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2013-08-15 00:49施碧月
关键词:养老保险子女养老

施碧月

(中共福建省三明市委党校 经济教研室,福建 三明 36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社会养老保障部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1]。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加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家庭的老人赡养问题十分严峻。在这一背景下,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养老现状,探索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实现社会安定团结。

一、农村地区养老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老人在经济以及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更加倾向于和子女分开住。主要原因就在于:老人希望获得更加自由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不想给子女带来更多不便。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家庭内部矛盾的产生。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老人都有多个子女,很容易在赡养老人或者经济利益上产生矛盾[2],所以,老人普遍认为分开住更加稳妥。同时,在时代理念的影响下,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思想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也是老人更加倾向独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种模式并不等于与子女彻底分离,很多年轻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老人进行生活以及经济上的照顾。

农村老人的经济供养主要是指老人的生活经济来源以及医疗费用供给等。其中,老人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包括:老人自身的劳动收入(占到50%),依靠子女的资助,大约占到30%,其余的一部分老人则是依靠退休金、最大生活保障金以及亲友资助等。当老人的身体状况可以支持其从事劳动时,其通常年收入会在3000元以上,可以实现自我养老。但是,随着身体状况的不断下降,老人收入逐渐降到了1000元以下,此时,其多数是依靠子女赡养。

农村老人医疗费用亦是一项重要家庭开支,多数老人都是依靠子女承担,而医疗保险等方面则占到了极小一部分,这与当前农村地区缺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分不开的。我国农村地区老人经济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经济供养主要来自家庭,一旦出现重大疾病,将会给农村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身体机能越来越差,日常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对于一些生病老人,更是离不开家人。此时,老人更多需要的是子女关心与照顾。在选择照顾对象时,老人更希望得到子女照顾。实际上,多数老人在久病缠身之际,是由家庭子女进行照顾的[3]。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对老人的照顾很难做到全面、细致。而对应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很多需要健全的地方,因此老人对家庭依赖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家庭养老风险越来越大。

进入老年阶段之后,老人生活以及社会关系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对老人心理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很多负面情绪会有感而发,进而严重地影响到老人生活质量。所以,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我国就具有浓厚的“孝文化”,多数老人都希望自己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是,现今社会当中,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老人与子女的时间上都存在强烈反差,老人很闲,子女忙得不可开交。加之工作压力等因素,子女根本无法抽出时间坐下来陪老人“闲聊”。并且,这种矛盾逐渐加剧。目前,农村地区老人多数是依靠下棋、打麻将以及和邻居聊天来打发时间。很少会参与到老年人文化活动之中。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年轻人逐渐将子女带入了城市,留给老人更多是“孤寂”,以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严重匮乏,这已经成为了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问题。

二、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难度逐渐增加。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养老不只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文化问题。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孝道”文化逐渐淡化,导致家庭养老面临更多的困难。在这一形式下,构建新型的农村养老文化就十分必要。传统“孝道”文化中包含了众多的优秀元素,在当前也发挥着重大作用。要想更好地维系家庭养老理念,就必须更好地促进“孝道”文化进一步发展。

发掘本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的、多元的农业生产,积极开发和种植品种优良、附加位较高的农作物产品,增强农产品的科技量和绿色健康水平,以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鼓励、支持、引导集体经济、乡镇企业等非农经济体的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本地就业机会,减少异地外出务工比例。农民在增加收入同时,可以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照顾老人,使家庭养老得以保证。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通过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货币化等,将土地资源变为资本,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带入土地产权市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流转,进而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严格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规范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要以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形式多样化。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民,可建立独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养老保险体系实行“自助”和“补助”的结合,即参保农民交纳投保金与政府补助金相结合;对于农民工,可以让他们加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让其享有与城镇职工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险权利,而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则要由雇主和个人共同分担。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把政府财政补贴作为新农合资金的重要来源,纳入到财政预算范围,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不断加大对新农合资金支持力度,努力将广大农民都纳入保障体系内。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除了个人缴纳、集体经济和政府财政补助外,还可通过社会募捐、发行福利彩票、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为新农合注入更多资金。制定合理的报销标准和比例。调查核算本地区农民年均住院和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总水平,根据各方实际来确定对个人、集体、国家的新农合基金的收费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为本就经济水平偏低,社会福利保障能力弱的农村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养老负担。农村养老问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理应得到社会高度重视。

[1]于娜.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

[2]韩霄.农村空巢家庭养老保障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赵倩倩.山东农村家庭养老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子女养老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