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内部原因

2013-08-15 00:49孙杰周宁
关键词:明治维新幕府武士

孙杰,周宁

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保持了民族的独立。它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两百年左右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对亚洲及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日本内部探索其成功的原因。

一、明治维新成功的政治原因

(一)封建二元政体结构有利于维新运动的发动

明治维新前,日本中央的政治体制是天皇—幕府封建二元政体。在这种体制中,幕府与天皇朝廷同时并存,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朝廷则大权旁落,沦为傀儡。将军利用自己手中的政权、兵权、财权控制天皇。天皇朝廷虽然名存实亡,只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天皇神授”在日本人心目中具有根深蒂固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即使是幕府将军也不得不承认天皇的权威及其存在。幕府“不仅不想推翻天皇自任国君,而且只能请天皇封一个征夷大将军,使幕府的最高统治合法化”[1]。当幕府取得大将军封号,确立他的统治地位后,幕府就会用各种方法削弱和限制天皇的权力。这种限制势必会造成天皇对幕府的不满和愤怒,于是幕府与朝廷逐渐走向对立。日本的维新派利用这种二元政体的矛盾,提出了推翻幕府封建统治的正当理由即“王政复古”,打着“尊王”的旗号,团结一切反幕府统治的积极力量,与幕府展开激烈斗争,最终推翻幕府的统治。

(二)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的强大

19世纪60年代日本出现列宁所说的:“‘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上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整个形势都迫使他们去进行历史性的发动”[2]。

1.西南藩成为革新据点

“幕藩体制”由幕府掌管国政,地方上则由260个独立的藩国组成。幕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防止大名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大名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措施,并对他们进行严密的控制。例如,幕府颁布法令禁止各藩随意修筑城池,大名之间也不可以私自缔结婚约,严禁结党营私。此外,幕府还实行交替参觐制度,规定大名要定期离开自己的领地,住在将军的所在地江户。“他们大体上是一年住在自己的领地,一年住在江户,而妻子则要长期住在江户作为人质”[3]66。实行交替参觐制度的结果是不仅加大了幕府对大名的控制,也严重的削弱了大名的财力,从而造成幕府将军与大名的矛盾日趋尖锐。

2.农民反抗幕府的斗争

幕藩领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十分残酷的,德川家康曾公然宣称“对于农民就是不要让他们死,也不要让他们活”,他们的“治民之道”是榨取农民的全部剩余产品,事实上还经常包括农民的部分必要产品,要让农民仅仅维持“不死不活”的生存状态,以保证幕藩领主可以不断的获得年贡收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领主阶级生活的日益穷奢极欲,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日本被迫开国后,由于廉价外国商品的进口和黄金外流,造成物价暴涨,贡租增加,致使农民、城市平民和下级武士的生活急剧恶化,江户出现了大批失业者。这样,就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相继爆发。他们积极参加到倒幕军队中去,扩大了军队的规模,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

3.豪农豪商的力量

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前夕,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同时也影响了居住在城市而根植于农村的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引起了统治阶级的衰落和分化。农民中间已分化出来一批农村商人、借贷资本家和手工工场主”被称为“豪农豪商”[4]。他们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他们虽然可以在经济上取得一定的地位,但是在政治上无权,且各藩实行的专卖制度和大商人所享有的垄断特权严重的束缚了他们的商业活动。因此,他们同限制其经济发展的现存封建制度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豪农希望为自己找一个温和的同盟者,以便依靠它的力量来实现革命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还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明治维新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革新力量。

4.中下级武士成为主要的革新力量

日本的武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但是其内部按照门第的高低,幕府的高级职务始终为大门阀世袭垄断,中下级武士始终被排斥在权力机构之外。下级武士能够成为明治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有以下原因。首先,幕府后期,将军和大名常常利用停发和消减下级武士俸禄的手段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这加速了下级武士的贫困化,甚至使部分武士成为一无所有的浪人,于是下级武士恨主如仇敌。其次,随着下级武士的贫困衰落,封建等级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部分下级武士同商人阶层逐渐接近起来,他们通过从富有的商人家族中间收容养子的方式,出卖自己的武士的身份。这种方式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投身于商人的阶层中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的一部分。最后,在下级武士中,大部分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是当时日本最有文化、最有学识、觉悟最高的阶层。他们中间不但有很多著名的国学者、儒学者、兰学者,而且大多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幕府意识。虽然,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集团由封建统治阶级中脱胎而来,难免会留下封建残余,并带有强权的政治思想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但是不能够否认下级武士在倒幕运动中所做的巨大贡献。

(三)明治政府经实行强有力的政治改革

明治政府在1867—1871年先后实行了“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的领主制度,政权从封建大名手中转到天皇的手里,这就为建设中央集权的国家和进行其他方面的资本主义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废藩置县后,特别是大久保政权确立后,命令所有领取俸禄的士族一律献出俸禄,强制采用发给公债证书的办法把整个武士家族的俸禄一次处理完毕。虽然引起士族的叛乱,但是明治政府依靠在征兵制建立起来的常备军镇压了叛乱。日本史学家井上清说:“废藩置县是依靠和利用了被吸收到中央来充作亲兵的士族中的有力的部分力量来实现的,但到这时,却又要利用常备军的力量来对付这些士族了”[5]160。接着1872年明治政府着手变革封建等级制度,废除了贱民等级,实行四民平等,允许各等级间的相互通婚,允许平民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并且制定了新的华族制度。这些措施为日本社会发展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铺平了道路,成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明治维新成功的经济原因

(一)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是变革的基础

在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已开始进入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开始形成。这是日本能够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经济前提。尽管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无法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情况相比,但是也应该看到:英法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资本主义制度才刚刚创立,资产阶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而明治维新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且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6]255所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革命是完全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前爆发,虽然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它足以对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改组,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二)殖产兴业政策使日本向近代化国家迈进

鉴于封建幕府遗留下来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不成熟,资产阶级还不能以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明治政府为了在日本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了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政策,即“殖产兴业”。它的具体方针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和动用国家资金,来加紧推行资本原始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7]149。 明治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不仅吸取了西方国家促进工业发展的一般经验和办法,而且更多地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国家大力投资工业企业,以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师,以兴建国营企业为主,使其起到技术移植和国营示范的作用,以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效仿。同时,国家又以发放贷款和补助金的方式来积极扶植三井、三菱等私人资本的发展。在这期间,政府将所有的官营企业均按极低的价格和无息长存的办法出售,顺利推进官营企业的处理。露丝·本尼迪克特曾这样评述:“日本所成就的以最小的失败和浪费建立起她认为她所需要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组织状况和繁荣的业务前景之后,政府就把它们卖给私营公司,它们以低的荒谬的价格逐渐被卖给精选的金融寡头,主要是三井和三菱等著名财阀。”[8]63明治政府所制定的“殖产兴业”政策,不仅顺应了日本的发展趋势,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且使其跻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三、明治维新成功的文化原因

(一)兰学的传播

兰学的传播与发展是明治维新时期舆论形成的知识源泉和思想基石。早在幕府末期,日本西南地区就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保持贸易关系,所以日本人所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就是荷兰的学问。“兰学”的传播使人们特别是洋学者们意识到封建制度才是阻碍日本的最大障碍,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先进科技和政治制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就是维新派中持有 “倒幕理论”的下级武士的思想源泉。兰学的传播还引起了革命思潮的发展,西学传播迅速从自然科学扩大到社会科学,先进知识分子与革新势力迅速结合,形成了革新运动,借助农民运动的力量,发展为革命斗争,引导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兰学的传播为以后的明治维新培养了一大批了解西方、具有民主平等意识的新知识分子。在这个新知识分子集团中涌现出了大量幕末维新时期的风云人物。特别是列强扣关之后,很多开化的有识之士,追求救国良策,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学习欧美近代的天文、地理、化学、医学、经济、哲学等。这一切都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做了科学准备。

(二)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采取了积极的开港政策,所以,随之而传入了西方的近代思想和学术。新的文化不仅渗入平民的生活方式,在民间的新闻、报道等领域还出现了启蒙运动,这一切成了明治初期的新浪潮”[9]221,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开化就是明治维新学西方的一次社会变革运动”[10]92。 明治维新后,为了赶超列强,日本教育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法国的《学制》,到学习美国的《教育令》,再到学习普鲁士的《学校令》,最后到政教一致的《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最终完成从西洋化到日本化的转变,日本教育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日本除颁布普及教育的改革法令之外,还严格积极的选派留学生。留学生的任务是熟悉各国国体、政治、风俗、人情、研究和文物制度、科学技术。同时,日本不惜重金雇佣外国专家做技术指导和培养科学文化人才,这些外籍人员活动的背后 “蕴含着日本人对外国人的友好态度和外籍人员忠于职守的西方式道德观念”[11]16,此时排外的民族主义在日本和欧洲都还没有兴起,这对日本来说是很大的幸运。“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及工商业管理人才,对于日本摆脱落后面貌并跻身于先进强国之林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同时,明治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在西方资本主义包围与进攻面前,必须用本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来对抗外国压力。因此日本对西方先进文化和科技所采取的态度是 “借助而不依赖”的方针[12]。日本的这种方针,使它收益较大,危害较小,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一个积极因素。

(三)日本的民族文化对明治维新成功的重大影响

日本列岛自从形成统一的国家后,在一千年的时间里,从未受到过外族的入侵和征服,在长期安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日本人养成了一些特殊的民族意识。首先是封闭的岛国文化,使日本人产生一种危机意识。当他们遇到外来侵略的危险时,会团结起来进行反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理智地吸收外来文化,包括敌对国的先进文化。日本人不大考虑原来文化的完整性,也不管外来文化的引入是否会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其次,日本人的实用精神对于吸收外国的科学技术准备了优越的条件。“人们都知道,几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重大科学和技术发明,很少出自日本之手,但日本人吸收这些科学技术却极其迅速、极有成效,而且通过自己的加工、改造,很快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3]213最后,自我否定的精神。日本人会毫不顾忌的抛弃一切旧的、过时的东西,从而接受新的东西和新的未来。日本人这样毫无顾虑、毫不犹豫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是为了向前看。在他们的自我否定中蕴含着强烈的求新精神,所以在明治维新时,刚刚成立三年的政府,就派出仓岩具视、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等使节团,用将近两年的时间,认真考察欧美的社会情况,为改革寻求道路。日本人固有的民族精神无形的渗透到各项改革中,所以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国人的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正处于社会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阶段,虽然中国的改革与当年的明治维新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吴彩香,张必松.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封建二元政体结构及其后果[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4]张爱东.试析明治维新成功之根本原因[J].冀东学刊,1995(3).

[5]井上清.日本的军国主义:第1册[M].姜晚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井上清,铃本正四.日本现代史[M].杨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8]露丝·本尼狄克特.菊与刀[M].北塔,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9]依田熹家.简明日本通史[M].卞立强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0]万峰.日本近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1]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M].孔凡,张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1980.

[12]王宾.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13]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幕府武士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武士与龙
“武士”挡道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一十三) 日本明治维新
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中活动研究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以“明治维新”为例
剑龙是武士吗?
暗黑武士 六步接触雷克萨斯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