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2013-08-15 00:54肖文历
传播与版权 2013年3期
关键词:党委政府湘潭日报

□ 肖文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捷。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地市党报,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指通过对某一事件的系统描述与分析,从发生前因后果、内外原因等方面详细描述事件的产生、发展以及可能结果的一种报道方式。目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新闻报道中深度报道占总版面的52.0%至64.3%,部分国家甚至超过了70%。我国的深度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到了90年代开始受到新闻界的热烈追捧,涌现了大量深度报道的作品,甚至形成了专栏或是系列专题。地市党报要强化自身舆论影响力,就必须充分利用深度报道这一形式,增强新闻内容的思想深度与高度。

一、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主要着力点

(一)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度报道

地市党报作为党和国家面向公众进行新闻宣传的主要阵地,以服务地方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因此,地市党报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度报道。对于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一定要花大力气精心做好报道,针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交代背景、点明意义、全方位解读,提高群众知晓率、群众认可度和重视度,以更好地获得群众支持。近年来,《湘潭日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一系列深度报道。

2007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仅有两个“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另一个是武汉。当时,人们对“两型社会”是什么、湘潭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建设“两型社会”等都不甚明了,于是,湘潭日报围绕上述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开深入剖析,进行深度解读,前后推出深度报道数十篇,不仅使“两型社会”建设做到家喻户晓,而且对全市的“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了一个引领和助推作用,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二)围绕当地民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地市党报深度报道除了积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报道重心外,还应当积极围绕当地民众关注的一些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这也是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生动体现。民众关注的就是地市党报要关注的,只有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产生共鸣,才能赢得读者,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深度报道更是如此。如果不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不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读者对像深度报道这样大块头文章根本不会细看。因此,深度报道选题很重要,必须是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同时,要对这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思想的高度决定了文章的深度。还要围绕这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相关素材,拥有的素材越多,推出的深度报道越深越全面。值得一提的是,地市党报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既要倾听民声,紧扣民意,又要与党的方针政策相符,有利于地方的繁荣稳定发展。近年来,《湘潭日报》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度报道,如个税调整、阶梯电价、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等都做了全景式的或专题式的深度报道。这些深度报道对一些问题剖析深刻透彻、见解独到,提出的解决办法切实可行,一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受到广大读者和相关部门的好评。

(三)对特殊个案进行挖掘形成深度报道

一些特殊个案,通过深度挖掘,探寻时间表象之下更为丰富、更具本质的东西,从而形成一篇篇独具特色甚至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深度报道,这也是深度报道的着力点之一。

例如,2005年8月28日中午,湘潭某单位组织去旅游,当旅行社的一台大巴车行至延安洛川境内时,不幸发生车祸,导致6人当场罹难,15人重伤,7人轻伤。这本是一起车祸,《湘潭日报》也在第一时间发了一条这一车祸相关的消息。但记者在后来的进一步跟踪采访时得知,车祸受伤人员中,有一位是新天地旅行社的导游员文花枝,车祸发生后,当时受伤严重的她却向救援人员大声喊道:“我是导游,先救游客!”后来,由于最佳救治时间被延误,文花枝被截肢。得知这一情况后,报社马上组织人员围绕这个主题深入采访,推出了一系列深度报道。《湘潭日报》对此率先进行报道后,全国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或追踪采访,从而使文花枝这一典型享誉全国。文花枝随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等众多荣誉。

2010年,《湘潭日报》的一位记者在湘潭市社会福利院采访时,第一次了解到该院供养人员、从小失去双腿的许月华仅靠两条小板凳支撑行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却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克服重重困难,无偿帮助福利院照顾孤残儿童,因此成为138名孤残儿童的“妈妈”。随后,报社精心策划,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采访写作班子,先后推出了《“板凳妈妈”》的系列深度报道。这组报道一推出,许月华的感人事迹立即引起巨大反响,全国众多媒体记者纷至沓来。许月华这一重大典型迅速享誉全国,并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二、关于地市党报强化深度报道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定位党报的目标读者与报道内容

强化地市党报深度报道,首先要对党报的目标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地市党报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政策性、思想性、理论性较强,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度高。对于这样的受众,深度报道必须牢牢把握政策,坚决守住舆论导向正确这根底线,不迎合低级趣味,不哗众取宠,不矫情做作;看问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做到全面准确。要能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能揭示新闻事件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把新闻事件的思想性挖掘出来,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二)积极打造深度报道名牌栏目

在现代营销理论中,品牌效应是不可小觑的企业无形资产。在地市党报深度报道作品的创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打造深度报道名牌栏目的重要性。地市党报作为地市党委机关报,对于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与部署能快速准确获知,有着其他报刊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地市党报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新闻资源,筛查选题,加强策划,形成深度报道专题。譬如,《湘潭日报》在2011年改版以后,专门设立了深度报道专版,根据需要不定期推出。目前,《湘潭日报》的深度报道专版成为读者特别喜爱的栏目。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工作中,人才都是关键。随着新闻媒体的竞争不断加剧,人才建设也成为地市党报强化深度报道、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党报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深度报道方面,人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深度报道在整个报纸的宣传报道中,最体现功底和实力。宣传策划水平高不高、有没有思想高度、有没有深刻内涵、说理透不透彻、逻辑严不严密、思维缜不缜密、看问题是否全面正确,都可以通过深度报道反映出来。也就是说,从事深度报道采编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更强,应该是由经验相当成熟的、具有多年一线采编历练的记者和编辑来担此大任。现实中,地市党报没有几家建立起专门进行深度报道的队伍。而且,可以这么说,一家地市报要能真正写好深度报道的人也不会很多。要将深度报道做成一家党报的拳头产品,如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实战经验丰富、整体实力较强的队伍是不行的。因此,地市党报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深度报道的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多管齐下加强深度报道方面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三、结语

地市党报做好深度报道既是自身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发展趋势,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地市党报一定要从经济社会民生入手,做好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典型个案的宣传解读。同时准确定位党报的目标读者与报道内容,积极打造深度报道名牌栏目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党报深度报道,以赢得市场竞争力。

[1]王志华.地市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以临沂日报《看点》栏目为例[J].青年记者,2009(12).

[2]赵志科.地市级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J].新闻传播,2009(5).

[3]朱世德.浅谈做好报纸深度报道[J].新闻窗,2011(12).

[4]吕树建.地市党报深度报道选题初探——以《开封日报·新闻深读》版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2(8).

[5]张可杰,赵琳.地市党报如何服务大局服务群众[J].新闻前哨,2013(3).

猜你喜欢
党委政府湘潭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湘潭是个好地方
民意直通车:架起沟通百姓和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灵感日报
面对环保督察常态化_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做?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