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型反问句及翻译策略

2013-08-15 00:53
关键词:断言语气译文

肖 娴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54)

“怎么”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如下:(1)疑问代词,用于询问句中,询问某人或某事的状态、原因或方式;(2)用于反问句,无疑而问,不需要对方回答;(3)泛指性质、状况或方式;(4)虚指性质、状态或方式;(5)放在“不”之后,有一种缓和否定的作用,相当于“不十分”[1]330;(6)用于感叹句中,以抒发说话人的情绪,常与“这么”连用。本文主要探讨“怎么”的第2种用法。

关于“怎么”型反问句,邵敬敏[2]、肖治野[3-4]、于天昱[5]、殷树林[6]分别对“怎么”的语法意义、功能类别、语义语用条件、形式特点等进行过探讨。然而,少有学者从翻译的角度对“怎么”反问句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怎么”反问句的特点、语用意义为研究基础,探讨汉翻英过程中“怎么”的翻译策略。

一、“怎么”型反问句的特点

(一)间接性

从表面上看,“怎么”型反问句是在发问,但实际上是在传达说话者的某种断言或陈述,或者否定对方的某种行为。虽然说话者对于这个断言或陈述已经是确信无疑的,但他没有直接陈述出自己的观点或态度,而是采用问句的形式间接地表达。根据Grice(1975)的会话合作原则,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共同的交际目的,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谈话,尽量使自己所说的话达简洁、明了[7]154。因此,“怎么”型反问句是说话者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在交谈中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而是通过实施另一种施事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地实施某一施事行为。例如:

例(1)王大栓:姑娘,你看看,这么个破茶馆,能用女招待吗?我们老掌柜呀,穷得乱出主意!

王利发:老大,你怎么老在背后褒贬老人呢?谁穷得乱出主意呀?下板子去!什么时候了,还不开门! (老舍《茶馆》)

王利发在听到王大栓的话之后,心理非常气愤,使用“你怎么老在背后褒贬老人呢?”反问句的形式间接地传达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加强语气、增加感情色彩等的作用。因此,就表意方式而言,“怎么”型反问句具有间接性特点。

(二)否定性

反问句,顾名思义,句子中有“问”有“反”。“问”即是特殊疑问句的形式,“反”则是传达与字面意义相反的含义。吕叔湘先生指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诘句里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肯定。”[1]290在反问句中,“怎么”不再询问某人做某事的原因或方式,而是意欲否定一种行为或一种看法,因此从句义角度看,“怎么”型反问句具有否定性的特点。请看下例:

例(2)焦花氏:谁说啦?(急于想支使她出去)您不想出去坐坐,看看火车,火车在雾里飞,好看着呢?

焦母:我怎么看?我问你,我怎么看?

(《原野》)

焦花氏和焦母不合,因此想支使焦母出门,建议她出去看看火车、飞机之类的新奇事物。但焦母双目失明,这个提议明显不现实,因此她非常生气地反问“我怎么看?”就是否定的意思,表示“我不能看”。

(三)语境性

吕叔湘指出反问句和疑问句在形式上并无分别,主要是作用的不同[1]290。而我们认为要弄清句子的作用,必须结合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场所、背景以及说话人的态度、情感等。邵敬敏也指出:“由于反问句是一种句子的语用类型,反问句的确认以及语义理解,必须紧密依靠上下文语义、语境义和句义这几方面意义的协助。离开了交际场合,排出了交际目的,孤零零的一个疑问句,就无所谓是否属于反问句了。”[2]169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怎么”型反问句还具有依赖语境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例子的对比来说明:

例(3)于厚斋:小花!老师们也不愿意耽误了你们的功课。可是,吃不上饭,怎么教书呢?我们家里也有孩子,为教别人的孩子,叫自己的孩子挨饿,不是不公道吗?好孩子,别着急,喝完茶,我们开会去,也许能想出点办法来! (《茶馆》

例(4)一个美国大学教授,怎么教书呢?

(笔者自拟)

在例(3)中,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于厚斋作为教师,其收入微乎其微,根本无法养活家人,只能选择罢课,因此“怎么教书”传达的意思是“不能教书”。而例(4)主要是对美国大学教授与中国教授在上课方式上的差异进行询问,因此属于疑问句。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其功能也大相径庭。而所谓的语境性本质上指的是反问句使用者的语用意图,即说话人是想否定某断言或某种行为,还是进行询问。如果是前者,便构成反问句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后者则不具备形成反问句的条件。其实,对反问句特点的研究主要是对什么是反问句做一个明晰的界定,我们认为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种特点,才可视为反问句。在对反问句的特点进行分析之后,下面我们来看其语用功能。

二、“怎么”型反问句的语用功能

赵雷指出了反问句的四种语用功能[8]:一是表达不满情绪的功能;二是表达提醒、催促的功能;三是表达抒情、说理功能;四是表达谦逊、客气功能。我们认为此种划分属于横向的重复划分,难以穷尽,且过于泛化,因为根据不同的语境,反问句可以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因此,本文从句子功能入手,对“怎么”型反问句的语用功能进行重新归类。

(一)表情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人类受到外界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的心理反应,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说话人可以选择感叹句、陈述句直抒胸臆,但也可以选择反问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或抒发情感,或宣泄情绪,通常是埋怨、不满、责备等情绪。所以,反问句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即是表情功能。如下例所示:

例(5)陈白露:你怎么敢当着面说我堕落!在我的屋子里,你怎么敢说对我失望!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敢这么教训我?

方达生:(觉得已得罪了她)自然现在我跟你没有什么关系。 (《日出》)

方达生批评陈白露生活不检点、行为放荡,一个人住在旅馆里,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针对他的指责,陈白露发了火,接连两次反问:“你怎么敢当着面说我堕落!”“在我的屋子里,你怎么敢说对我失望!”极其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恨。

(二)呼唤功能

呼唤功能通常是说话者试图让听话人做某件事,并要求听话人对言语做出回应,包括命令、请求、提醒、建议、劝阻等等。

例(6)(英语课,老师布置学生两两进行口语对话。一学生呼呼大睡,老师走过去,敲敲桌子)

老师:(小声地说)上课时怎么睡觉呢?

学生:(揉揉眼睛)不好意思,下次不敢了。

例(7)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个梨子是给客人留的,你怎么吃了呢?

儿子:(扮鬼脸)我就吃!

客人:小孩子,没事的。例(6)中说话人的反问句蕴含一个提醒、要求功能,呼唤听话人不应该上课睡觉,并要求对方及时改正。通常情况下,说话人说出的话语会对听话人产生某种影响,如例(6)所示,学生在听到老师的提醒之后,马上纠正自己的行为错误。但也不尽然,例(7)就属于交际失败的例子。虽然说话者一直强调听话人不应该吃给客人的东西,但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断言功能

断言功能指说话人表达的某种断言,包括某种认识、观点等。这种类型的反问句通常不针对具体行为动作,而是对现实中的一种事态作出断言或陈述。例如:

例(8)方达生:(来回走了两趟)这地方真是闷气得使人讨厌,连屋子也这么黑。

王福升:哼,这屋子除了早上见点日头,整天见不着阳光,怎么不黑? (《日出》)

说话人使用反问句“怎么不黑?”是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对方的观点,屋子由于整天见不着阳光,因此确实很黑。由此可见,断言类的反问句主要是陈说事态,而不是为了“建议”、“要求”或“命令”对方作某事。

三、汉译英中“怎么”型反问句的处理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怎么”型反问句的用法非常复杂,如果不熟悉相应的特征和语用功能,难免会造成翻译的障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尽量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译文的语用功能应尽量与原文一致

前面,我们讨论了“怎么”型反问句的语用功能,主要涉及表情、呼唤和断言功能。那么,译者在翻译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体现出原文的语用价值。

例(9)第一个人说:活得太累了。……第二个人说,活腻味了。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乐过了,苦过了。……第三个人说:怎么能这样对待生活!怎么能说活得太累?怎么能说活得太腻?

(《活着的滋味》)

第三个人说话部分译文:A third protests,how can you treat life like that!How can you say you’re tired!How can you say you’re sick of life?

《活着的滋味》是一篇极富喜剧色彩的小说,描述的是7位不同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其中的第三个人运用滑稽的口吻大唱“英雄主义”高调。在原文中,作者使用的是凝固性较强的“怎么”加上能愿动词“能”的形式。一系列“怎么能”反问句的运用,句式上排比,语言节奏快,语气较强,反映说话人对社会上某些事或某些人的不满、责怪的情绪,相当于说话人认为不应该这样做。而原文的“怎么能”可以选择语气较强的“how can”,体现出原文的语用意义。

例(10)马上就要下雨了,你又没带伞,怎么不进来坐坐?

译文:It’s going to rain.Since you have not brought the umbrella with you,why not come in and take a seat?

与例(9)不同,例(10)的“怎么不进来坐坐?”不带有责备、不满的语气,而是表示请求、建议。在出现天气下雨又没带伞的情况下,说话人建议对方暂时不要离开,进屋来躲避,因此这里的反问句主要体现出呼唤功能。翻译时,译文可以选择英语中表建议的“why not”句型,以期达到与原文类似的呼唤功能。

在例(6)中,“怎么”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强调对象应该是“睡觉”而不是“怎么”,也就说“不应该睡觉”是说话人有意提醒的内容。既然是提醒功能,语气不用太强硬,在翻译时可以借用英语中一般疑问句中的否定反问形式“Don’t you know that it is bad to sleep in class?”此外,例(8)中的“怎么不黑?”以否定形式表达“这屋子很黑”的肯定结论。从语用功能来说,原文主要是对现实中的一种事态作出断言或陈述,因此我们认为断言性反问句可以翻译成英语中对应的是非型反问句“Isn’t it even dark?”一方面,这个反问句是由陈述句变换而来,更有助于体现断言功能;另一方面,副词even的使用可以加强反问语气。总之,在汉翻英的过程中,译者要善于识别“怎么”型反问句的语用意图,正确理解原文,灵活处理,以求最大程度展现原文的语用功能。

(二)译文的形式应尽量与原文一致

虽然,原文的语用功能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翻译可以不考虑形式。语言的形式与意义是须臾不可分的两面,形式是意义的载体,意义通过形式体现。实际上,反问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形式,它借助问句的形式间接表达否定的意义,具有间接性特点。因此,无论从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形式来说,其意义和形式已经融为一体了,换句话说,反问句的形式就是意义。赵彦春指出翻译最终体现为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张力——形式承载意义,意义驱动形式,交际最终体现为意义的理解与传达[9]216。因此,反问句的形式应该算作翻译中的重要问题,处理好译文的形式才能准确传达原作的思想。更简单一点来说,如果原文采用的是祈使句,译文就尽量用祈使句;如果原文是反问句,译文也尽量用反问句。请看下例:

例(11)[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

宋恩子: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老舍《茶馆》)

译文 1:We’ve set up a republic for several years.No need to bend the knee.Don’t you know how to bow in a new style?(John Gibbon译)

译文 2:We’ve set up a republic for several years.How could we still bend the knee?Don’t you know how to bow in a new style?(笔者译)

译文1将“怎么还请安?”译为否定陈述句“No need to bend the knee”,虽然说译文与原文的意思相近,但是由于舍弃了反问句的形式,文字略显平淡、苍白。译文2在保留了原作的形式特征的前提下,结合说话人的语气、情感、措词特点,采用语气稍弱一点的“How could”来处理反问句。黄伯荣指出“与平铺直叙的表达相比,反问这种说法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够激发读者的感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0]282。因此,根据原文表达效果的需要做了适当调整的译文2,就风格而言更贴近原作风貌,就表达效果而言更胜一筹。

(三)译文的语气应尽量与原文一致

前面已经提到过,“怎么”型问句,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传达疑问语气,也可以表示反问语气。而语气是原作品中人物情感意义或态度的再现,反映的是说话者的语用意图。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不能单凭“怎么”的字面意义进行转换,而需要在语境中推导才能得出相关的含义。我们结合例(12)进行分析。

例(12)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数给!”

译文 1:“Are they paid in full every month?”said Lady Wang.

“Of course they are,”declared Xifeng in surprise.(杨宪益译文)

译文 2:“Do they get the full amount every month?”said Lady Wang.

Xi-feng was somewhat taken aback.“Of course.Why not?”she replied,a trifle sharply.(霍克斯译文)

这是一段人物话语方式的描写。作为贾政之妻的王夫人,在贾府深得贾母的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由于年事已高,她把大权交给自己的侄女王熙凤。由于二人在社会地位或熟悉度上的差距,当王夫人询问赵姨娘、周姨娘以及她们兄弟的月例是否按数付给时,王熙凤心中有些惊讶,也有些不快,但又不能冒犯王夫人,因此选择用反问句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思是“我肯定是按数给的”。于天昱指出交际双方的熟识程度在汉文化中对反诘语气的影响很大[5]。相对而言,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越大,说话者冒犯听者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说话者出于礼貌,采用委婉性说法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以看出,两个译文对语气的处理是不一样的。杨宪益译文采取的是意译的方式,将原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语气,“of course they are”中省略了谓语动词“paid in full every month”,但刻画出的王熙凤是唯唯诺诺,对王夫人恭顺听从的形象。虽然说这种翻译方式大致也能忠实传达原文的内容,但译语读者无法领略到原文说话者的语气、态度。相比之下,霍克斯译文使用“why not”来传达王熙凤话语中的惊异又带有些许反驳的语气,使原作中的人物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气的正确传达直接关系到人物心情的刻画,思想动态的展现。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不应该从孤立的句子寻求“怎么”的含义,而应细细品味原文,正确考虑“怎么”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以求最大程度地传达出原文的语气。

四、结语

本文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探讨了汉翻英中“怎么”型反问句的几种处理方法,认为译者在翻译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字典中如“what”、“how come”这样的字面解释,而需仔细斟酌上下文,准确理解“怎么”在原文语境中的意思,充分传达出原文的形式特征、语用功能以及语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文体风格等等。

[1]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肖治野.“怎么”反问句的研究及其教学思考[D].广州:暨南大学,2004.

[4]肖治野.“怎么_1”与“怎么_2”的句法语义差异[J].汉语学习,2009(2).

[5]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的反诘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4).

[6]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赵雷.谈反问句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9]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断言语气译文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von Neumann 代数上保持混合三重η-*-积的非线性映射
C3-和C4-临界连通图的结构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译文摘要
语气不对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注意说话的语气
I Lik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