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耕地档案的建立

2013-08-15 00:46射阳县淮海农场档案管理办公室江苏盐城224354
档案与建设 2013年11期
关键词:耕地农业生产

孙 华(射阳县淮海农场档案管理办公室,江苏盐城,224354)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正从数量满足型向品质享受型转变,必将迫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总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生产也必然由单一型向多样化、粗放型向集约型、经验型向标准化转变。而要尽快实现这些转变,在全国统一建立耕地档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田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耕地档案

所谓耕地档案,是指人们在某一单元耕地上所从事的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长远影响的农业生产活动各要素的真实记录。

耕地档案的对象是人们设定的相对独立的耕地单元,主体是人们在这个单元耕地上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的活动内容很多,是不是都要入档呢?当然不是。耕地档案不同于工作日记,它是在以往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将关乎该耕地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所有因素全部罗列出来,经过科学的比对,从中选出具有长远影响的一些关键性的要素,并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将它们排列组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制式,以便使用。因此耕地档案的形式一般都是表格式。

那么组成耕地档案内容的要素都有哪些呢?这要根据不同的农业区划来进行科学的设定。从粮棉主产区来说,目前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基本情况,有单位名称、日期、耕地号、面积尺寸、地面真高、土壤性质、排灌方式、水源、进水道截面尺寸、排水沟截面尺寸等,并附示意地图。二是土质状况,有盐碱(酸)度、土壤结构、肥力、其它重要元素含量等。三是大气状况。四是水质情况,有PH值、有关重要元素含量。五是农产品生产情况,有作物名称、品种、耕作、播种、开沟、移栽、水层管理、施肥、防治病虫草害、作物生长状况、单产。六是产品质量情况,有千粒重、主要质量指标和成分等。七是销售情况,有购买厂家、价格、批号等。

二、建立耕地档案的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收成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而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又是农业收成的基本保障。为此,我国就把“十分珍惜和保护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并划定了全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然而,多年来,在保护耕地资源上,我们往往偏重于耕地总量的平衡,而忽视质量的维护和提高,造成在基本农田建设上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农产品质量也难以提高。受地方利益的驱动,耕地的数量实际上也难以维持。对此,我们只有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耕地档案,才能将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真正落到实处。

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来看,建立耕地档案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意义非同一般。

对于基层一线的耕地经营者或管理者来说,耕地档案是他们最需要、最简便、最给力的农业生产的“记事本”之一。我们知道,不管是农业单位的基层管理者、家庭农场主还是农民个体,凡是生产一直搞得比较好的,他们都是个有心人,自己会有一个“本本”即工作日记,上面或粗或细地记载着他们所做的重要的农事信息,这往往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秘笈。而耕地档案就是他们工作日记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他们各自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所记载的内容和方式亦各不相同,往住比较混乱,也很费时,分析、统计、保存、查找、利用都很不方便。并且由于其所在单位和管理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往往被作为个人物品而不能共享。耕地易主后,又要重新开始摸索,使农业生产很难保持稳定。建立耕地档案后,由于其形式统一,记载便捷,管理科学,利用起来必然十分给力,共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说,耕地档案也是农业行业的人们所最需要的基础台账。

对于上级管理部门来说,耕地档案是其及时、切实、全面掌握农业生产情况的“军情图”、考评单位工作的最得力的工具。长期以来,上级农业管理部门了解基层单位生产情况,一是听汇报,二是跑现场,三是看收成,管理工作难免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滞后性。由于管理方式的落后,同时造成管理层次多、人员多、成本高、效率低。建立耕地档案后,上级管理人员无论身在何地,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的第一手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超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凭借耕地档案,对基层单位的工作考评将变得更加客观、规范、公正。这样一来,管理工作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人员层次必然大大减少,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带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到精细型、经验型向标准化的根本性转变。

对于各级农业科技人员来说,耕地档案是他们必须拥有的基本数据库,是实行科学种田、集约化生产的基石和依据。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利用耕地档案编研成果,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要,快速地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工作,指导生产。科学种田、集约化生产的要义就在于按照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选用最佳生产资料,并运用最经济、高效的劳动手段,促进作物的生长,取得品质尽可能好、产量尽可能高的收成。目前,我们并不缺乏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关键是如何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如病虫草害的防治、配方施肥等等。有了耕地档案,我们就具备了基本的技术参数,科学种田、集约化生产将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此外,耕地档案还可为农田、土壤、病虫草害等农业普查积累可靠的数据,提供极大的便利,节省大量的费用。

对于农产品营销部门和深加工企业来说,耕地档案是其产品质量的最给力的凭证,是企业品牌形象和权益的保护神。耕地档案从大气、环境、土壤、水源到人们的生产活动,真实地记载了企业单元耕地农产品生产的主要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企业追求产量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追求质量的过程,是企业由始至终全程管控产品质量的原始凭证。因此,企业的产品无论销售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挑战,都有它的强力支撑和保护。人们随时可以通过产品的批号追溯到它的原产地及生产企业,并通过耕地档案验证其产品的质量。有了耕地档案,企业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等的创建就有了基础、依据和保障。

三、建立耕地档案的方法和措施

从组成耕地档案的内容来看,要建好耕地档案似乎是一项既费时费力又短期内不易见多大成效的事情,这就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真正将其作为一项千秋基业来抓。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定对象。建立耕地档案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事业,如果说它的现实意义够大,那么其长远意义则更大。因此,它要求耕地档案的对象——耕地不能三天两头地变动,必须长期固定下来。为此,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础上,按照长期稳定的要求,对全国的基本农田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考评、论定,并以法律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这是建立耕地档案的根本。

二是统一标准。从内容上来说,耕地档案必须是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现实和长远影响的要素。在同一个农业区划内,它的内容构成必须一致。从形式上来说,耕地档案又必须便于记载、处理、保存和利用。因此,我们应当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人员进行科学的设计,并通过试验,最终加以认定。这是耕地档案发挥效能的前提。

三是制定法规。耕地档案的生命就在于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它还涉及单位或个人权益的保护。建立耕地档案,是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的一个根本性变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困难一定不小,没有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力推进和保障,肯定是不行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建立耕地档案的责任体系、权限体系、监督体系、奖惩体系,把它作为一条高压线,依法从严管理,决不能迁就。我国耕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耕地的经营者或管理者使用国有耕地,为它建立耕地档案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这是建立耕地档案的保障。

四是开发管理软件。如果不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耕地档案必然会重蹈建了又废的历史覆辙,耕地档案的利用就相当的繁锁,作用也相当的有限。我们应当在科学地认定耕地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开发出全国统一的耕地档案专用软件,并实行全国联网。这样,才便于信息的输入、处理、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地发挥耕地档案的作用。这是建立耕地档案的必要条件。

五是以点带面。在全国建立耕地档案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各市县选择一些已具备条件的单位和家庭农场先行试验,比如在农田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全国农垦系统率先推行,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在全国进行推广,直至全面实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这样于己、于国、于子孙后代均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谁不愿意去做呢!这是建立耕地档案的一种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耕地农业生产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