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 推动党校科学发展

2013-08-15 00:50林秋玲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党校精神

林秋玲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福建 泉州3620000)

党校的科学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还要重视行为制度的确立,更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塑造。因为,人离不开精神的力量,党校作为人的集合体,更需要一种凝聚和激励团队力量的精神。当前,党校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一是干部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新格局对党校培训提出新挑战;二是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对党校教学提出新要求;三是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对党校工作提出新期待。因此,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对在新起点上推动党校工作,全面提升党校形象和地位,促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无形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1 新时期党校精神的内涵

党校精神是党校办学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党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由于发展的历史与发展基础的不同,每所党校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由于时代发展变化,同一所党校在不同时期的党校精神的内涵也是不同的。笔者拟结合我校的实际,尝试归纳新时期的党校精神的内涵,其主要应体现在“忠诚、求是、和谐、创新、有为”五个方面。这十个字既体现了党校的工作特点又体现了时代特色。

(1)忠诚。“忠诚”是指忠实诚挚,尽职尽责,是党校精神的灵魂,是党校科学发展的前提。它体现了“党校姓党”的性质。党校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我们党专门用来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殊学校。党校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党校人要坚守共产主义信念,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忠诚于本职岗位。忠诚是每个党校人应有的职业品格,也是党校区别于其他院校最显著的特征,体现了党校人的思想态度和精神信仰。

(2)求是。“求是”是指探索和掌握事物发展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是党校精神的根本,是党校科学发展的价值追求。早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就是党校的校训,是党校固有的本质特征。作为全国党校中的一员,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也应坚持“求是”的精神,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教职工要做到脚踏实地、按规律办事;教学科研咨询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讲求实效。

(3)和谐。“和谐”是指事物之间协调、适中、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是党校精神的关键,是党校科学发展的基础。和谐作为一种顺和、协调、稳定、有序的状态可以凝聚人心,可以团结力量,可以促进发展。因为生活、工作在一个健康稳定、宽松和谐的集体之中会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工作效率倍增。党校要良好地发展,同样要依赖和谐的促进。

(4)创新。“创新”是指解放思想,超越传统思维,求新求变,是党校精神的核心,是党校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不断在发展进步,党校要在未来实现新的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形成求新的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把改革创新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5)有为。“有为”是指有所作为,做出成绩,是党校精神的宗旨,是党校科学发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下称条例)第二条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有所作为,就必须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才能够赢得组织的认可,做到有为有位。

“忠诚”“求是”“和谐”“创新”“有为”,五者相辅相成,构成党校精神的一个有机整体。

2 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对党校科学发展的的推动作用

党校精神不同于法律、行政等硬性控制手段,它是以无形的文化力量影响着每个党校人,推动着党校的科学发展。

2.1 新时期党校精神的凝聚作用增强了党校人的向心力

党校科学发展离不开党校人的共同努力。党校精神的存在使党校人有着共同的精神氛围,在这氛围里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逐步培养和激发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促使党校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产生无形的凝聚力。

2.2 新时期党校精神的激励作用增强了党校人前进的动力

党校精神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是全校教职员工的精神支柱,是党校发展和前进的精神动力。它一旦被党校人认同后就会内化为强大的动力,激励大家奋发进取,为一个共同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就会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党校人不断创新、不断变革,不断前进,激励着党校人去团结拼搏,战胜困难。

2.3 新时期党校精神的导向作用增强了对党校人引导力

党校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学校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行为产生一种巨大的导向作用。身处党校的每一个人,时时刻刻浸染在一定的校园精神之中,不经意间党校精神已逐渐渗透到每个党校人的心灵,实现对他们价值观的引导,使学校教职员工明确应该做什么,为何而做,如何去做。

2.4 新时期党校精神的规范作用增强了对党校人的约束力

党校的性质、职能和任务,决定了党校的工作必须把党校姓党的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这就要求党校要坚决维护党的形象,传播党的声音。党校的课堂必须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党校精神作为党校人的一种价值导向,势必内化为党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因而它对党校人的行为具有一种约束规范的作用。

2.5 新时期党校精神的辐射作用增强了党校的影响力

精神的力量富有很强的渗透力。党校的学员在党校的学习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党校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又是来自全市各部门、各县、乡镇,党校的精神通过他们可以辐射到校园之外。

3 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推进党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3.1 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党校精神

党校精神的提出不单是一个口号,它要深入到每个党校人心中,潜移默化影响每个党校人,需要各种载体的支撑,而且必须通过建立长效的机制,才能外化为教职员工的行为,内化为教职员工的品格和信念。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弘扬党校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党校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党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又能推动党校精神的提升。一是开展弘扬党校精神研讨。通过召开专门研讨会、组织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强化党校精神,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新时期党校精神的意义,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使之融入到思想里,落实到行动中,成为指导党校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与行动指南。二是以工会为依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教职工文体生活如建立职工健身房和活动室、举办校园风采摄影比赛、趣味运动会、组织老师外出参观考察等,使全校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品位情趣、思想境界和体魄心智等,在活动中得到熏陶、培养和提高,增强了党校教职工的内聚力和荣誉感。三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宣传栏、标语、校园网、校刊和其他媒体等宣传党校精神,使员工时时处处都处于倡导核心价值观的氛围,通过耳濡目染达到渐入心灵。

(2)以“168”党建工作机制为载体,推进党校精神的弘扬。“168”党建工作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促进了党员认真履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可以依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引领主题实践活动纵深发展、高效实施,可以进一步调动全校党员干部做事的热情、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实现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本质上的飞跃、内涵上的丰富,是弘扬“党校精神”有效途径。

3.2 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

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在新的发展时期,要自觉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党的建设大局,服务学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1)党校教学:服务大局,突出地方特色。教学工作是党校工作的中心。党校工作要体现服务党委、政府,关键是党校的培训目标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做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改革培训课程,更新培训内容。二是教学的内容设计必须凸显地方特性,提升质量,切实把教研工作做优做强做精。

(2)党校科研:强化咨政意识,创新科研服务功能。科研是党校工作的基础。党校要在党委、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被“边缘化”,只有强化咨政意识,提高科研质量,通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来提升党校的地位,在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发展先机。一是成立咨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咨政领导。二是重视调研,把握咨政方向。三是创新咨政机制,加大激励力度。

(3)行政后勤: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展现党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行政后勤模式,有益于党校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是党校精神外化的表现。一是实施超前化服务。行政后勤工作要具备前瞻性,应该超前谋划,及早安排。二是实施精细化服务。行政后勤工作要用心去做,精益求精,万无一失。三是实施高效化服务,突出行政后勤工作要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快速落实。四是实施低碳化服务。行政后勤工作要精打细算,决不浪费[1]。

3.3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1)坚持以学员为本,凸显学员主体地位。党校的职责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因此以人为本的实质首先是以学员为本,一切以学员为中心,真正做到按需施教。《条例》总则第四条明确提出,党校教育必须“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必须“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党校要以学员为本就要认真搞好干部学习需求调研,按照学员需求来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课程,提高培训效果。

(2)坚持以教师为本,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党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关键,关系党校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以人为本还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坚持把教师当作有自己的需求和理想的主体,为教师成长和才能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潜能。一是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名师”工程。《条例》要求党校教师要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规划,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尤其需要指导每位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师不同的教育背景、学科专业和成长经历,结合他们的教学、科研、培训情况,给每一位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使教师可以对自己一生的学习、研究、工作有更好的统筹安排,确定合适的目标,减少盲目性。二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潜能活力。建立健全竞争和激励机制,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平台,激活每一个人身上的积极因素,让每一个人都能各得其所,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激发师资队伍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师资的潜能,培育和塑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三是调整管理方式,注重管理技巧。党校教师是高学历的群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远超过对物质价值的追求,因此,他们更需要关怀、爱护、善用、信任和尊重。学校的管理者只有关注到他们的需要,关心、信任、尊重他们,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毫无保留地挖掘出来,使他们确信党校就是他们的理想之地、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之地。

3.4 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精髓,否则就如一盘散沙[2]。人心齐,泰山移。党校作为一个集体同样也需要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教职工队伍,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群体。

(1)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正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党校应树立“团结和谐、和谐相处”的理念,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相互关心,让每一位党校人都能感到家一样的温暖,既能快乐地工作又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大家上下团结一心,以党校集体利益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党校发展。同时,作为党校中的一员,每个人也能利用党校提供的平台实现个人目标,使个人价值和才能在团队的发展中得到升华。

(2)加强协同协作,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团队的一大特色是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配合作战,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党校的教学科研也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1+1>2”的功效。目前,党校尤其是需要重视组建相关学科团队。学校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专长组建学科团队,每个团队确定一名学科带头人,老中青合理搭配,以老带新。大家集体学习、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转变。

(3)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加强处室与处室、教职工与教职工、教职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及时消除和化解各处室间、教职工间、领导与教职工间的分歧与矛盾,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才能更好地协同合作。

[1] 顾兆吉,张洪源,林传庆.蓬莱市委党校在全校行政后勤部门开展“感动服务”活动[EB/OL].(2012-3-23).http://www.pl-dx.com/shownews1do.asp?id=349.

[2] 张智慧.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教职工党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拿出精神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