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精神浅议

2013-08-15 00:51石永英李娜娜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商战商号晋商

□石永英,李娜娜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明清晋商依靠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诚信笃实、刚健有为、保晋爱国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之路、开拓进取之路。与此同时,他们还创造了以重人、重教、重商德、重伦理、重谋略、重权变的经营管理文化。晋商的经营管理文化是以崇尚商誉,恪守信用,诚信不欺、义利和衷、勤劳节俭等为核心内容。这些道德内容,渗透到商人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山西商人立业处事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我们研究探讨山西商人的经商伦理,不仅是对前人经商道德成功经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过去晋商在经商道德活动中的优良传统。

1 诚实守信、重义尚德的精神

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深刻地认识到传统伦理文化对商业活动、商人行为能够发生重大影响。他指出,商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恪守诚信重义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山西商人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资本积累等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商人伦理文化的继承、发展、弘扬与推进,是对商业伦理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升华。为了适应时代潮流,他们一方面提出了商与士的伦理道德标准问题和社会地位问题,即山西蒲州商人王文显(1469—1523年)所言“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值之利,是故必名有成。故利以制义,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另一方面,他们不仅在家教、家规中融入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教育,而且将诚实守信作为商号票号的号规,形成固化的制度性约束。以对学徒的培训和选拔为例,晋商商号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非常重视。首先是学徒的选拔。新学徒的来源,原则上只从商号财东或经理的同乡人中选拔,在对其家庭出身、上辈人的为人处世、德行信誉等都很了解的人员中挑选,多为亲朋引进,知根知底,推荐人都很认真负责,事关个人信誉,绝不敢推荐不肖子弟。当了学徒表现不好被开除回家者,别的商号多不再录用。所以这一阶段家庭关系网和信用显得非常重要。学徒进入商号之后一般都要经过两种训练,即精神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培养教育和职业技术训练。学徒三年期满后,如果表现得到总经理的认可,接下来要对他的性格、对危机的处理能力进行测试和检验。只有经过各方面的长期考核,学徒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人才,才能得到雇主的信任,被委任以分号经理。晋商对学徒的培训非常严格。学徒在进入商号之初,仅被分配一些日常琐碎的活计,如敬茶、侍奉掌柜,而且在培训的头两年他们不允许回家。这些严格的培训手段都是为了学徒从中学会勤奋工作、诚实为人、节俭寡欲。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不信任”的风险。

2 开拓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

晋商凭借开放的心态、敢闯敢创的胆魄,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谋略,称雄国内市场,闻名国际商界。以中俄恰克图贸易为例。山西商人在恰克图开埠后的第二年便进军此地,开始了与俄商长达两百年的商战。根据俄商对茶叶的需求,晋商每年从福建武夷山茶场运往恰克图的茶叶高达600万斤。在1860年之前,由于中国国势较强,晋商在中俄商战中始终保持出超地位。即便是在茶叶之路被太平军阻断而遭受200万两白银损失的情况下,山西商人另辟湖南安化茶场,以优质红茶重新占领恰克图市场。1860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的签订使俄商不仅得到天津通商口岸,还得到直接深入中国产茶地收购加工茶叶的特权。这对山西茶商来说是致命一击,120家茶商仅存10家。到同治七年则仅存4家。为了扭转局势,山西商人则提出“由恰克图假道俄边行商”的计划,决意与俄商再战。1869年山西商人重返恰克图贸易,在俄国莫斯科、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地设立商号,直接向俄输出茶叶。晋商输俄茶叶最多时达到一年20万担,超过了俄商。这再次显示了晋商在商战的逆境中敢于拼搏的精神。为了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晋商希望能同俄商一样,从水路直运天津,由天津运至俄国,但这一计划遭到政府拒绝。在内外交困中,山西商人继续在陆运线上拼搏,与俄商激烈商战,直到1898年俄国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俄商凭此优势,贩茶量猛增至六七十万担,市场接近饱和。因得不到政府支持,税费、运费大大高于俄商的晋商此时已经难以大规模进行对俄贸易。更为致命的一击是,山西茶商为打开销路、开辟市场,在俄国腹地使用信用赊销方式赊欠的价值62万两白银的巨款被俄国商人侵吞,借故不还。山西商人最终在俄商的侵吞和俄国政府不公平的重征政策下被挤出了俄国市场。不屈不挠的恰克图商战向世人证明,晋商是清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之一,是鸦片战争后坚守在前沿阵地与洋商抗争的先锋队。这些足以说明晋商的竞争观念。

3 勇于创新的精神

晋商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抓住历史机遇迅速崛起、不断改变经营管理制度、创立顶身股和密押制度等。面对蒙古军队的不断侵扰,明朝政府在北部建立了攻击性的防卫体制“九边”重镇。为了供应北部边塞地区的军事消费,明政府实行了开中法。开中法的大致情形如下:商人将粮草交到指定的地方,然后领取盐引,凭盐引到指定产盐地取盐,再将盐贩卖到指定的售盐区。山西商人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利用国家需要进行大宗粮食交易的机会,除经营“商屯”外,还用各种方法廉价买进粮食。当政府购粮时,再将粮食运到北边从而获取厚利。山西商人以开中法为契机,充任粮商兼盐商,并通过这种活动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由于开中法的主要形态由在边纳粮或纳银制转变为运司纳银制。原来以边境为活动基地的山西商人中的一部分便迁往内地、特别是两淮、两浙地区,成为盐商中的内商。其中一部分内商因贱价收买边商所领的盐引而坐致巨富,成为明清史上有名的扬州盐商集团的母体。随后,由于“盐政纲法”的实施,他们便开始向垄断商人发展,并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两淮盐商和扬州盐商集团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山西商人中最成功的一个集团。

4 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

晋商在发展早期采用的朋合营利的经营方式、之后出现的东伙制、商号之间互相提携和支持的做法以及遍及全国各地用来联络乡谊、维护同乡利益的晋商会馆。晋商会馆主要是作为商人议事和处理大小商务,举办公益事业的办事机构,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约束同乡或同行商人某些不道义行为、应对抵制官府不合理要求、维护商人共同利益的作用。如会馆为乡人“停柩厝棺之所”设立的义园。在当时交通落后、邮递不畅的情况下,在外闯荡失落和衰败客死他乡的人很多,会馆便“以慰行旅,以安仕客”。又如嘉庆年间,由于河南府随意提高在洛阳经商的山西梭布商人的税目,泽路商人便以洛阳的泽路会馆为中心,经过一年的集体抗争,终以胜诉告终。晋商正是凭借群体的力量在与官府的抗争中取胜。

[1] 宋丽莉,张正明.浅谈明清潞商与区域环境的相互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2008(1).

[2] 薛勇民.伦理视域下的晋商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2009(6).

[3] 孔祥毅.山西商人与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4] 穆雯英.晋商史料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商战商号晋商
基于商号权保护之法律问题研究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浅谈我国驰名商号的保护问题
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浅析郑观应“商战”思想与郭嵩焘“重商”思想的不同
工三易主,世茂今后怎么玩“商战”