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充县友林蚕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2013-08-15 00:51毛业炀刘泽听
蚕学通讯 2013年4期
关键词:蚕农蚕茧蚕业

毛业炀 刘泽听

(四川省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南充市针对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蚕桑专合组织,涌现出了南部先锋蚕业合作社、中心蚕业合作社、兴盛蚕业合作社、西充友林蚕业合作社、阆中小观蚕业合作社等一批蚕桑专合组织,它们在解决蚕农增收、提高蚕农整体素质、推广养蚕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探索南充市蚕桑专合组织的成功模式,笔者多次深入四川省西充县友林蚕业合作社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合作社概况

友林蚕业合作社于2007年,由养蚕能人吴友林发起成立,现有桑园600hm2,其中投产桑园266.7hm2,入社社员455户,带动义兴、西碾、青狮三个蚕桑基地乡镇养蚕农户3 000余户。合作社带领社员从事栽桑、养蚕以及桑园林下种养等蚕桑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养蚕1万余张,产茧40万kg,蚕茧及蚕桑综合开发收入2 000万余元,被评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基地”、“省级蚕桑示范合作组织”、“西充县老科协科普教育培训中心”。

2 主要做法

2.1 “五统一”全面服务

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真情服务于蚕农。“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共育、统一消毒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售茧和利益分配。统一供种,由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良蚕种并登记造册,从源头上把好蚕种质量关;统一共育,针对农村养蚕户大多为中老年人的实际,合作社集中将小蚕共育至2龄后发放给蚕农饲养,保证每张种的养殖数量和质量;统一消毒防病,由合作社统一采购消毒机具、药物,配备专门人员,严格按技术规程对入社农户桑园、蚕房、养蚕设施等进行集中消毒防病,确保无重大疫情疫病发生;统一技术指导,由合作社技术人员在养蚕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乡镇、村社、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建立蚕病防治档案和技术指导联系卡,为蚕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统一售茧和利益分配,由合作社组织统一集中出售蚕茧,争取了在出售蚕茧中的主动权,按照蚕农售茧数量、等级进行利益分配。

每季养蚕前,合作社聘请20余人组织10台机动喷雾器对社员桑园统一进行消毒;养蚕期间,组织10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通过技术人员包村包户的方式,为入社社员提供栽桑、养蚕技术指导;秋冬季,合作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指导社员对桑园进行冬管理。合作社还定期邀请市县科技人员,采取“院坝会”、“流动现场会”等方式,对社员进行面对面生产技术交流指导、培训,全年培训社员1 500多人次。

2.2 “三返一补贴”带农民发展蚕桑

采取“三返一补贴”支持社员发展蚕桑产业。一返租金,合作社租赁126.7hm2土地的租金,水田按250kg稻谷,旱地按200kg小麦支付,均以当年市场价计算,农民每年租地可获租金80余万元;二返售茧差价,将统一售茧获得的高出市场价部分和收茧企业拨付的组织费,按社员售茧数量、等级进行利益分配,社员每年获返利总计20余万元;三返社员劳动报酬,聘请土地流转户到合作社就近打工,挣取工资收入,合作社平均月用工30人次,每年为合作社打工社员可得工资总收入50余万元。“一贴”即补贴共育费,合作社直接集中共育社员蚕种,年共育600张以上,每张蚕种补贴共育费20元。

2.3 发展有机蚕桑,提升产业效益

2.3.1 蚕桑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合作社全面推行“桑+麦”、“桑+大豆”等桑粮经林下种植模式和“桑+禽”林下养殖模式,套种小麦66.7hm2,大豆66.7hm2,套养“蚕虫鸡”2.2万只,提升复种养指数,增加土地产值,还对桑树、大豆、小麦以及桑园林下养殖的鸡等进行有机认证,合作社已于2012年12月向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提出申请,目前,已完成认证申请、资料提交,正处于转换期,预计2014年上半年可获得有机认证证书。

2.3.2 着力有机养殖

充分利用桑园空间,采取“桑+禽”林下养殖模式。林下养殖家禽不但可以除草、治虫,减少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培肥桑园,增加桑叶产量。对林下养殖的鸡,利用3龄蚕及申请有机认证的小麦、大豆、玉米等进行饲养,并于2013年成功创建“友临牌蚕虫鸡”和“桑园绿蛋”。“蚕虫鸡”价格136元/kg,“桑园绿蛋”价格1.5元/枚。2013年全年出栏“蚕虫鸡”2万余只,“桑园绿蛋”10万余枚,产品主要以订单方式销往空军后勤部以及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的高档酒店,产值800余万元。

2.3.3 延伸产业链条

合作社积极探索桑资源利用途径,对桑树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一是开发有机桑尖菜。采摘春季嫩桑叶尖,通过冷藏包装后出售,2013年该社订单售出桑尖菜1 000kg,每公斤售价100元,收入10万元;二是开发桑枝菌。利用桑枝生产大球盖菇、平菇、金针菇、鸡腿菇、黑木耳等食用菌10万kg,主要销往重庆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年产值130余万元。

2.4 走循环发展之路

合作社走循环发展路子,利用桑叶养蚕、养鸡,蚕沙、鸡粪入池生产沼气用于照明,池渣再用于生产加工有机复合肥,肥料反过来培育高产丰产桑园,形成了“桑-蚕-沼-有机肥”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了合作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了养蚕技术水平

合作社通过现场会、院坝会以及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等多种途径,分阶段地将科学养蚕的方法传授给农户,蚕农掌握了栽桑、养蚕、消毒防病及优良蔟具使用等一些列技术要点,大大的提高了蚕农的养蚕技术水平,蚕茧单产与蚕茧质量得到了逐年提高。据调查,由于蚕农养蚕技术水平的提高,蚕茧单产由32kg提高到40kg,蚕茧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3.2 提升了蚕农组织化程度

实行“合作社+农户”模式,使两者利益联结更加紧密。通过统一加工社员蚕茧,统一对外议价、销售,增强了社员的市场竞争力和利益表达能力,推动了社员的桑园、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整合,提高了蚕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地引导当地农民闯市场,较好的发挥了合作社的示范引领、组织协调作用。

3.3 增加了蚕农经济收入

合作社455户社员的桑园,通过规范指导运作,每667m2桑园养蚕年收入近6 000元,加上综合开发收入,年产值近万元。

3.4 带动了蚕桑产业发展

在友林蚕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提高,近年西充县新栽桑树666.7hm2,新培育养蚕大户1 000多户,新带动全县20 000多户农民从事蚕桑产业,有力的推动了西充县蚕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蚕农蚕茧蚕业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