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初步思考

2013-08-15 00:49斯德斌
关键词:战略规划二氧化碳公交

斯德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低碳社会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城市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地区,因而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低碳社会的关键。

一、低碳城市内涵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理念、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是在现代社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低碳城市最终目标是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能够保持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对能源的消耗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从而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打造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都市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低碳技术[1]。

二、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

(一)对低碳城市建设认识不足

由于人们在观念上对发展低碳城市存在着误解,所以认识不能统一。首先,从大众层面来看,他们对于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的概念认识还不够到位,并没有完全认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严重后果,所以在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离低碳要求还有距离;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少企业主错误地认为低碳经济下的生产一定是高成本和低利润的,所以只见企业宣传,却不见企业的实际行动;最后,从政府层面来看,有些官员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认为城市要限制碳排放量就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和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积极作用,从而只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碳排放的控制。

(二)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不全

低碳城市构建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在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下,很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中国在建低碳城市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分布。但许多城市缺少全面、长期、明确的低碳发展战略规划,或者规划和现实不协调[2]。不立足实情、不结合市场的发展方式,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劳民伤财,投入产出失衡。

(三)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我国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碳基燃料,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2/3[3]。以烧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居世界前列。2009年,我国 GDP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这种能源消耗带给城市的压力也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过度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

(四)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严重

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机动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为机动车的主要动力源主要是汽油或柴油,所以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可以说增加了能源的压力,同时增加了碳排放量。如果不能对机动车数量特别是轿车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就很难真正实现低碳交通和低碳出行。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只有节能减排,城市才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首先要在全社会普及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方式介绍节能减排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节能意识。浙江省杭州市于2009年12月就召开建设低碳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公布“低碳新政50条”,起到了良好宣传作用。在提高公众节能意识的同时,要积极宣传平常生活中节能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节能效果,践行低碳生活。如宣传使用节能照明设备,等等。

(二)制定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

为了使低碳城市沿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下去,需要制定低碳城市战略规划。科学合理的低碳城市战略规划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统筹兼顾、突出特色,对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以及发展保障措施都要做好细致的部署;二是以低碳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三是建设低碳生态工业园区,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着力点;四是政府引领低碳消费方式,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三)发展低碳产业,降低排放

建设低碳城市,应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在调整过程中应当以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和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据浙江统计局资料,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全省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浙江省单位GDP能耗从2006年的0.8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0.70吨标准煤/万元,5年间,全省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率为4.3%。

另外,还需要不断优化电力结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核电,加快建设风力发电和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广应用非粮生物燃料、沼气和秸秆气化发电等生物质能技术,积极发展太阳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

(四)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

在大城市,堵车是一个通病,一堵车汽车的发动机就空转,严重浪费能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大城市,往往因车多而显得路窄,因此,建设由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大众运输系统为主干的“公交优先”体系将成为首选。杭州市通过建设以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大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满意度;积极采取在快速公交沿线和末端构建接驳换乘线路,创造条件开通支线,引导客流,提升公交客运效能;完善以快速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线为主体,旅游线、小区巴士、包车服务以及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倡导慢行生活方式,完善自行车、人行道等慢行设施,建成安全、连续、优先的城市慢行系统[4]。

(五)发展城市绿化,节能固碳增汇

城市绿化在固碳增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固碳增汇是通过植物光合过程,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而留在陆地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数量的活动和机制。城市森林、草地不仅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而且还可以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节约了能源,从而间接减少碳的排放。因此充分利用森林、草地的固碳增汇作用,无疑是成本低、见效快的应对手段。

[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低碳发展知识读本[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2]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缺乏明确战略规划[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1 - 24/3484641.shtml.

[3]编委会.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龚勤,沈悦林,陈洁行,等.低碳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二氧化碳公交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等公交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