氏等[13]取一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取天麻素注射液2mL,刺入穴位轻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入天麻素1mL,同法取同侧三阴交,注入天麻素1mL。每日1次,左右交替取穴,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40例失眠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9 穴位埋线法

李氏[14]取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在穴位处分别浸润麻醉,造成局部约1cm直径的皮丘,将00号铬制羊肠线(0.8-1cm)入经消毒的9号腰穿针前端内,从穴位在局部下方向上平刺,每个穴位进针约15-20mm,提插捻转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使羊肠线埋入皮下,线头不得外露,消毒针孔,外敷无菌辅料,胶布固定24小时,15天施术1次为一个疗程,结果:52例患者中,痊愈3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6%。

10 刺血疗法

陈氏等[15]给患者常规消毒后,患者取俯卧位,在百会、风池(双)、风府、大椎、肩井(双、)天宗(双)、心俞、肝俞、脾俞、膻中、背部近脊柱反应点(暗红色或褐色斑点)用一次性刺血针迅速刺进皮肤2-4mm深,挤出2-3滴血,用消毒棉签擦掉后按压针孔,每3日1次,10次一疗程,结果:8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3例,显效2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

11 滚针法

黄氏等[16]采用滚针刺激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线肺俞穴至肾俞穴、第二线从大杼穴至志室穴、督脉从命门穴至大椎穴均由下而上顺经脉循行滚动;以较慢速度滚动10次左右,用力大小因人而异,以患者感到舒适、皮肤红润为度,治疗滚动15-20分钟左右,结果:9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8例,有效5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2.3%。

12 综合疗法

12.1 针灸并用 于氏等[17]每天下午针灸四神聪穴1次,每周针灸7次,7次为一个疗程,连治2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 88.33%。

12.2 针灸配合推拿 何氏等[18]针刺双侧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并行推拿,针刺并推拿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3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24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

12.3 针灸配合耳穴 柴氏[19]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神门、神庭、本神、安眠(双)辨证配穴,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进针,各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开始下一疗程,共4个疗程。同时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神门、心、脾、肾、交感、皮质下,每次取单耳2-3穴,每晚睡前2小时按压数次。3个疗程结束后4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12.4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 何氏等[20]取穴百会、印堂、关元、中脘、双侧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用电针仪,选用连续波,虚证弱刺激,实证强刺激。同时对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维生素B120.5 mg缓慢注入风府穴,丹参注射液注入双侧风池穴和心俞,并辨证选穴,每穴1mL,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1-4个疗程。3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

12.5 针灸配合药物 韩氏[21]取太溪、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失眠50例,结果:痊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1%。

12.6 针灸配合心理治疗 何氏等[22]用电针法选取主穴神庭、百会、神门并配合辨证取穴,再给以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矫正疗法等)对36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13 小结

失眠的病机特点为各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针灸通过调理脏腑,调和阴阳,调节人体的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而治疗失眠。近五年来的资料显示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多样,但以用体针辨证取穴为主,疗效肯定,同时应用两种及以上方法比较普遍。总体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没有统一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针灸对失眠的治疗尚处在一般的临床总结或疗效观察;对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及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规范的治疗失眠尚属欠缺。这些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以使针灸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1]李滋平.针刺百会、神庭穴为主治疗失眠症11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38 -39.

[2]曹宏梅,金哲峰,陆小左.扶正安神通任针法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1):45.

[3]常伟.原穴为主针灸治验不寐证328例[J].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2009,17(6):6 -7.

[4]周艳丽,杜彩霞,高希言.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40例[J].中医研究,2009,22(4):56 -57.

[5]陆瑾.调和营卫法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6 -7.

[6]袁广宇.艾灸治疗失眠症8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37 -38.

[7]陈鹅屏,黄泳,汪崇琦,等.按摩与康复医学[M].2010.11(下):11-12.

[8]陈佑邦,邓良月,石学敏,等.中国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1-243.

[9]李漾,郑徳采.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914 -916.

[10]刘玉.脐针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50-151.

[11]许成豪,韩一龙.朝医太极针疗法失眠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685 -686.

[12]骆晓林,龙浩文.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196例[J].中医药导报,2010,16(2):46 -47.

[13]史玲,陈健,张吉玲.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0例[J].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Feb 2010,19(1)44.

[14]李滋平.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5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10):68 -69.

[15]陈红,严付红,吕春燕,等.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症8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民族医药,6 -7.

[16]黄莉莎,王丹琳,王成伟,等.滚针治疗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90 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4):331-334.

[17]于俊丽,张香芝.针灸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114 -115.

[18]何国柱,温元强,程勋.推拿与针刺同步介入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0(9):34-35.

[19]柴路.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4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1-822.

[20]何玲,刘思攸.电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失眠32例[J].临床针灸杂志,2008,24(3):8 -9.

[21]韩知.针药并施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49.

[22]何键铭,陈春华,张汉平,等.心理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失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85.

猜你喜欢
失眠症针法耳穴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